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 饥jī❶饥饿。《说文》:“饥,饿也。” 《周南·汝坟》一章:“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鲁诗》说:“惄,思也。”毛《传》:“惄,饥意也。调,朝也。”郑《笺》:“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曹风·候人》四章: “婉兮娈兮,季女斯饥。”毛《传》: “婉,少貌; 娈,好貌。”孔《疏》:“季女为少女,此言 ‘斯饥’,当谓幼者并饥,非独少女而已,故以季女为人之少子、少女。”陈奂《传疏》:“季女为少弱之称,义无分别。”王先谦《集疏》:“详味诗义,季女即候人之女也。”《小雅·车𤛉》一章:“匪饥匪渴,德音来括。”毛 《传》:“括,会也。”朱熹《集传》:“匪饥也,匪渴也,望其德音来括,而心如饥渴耳。” ❷谷不熟为饥。《小雅·雨无正》四章:“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毛《传》:“戎,兵;遂,安也。”朱熹《集传》:“遂,进也。言兵寇已成,而王之为恶不退;饥馑已成,而王之迁善不遂。”王先谦《集疏》:“国人仇王戎兴于内,故成而不退。‘饥成不遂’,唯侍御左右之臣以为忧病。” ☚ 外 饥馑 ☛ 饥读音j·i(-),为i韵目,属i—er韵部。居夷切,平,脂韵。 ❶饥饿。如:饥不择食。 ❷农业收成不好。如:饥馑。 上一条: 機 下一条: 飢 饥及jǐ谷不熟为饥(或歉收)。例:把苗旱~死了,颗粒未收~。 ❍ 年馑不好,~饿难忍,麦子不熟,就已拧~麦穗吃了。 《尔雅》:“谷不熟为饥,菜不熟为馑。”邢昺疏:“可食之菜皆不熟为馑。” 饥〔ji〕 xib. 饥饿 〔ji’e〕 xib 饥寒 〔ji han〕 yeab xibyeab nongt. 饥民〔ji min〕 nex xib nexnkhed. 饥飢、饑ㄐㄧjī一1319动饿;饿了。⑴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塬〖 〗。我肚里~啦。陕西西安〖 〗。⑵官话。福建南平〖ki33〗。⑶客话。台湾〖kji33〗。⑷粤语。海南〖ki13〗。⑸闽语。福建宁德〖kui44〗、古田〖kui55〗、福安〖 〗、寿宁〖kui44〗、建阳〖ye21〗。◈ 《广西情歌・和尚借梳不对头》:「鸬鹚扎颈排头站,嘴里有鱼肚里~。」   饥ji❶一般的饿。《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❷荒年。《论语·颜渊》:“年~,用不足,如之何?”(用:财富。如之何:怎么办。) 饥飢❶饑❷jī❶饿(跟“饱”相对) △ ~一顿,饱一顿∣~渴。 ❷庄稼收成很少或没有收成 △ ~荒。 饥饑 ❷❶饿:~饿︱~寒︱~肠丨~民丨充~丨耐~丨疗~丨搪(tang)~丨~寒交迫丨~不择食丨~肠辘(lu)辘丨~餐渴饮丨如~似渴丨啼~号(hao)寒。 ❷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荒丨~馑(jin)丨岁~丨大~之年。 饥jī❶ 饿:饥饿│饥寒交迫│画饼充饥。 ❷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饥荒│饥馑。 ❸ 姓。 饥jī饥饿。《商君书·靳令》:“有饥寒死亡,不为利禄之故战,此亡国之俗也。”《九思·疾世》:“啮芝华兮疗饥。” 饥ji饥肠 饥饿 饥寒 饥荒 饥馑 饥民 饥殍 饥色 充饥 疗饥 饥饿线 闹饥荒 饥不择食 饥餐渴饮 饥肠辘辘 饥饿疗法 饥饿难忍 饥寒交迫 忍饥挨饿 如饥似渴 啼饥号寒 面带饥色 赈(zhen)济饥民 画饼充饥 饱汉不知饿汉饥 饥jī饥饿:~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一·10)今闻贾琏挪在外书房来,他便没事走两趟去招惹,惹的贾琏似~鼠一般。(二一·473)
饥jī饱;饿、饥○饱bǎo(形)食量足,肚子满,不想吃东西:~食终日 |~汉不知饿汉饥|半~|温~|把孩子喂~|不要吃得过~|吃得~~的|我已经很~了 |吃一顿~饭。 ●饿è(形)食量不足,肚子空,想吃东西:~殍|~虎扑食|肚子~|孩子~了 |实在是~极了 | 一只~狗躺在门口。 *(动)受饿;使受饿:~他两天再说|按时喂奶,别~着孩子。 ●饥jī(形)饿:~饿|~肠|~民|~餐渴饮|~不择食|画饼充~|如~似渴|啼~号寒|不知~饱|又~又渴|半~半饱。 饥jī〖名词〗 饥荒(2)。《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农业受到损害,是饥荒的根子。《喜雨亭记》:无麦无禾,岁且荐饥。——既收不到麦子,又收不到稻子,一年就会接连发生饥荒。
饥jī〖动词〗 一、饿,饥饿(19)。《晁错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饿,整年不做衣服就受冻。《原道》:饥然后为之食。——饥饿了然后教他们种庄稼。《原道》:渴饮而饥食。——口渴就喝水,肚子饥饿就吃饭。 二、使……饥饿(2)。《送石处士序》: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不要致力于自身的富裕而使军队饥饿。《瘗旅文》:餐风饮露,无尔饥兮。——餐风饮露,不会使你饥饿啊。 饥1jī❶ 饿,饥饿。《寡人之于国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白居易《卖炭翁》:“牛困人~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❷ 通“饥2(饑)”。五谷不成熟,荒年。《汉书·武帝纪》:“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人相食。”苏轼《喜雨亭记》:“无麦无禾,岁且荐~。”(荐:频频。)
饥2饑jī❶ 五谷不成熟,饥荒。《韩非子·五蠹》:“故~岁之春,幼弟不饷。”贾谊《论积贮疏》:“世之有~穰,天之行也。”(穰rǎng:丰收。) ❷ 通“饥1”。饥饿。贾谊《论积贮疏》:“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饥*饑 ❷jiBCA2 ❶饥饿,吃不饱:~渴/充~/~寒交迫/~不择食。 ❷<文>庄稼收成不好,灾荒:~荒/~馑。 收成 收成秋成 年成,收成:农岁 农田的收成:田收 秋季的收成:秋收 秋稔 霜收 所有的收成:四秋 好收成:饱世界 年景好,收成好:年丰岁稔 年丰时稔 年丰岁熟 岁丰年稔 岁稔年丰 收成不好:不为 耕种简单,收成不好:简种薄收 不细致耕作会损害庄稼,没有好收成:楛耕伤稼 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枯耘伤岁 庄稼收成差:饥歉 庄稼收成很差:饥馑 收成微薄:歉薄 薄收 灾荒,收成坏:凶 没有收成:绝收 失收 饥荒 秋季无收:秋罢 一年无收:岁恶 一点儿收成都没有:饥(饥馑;饥枵) 颗粒无收 (农作物等收获的情况:收成)
另见:作物 粮食 收获2 情况 气候 灾害 ☚ 收割 年成 ☛
饥饿 饥饿饥(饥馁;肚~;阻饥;疗~) 饿(殍饿) 馁(馁饥;馁而;冻~)餧(餧饿) 枵(枵肠;枵腹;空枵) 枯肠 又饥又渴:饥渴(饥渴交加;饥渴交攻;饥渴交迫) 十分饥渴:枯肠渴肺 饥和饱:充摄 饥饿,贫困:食不果腹 腹中饥饿:腹馁 饥虚 菜肠 饿得难受的感觉:饿火 难忍的饥饿感:饥火 饥焰 贫穷饥饿:贫馁 贫饿 贫困饥饿:俭饿 槁饿 穷馁 缺粮饥饿:匮饿 匮喂 疲乏饥饿:疲馑 困馁 又饥又病:饥虺 饥饿困病:饥惫 十分穷困,饥饿无食:饭煤 十分饥饿:饥殍 饿馁 饿喂 苦饥 饥肠雷动 枵肠辘辘 饥肠辘辘 蝉腹龟肠 龟肠蝉腹 枵肠辘辘 越来越饿,饿极:寝饿 饥饿难忍:饥火烧肠 饥焰中烧 饥火中烧 饥火如焚 饥火煎迫 饥肠火迫 饥炎上焚 饥火中烧的境地:饿乡 极为饥饿:饥肠雷鸣 饥肠雷动 枵腹雷鸣 终日饿着肚子:枵腹终朝 腹中饥饿的样子:枵然 饥饿求食的样子:嗷嗷待哺 嗷嗷待食 嗷嗷求哺 待哺嗷嗷 (饿:饥饿)
另见:感觉 器官 空虚 想 吃 ☚ 疼痛 口渴 ☛ 饥jī❶饿。如:饥肠,饥寒交迫,如饥似渴。 ❷饥荒。如:大饥荒,拉饥荒,闹饥荒。 饥(饑)jīⅠ (饿) hungry;starved;famished: 画饼充 ~ draw a cake to satisfy one's hunger; 又 ~ 又渴 be hungry and thirsty; 饱汉不知饿汉 ~。 The well-fed don't know how the starving suffer. Ⅱ ❶ (饥荒) famine;crop failure: 大 ~ 之年 a year of great famine ❷ (姓氏) a surname: ~ 泰 Ji Tai ◆饥不择食 A hungry person is not picky and choosy.;Beggars can't be choosers.; 饥肠 empty stomach; 饥饿 hunger;starvation;nesteia;nestia;famishment; 饥寒交迫 suffer hunger and cold; 饥寒所逼 be driven by hunger and cold; 饥荒 famine;crop failure;be hard up;be hard pressed for money;be short of money;debt; 饥民 famine victim;famine refugee; 饥者甘食 The hungry man thinks any food sweet. 饥jī❶ 饥不暇食|饥不择食|饥餐渴饮|饥肠辘辘|饥寒交迫|饥虎扑食|饥馑相仍|饥焰中烧|饥鹰饿虎
❷ 如饥似渴|啼饥号寒
❹ 画饼充饥|如渴如饥 饥飢;饑jī(5画)
  【提示】在汉字简化前,表“饿” 的意思时,“饥” 的繁体是 “飢”; 表 “庄稼歉收或没有收成” 义时,“饥” 的繁体是 “饑”。饣,3画,第三笔是一竖提,不是一竖、一提两笔。 *饥1(飢)jī5画 食部 饿: ~饿|~寒|如~似渴|画饼充~。
*饥2(饑)jī灾荒;五谷不熟: ~荒|连年大~。 饥飢饑jī对应的繁体字有二:飢和饑,均为上古形声字。飢从饣(食),几声。义为饿。如:饥饿|饥不择食|饥寒交迫。饑从食,幾声。指荒年,五谷不收。古汉语组词如:饑馑(jǐn,也是荒年义)。今合并简化为“饥”。 饥飢★繁◎常;饑★繁◎常★常
jī飢,形声,从食,几声,饿,引申为庄稼歉收。饑,形声,从食,幾声,灾荒,庄稼歉收或没有收成,引申为饥饿。《简化字表》把这两个字合并类推简作“饥”。 【辨析】 飢(饥)/饑(饥)/饿 在古代汉语中,“飢”本指吃不饱,“饑”本指灾荒,这两个字有时通用,都指吃不饱,“飢”有时(较少)也用于灾荒。“饿”本指程度较严重的吃不饱,现在与“饥”在程度上没有多少差别。现代汉语中,“饿”可单用,“饥”不单用。 【构词】 饥饿(飢餓∕饑餓)∣饥荒(饑荒)∣饥馑(饑饉)∣年饥(年饑)∣如饥似渴(如飢似渴∕如饑似渴)饥1 饑; 篆 隶jī【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食,幾声。“饑”与从几得声的“飢”本非一字,今简化字都作“饥”,二字合并为一字。 【释义】《说文》:“谷不孰为饑。”本义是年成很差或颗粒无收。《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饑,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In ancient character the meaning is related to食(shí,eat).It sounds like 幾(jī).饑(jī,poor harvest)is not the same as飢(jī,hungry)though they sound like the same.Both are simplified into 饥(jī)and merged in the same character. 【original meaning】The poor harvest or crop failure.
饥2 飢; 篆 隶jī【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从食,几声。“飢”与从幾得声的“饑”本非一字,今简化字都作“饥”,二字合并为一字。 【释义】《说文》:“饿也。”本义是吃不饱。[饥不暇食]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The meaning is related to食(shí,eat).It sounds like 几(jī). 【original meaning】Hung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