释义 |
香罗带 香罗带徐霖 《绣襦记》  全曲九句:5 △,4 △,7 △,7 △。也3,3 △,7 △。4 ▲也7 △。 其二 孟称舜 《娇红记》  全曲十一句:5 △,5 △,7 △,7 △。也4,4 △,7 △。5 △,5 △。4,7 △。第一式常用。第四、八句后的“也”字是定格字。第八句叶韵者多。凡平声字前的仄声字,以用去声为宜。第二式始见于《白兔记·诉猎》,相异者:第二句作五字,第五、六两句作四字,第七句后增五字二句。《八义记·孤儿出宫》用此式,但第五、六句仍作三字。〔香罗带〕叠用二支或三支成套,亦有单用一支者。小令常用。以〔香罗带〕为主曲的集曲有〔罗江怨〕、〔罗带儿〕、〔七犯玲珑〕、〔九疑山〕,见《南词新谱》、《南词简谱》。 ☚ 一江风 罗江怨 ☛ 香罗带xiāngluódài省称“香罗”。妇女腰带的美称。宋贺铸《薄倖》词:“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暗解。”方壶《美色》词:“笑解香罗带,疑猜。莫不是阳台梦里来?”元马致远《无题》词:“香罗带,玉镜台,对妆奁懒施眉黛。”金元好问《鹧鸪天》词:“何时重解香罗带,细看春风玉一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