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六君子汤❶《增补万病回春》卷二方。香附、白术、茯苓、姜半夏、陈皮、白豆蔻、厚朴 (姜汁炒) 各一钱,砂仁、人参、木香、益智仁、炙甘草各五分。为粗末,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脾虚不思饮食,食后倒饱。 ❷《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方。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各一钱,炒砂仁、藿香各八分,炙甘草六分。加生姜,水煎服。治脾胃虚寒,食少作呕,或中气虚滞,恶心胀满等症。 ❸《古今名医方论》卷一方。人参、炒白术、茯苓、半夏各二钱,橘皮、炙甘草各一钱,木香、砂仁各八分。加生姜、乌梅、大枣,水煎服。功能健脾和胃,燥湿化痰。治气虚痰食气滞,倦怠少食,咳嗽多痰,呕泻腹胀。 香砂六君子汤decoction of six mild drugs adding radix aucklandiae and fructus amomi中兽医方剂名。(见“四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 《古今名医方论》卷一【组方药物】 人参3克 白术 茯苓各6克 甘草2克 陈皮2.5克 半夏3克 砂仁2.5克木香2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加生姜6克,水煎服。 【主要功效】 补脾行气,散寒除湿。 【适应病证】 脾胃气虚,寒湿内阻,呕吐痞闷,胃脘疼痛,不思饮食,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胃气虚、寒湿中阻者。 【临床验证】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本方(人参改党参)治疗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25例,治疗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窝部隐痛或胀痛,伴纳少嗳气,胃部怕冷,喜温喜按等症。结果:显效13例(52%),好转10例(40%),总有效率达92%。其中上腹疼痛及压痛消失者18例,减轻者7例;22例食欲增强;治疗前后胃镜对比,19例中好转Ⅲ度者1例,Ⅱ度者5例,Ⅰ度者3例,总好转率为84.3%;治疗前后胃酸对比,11例中有8例酸度完全恢复正常,且高酸曲线的时限维持较长,1例较前好转,总好转恢复率为81%;治疗前17-酮含量低下者9例,治疗后7例恢复正常,1例较前升高,与临床症状改善平行(《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4:23)。 【方义分析】 本方是治疗气虚寒湿中阻之证的常用方,由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组成。方中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以助运化;半夏、陈皮、木香、砂仁辛温散寒,行气化湿,和胃醒脾;炙甘草益气补脾,调和诸药。加用生姜,温中散寒,和胃止呕。诸药配伍,共奏健脾和胃、行气止痛、除湿散寒之效。 【实验研究】 1.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离体兔肠与小鼠整体实验表明,本方对正常小肠运动以及新斯的明所致小肠推进运动呈抑制效应,而对大鼠胃的分泌功能和兔胃电活动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为本方治疗腹痛、泄泻以及慢性胃炎胃酸减少提供了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35)。2.对实验性返流性胃炎的保护作用:本方能显著抑制实验性返流性胃炎大鼠胃粘膜水肿、充血及瘀血,减轻炎细胞浸润及腺体增生性改变,并能明显减少肠上皮化生的发生例数,说明临床使用本方治疗返流性胃炎确有其药理基础,同时还提示,本方对肠上皮化生明显的返流性胃炎患者可能有延缓或预防胃癌发生的作用(《中国中药杂志》1992,11:682)。 香砂六君子汤xiāngshāliùjūnzǐtāng见《时方歌括》。人参、茯苓、白术、制半夏各二钱, 炙甘草、陈皮各一钱, 木香、砂仁各八分。加姜、枣, 水煎服。治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 症见脘腹胀痛、纳呆嗳气、呕吐泄泻等。也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而见上症者。 香砂六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香附子5g,白术5g,白茯苓5g,半夏5g,陈皮5g,厚朴5g,白豆蔻5g,人参2.5g,甘草2.5g,木香2.5g,砂仁2.5g,益智仁2.5g,生姜3片,大枣2枚组成。每日二付,早晚水煎服。功能健脾消食。主治不思饮食、饮食不消,食后倒饱等证。 ☚ 三棱消积丸 人参散 ☛ 00021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