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香港文学界关于“新式风花雪月”的论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香港文学界关于“新式风花雪月”的论争 香港文学界关于“新式风花雪月”的论争1940年底,香港文学界展开一场关于“新式风花雪月”问题的争论。由杨刚首倡,先在《文艺青年》上展开,随后扩大到港版《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先后参加讨论的有黄绳、许地山、林焕平、烁、陈畸、孙钿、乔木(乔冠华),以及一些文学青年。据杨刚的解释,所谓“新式风花雪月”指的是:在“我”字统率下所写底抒情散文,充满了怀乡病底叹息和悲哀,文章的内容不外是故乡底种种,与爸爸、妈妈、爱人、姐姐等。最后是把情绪寄在行云流水和清风明月上头。这些都是太空洞,太不着边际,充其量只是风花雪月式的自我娱乐,所以统名之为“新式风花雪月”。针对香港文学青年的这种散文写作倾向,许多批评文章从时代背景、地方环境、传统根源以及个人弱点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缘由,指出其消极影响,并指出扩大生活、加强修养、学习新的创作方法等克服办法和努力方向。乔木在《题材·方法·倾向·态度》一文最后所指出的:“‘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这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用以自勉的两句话,那就是说:让我从这缠结不清的个人的烦冤当中抖擞起来,我要跑出去,跑出去看那些比我更苦痛的人民的生活!——只有这样我才能征服我自己。”香港这场讨论,在后方内地也有反响。永安《现代文艺》、昆明《诗与散文》等刊物上发表过响应文章,批评当时一些文学青年的个人感伤情绪,强调抒情散文作品的社会价值和积极作用。反对“新式风花雪月”倾向,本质上也是反对为个人而艺术,提倡为人民而艺术。在战斗的时代,抒情散文也要面向时代,面向人民,不能沉溺于个人烦冤的深渊里无力自拔,不能脱离时代需要而一味追求自我排解,“我们首先要求情感的真切,进一步要求情感的健康”(黄绳《论“新式风花雪月”》),这是符合时代战斗需要和散文创作要求的。 ☚ 抗战初期关于报告文学的讨论 延安文艺整风前后关于杂文创作的探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