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清齋帖正帖十六卷,續帖八卷,凡二十四卷。明吴廷刻。是帖集刻其所藏晉、唐、宋真迹或摹拓本,除《十七帖》外,無一翻刻本。帖首有董其昌書“餘清齋”三大字。刊記有兩種:“萬曆丙申 (二十四年) 秋八月初吉餘清齋摹勒上石”; “萬曆甲寅 (四十二年) 夏六月餘清齋續帖摹勒上石。”與諸家題跋對照,年次不一,大抵為萬曆二十四年迄四十二年間兩次刻。此帖殆藉真迹摹勒,無一重摹,幾係楊明時鈎摹,全為木板。是帖之特點有三: (1)吴廷乃新安大賈,所藏足與項子京争富,故能多依原典摹刻,為世注目; (2)摹刻拓頗為精善,所刻顏真卿 〈祭侄文稿〉,尤甚佳妙。 (3) 附刻有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陳繼儒諸家題跋,足為後世考者之資,價值益增。清王澍稱其“刻極精詳,惜板本未免斧鑿痕迹。”洵為明代屈指名帖。近人歐陽輔有適評:“在明人匯帖中,惟 《鬱岡齋帖》堪與伯仲,其他皆不及。”清·乾隆、嘉慶年間 (1736—1820) 原版尚存,傳本稀罕,未見完本,亦無翻刻。日人山本竟山舊藏本,凡八册二十六帖,乃自清楊守敬購得,為一名本也。但不知係正編或係不全本。後經日下部鳴之手,歸比田井氏書學院,該院有影印,參見本書《帖目别表》。據悉,近時發現原石,藏於合肥市 “安徽省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