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长寿
寿命与饮食关系很大。人体的生长发育,生理活动一刻也离不开饮食所提供的营养物质。营养与人的生老病死息息相关。合理的营养,适当的饮食能增进人体健康,延长寿命;反之,则对健康带来危害,甚至威胁生命。营养不足,常缩短人的自然寿命,使人未老先衰,而营养过剩亦会使人中年发胖,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我国自古强调饮食有节。古言道:“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可度百岁”,“若要身体好,不饥不过饱”。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结构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对饮食与寿命的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重视。日本学者认为,适合人类生理的饮食应为:粮食占50%,蔬菜及水果占25%,其他食物占25%。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对部分省市的百岁老人的饮食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喜欢食用大量的新鲜蔬菜和谷类食物,吃素油,常能吃到鱼,很少食用动物性脂肪。1985年对罗马尼亚平原和多瑙河三角洲长寿地区的居民调查中发现,他们多食水产品,尤其是鱼类蛋白。可见,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食物、素油及鱼类蛋白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此外,长寿老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他们节制饮食,饥饱适中,每餐的进食量比较均匀。近些年来不少人又提出,老年人在进食时,食物应尽量多样化,不要偏食,多吃粗杂粮,以素淡为主,荤素搭配。并提出过多摄入食盐会致高血压和损害肾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