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食管裂孔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系最常见的一种膈疝。多因先天性食管裂孔增宽或先天性食管过短,加之腹内压长期过高,可使贲门、胃上部通过扩大的食管裂孔疝入胸腔。临床表现有上腹不适、灼痛、嗳气、腹胀;并有恶心、反酸、咽下困难、呕血等;久之食管可发生狭窄,有相应症状。本病需与消化道溃疡、慢性胆囊炎等相鉴别。X线检查可确诊。治疗:轻者不需特殊处理;症状明显者可手术修补治疗。 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指贲门和部分胃体等腹腔脏器经扩大的食管裂孔进入后纵隔或胸膜腔,是由于食管裂孔发育不全,且腹压长期增高所致。多见于40岁以上。主要表现为呃逆返酸、上腹部不适和疼痛。严重者可发生呕血或便血。X线钡餐检查可明确诊断。症状轻者可对症处理,症状严重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系腹腔内脏经膈肌食管裂孔疝入胸腔所致。食管贲门连接处虽无括约肌,但由于食管末段内压较高,胃内容不致逆流,而贲门必需位于膈下时才能有这种“生理性括约肌”作用。食管粘膜层的大部均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不耐胃酸刺激,仅末端3~4cm由柱状上皮覆盖而具耐酸性。正常时胸腔呈负压而腹腔为正压,由于呼吸时膈肌运动及下咽时食管肌肉收缩,使食管贲
食管裂孔滑疝 又称直疝、轴疝、钟形疝或同心圆疝(图2),占裂孔疝的90%,多见于中、老年。胃近端疝入胸腔后,食管贲门连接部就成为“钟形疝”的顶端,使胃变形,食管左侧食管胃角(His角)消失。食管膈韧带随发作次数增多而变薄拉长,食管裂孔亦随之增宽,由仅容一指增至可容数指。直立俯拾位易致腹腔内脏疝入胸腔,体位复原后疝入部分自行还纳。临床症状较轻,主要为返流性食管炎表现,常见症状有: ❶泛酸: 胸骨后有灼热感,有时位于剑突下,伴有嗳气,多发生于俯拾位、头低平卧位、妊娠后期等,使腹压升高所致; ❷食管内返流:常与泛酸并存,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而溢出,多见于夜间平卧时,可引起咳嗽及吸入性肺炎等; ❸疼痛: 多位于胸骨后或剑突下,亦可位于左季肋或左胸部,并放射至左肩、臂而类似心绞痛; ❹吞咽困难: 系食管炎引起食管痉挛、狭窄所致; ❺其他症状: 偶有咽时食管异物感、声嘶、耳痛、呛咳,便血、呕血或不明原因的贫血。 体检常无明显体征,偶于胸部闻有肠鸣及振水音。食管镜检对诊断无帮助,但镜下可以金属夹标定食管贲门连接的部位,然后再作X线检查以确定连接部是否位于膈肌以上。对食管下段及中段作压力测定,正常时可发现食管下段近贲门处有高压区。以稀盐酸滴注试验,使置入胃管退至食管下段(距门齿约35cm),以Y形接管将胃管分别与生理盐水、稀盐酸(1/10N)溶液滴瓶相接,滴瓶置于病人背后。滴入盐水10分钟后改滴入稀盐酸(5~10ml/min),15~30分钟后再改滴入盐水,如此反复试验。如症状出现与滴入稀盐酸一致,表明症状与逆流有关,可用以与心绞痛鉴别。X线检查时如为巨大裂孔疝,于后下纵隔可见消化道阴影或气液平面。如平片上无此征象,可于吞钡后采用增加腹压或头低位等方法使内脏疝入后再作观察。由于裂孔滑疝往往较小且易自行复位,故有时需要反复观察或作X线电影摄影或录像才能发现。通常应与心绞痛、溃疡病、食管癌及胆道疾病相鉴别。心绞痛在发病年龄上亦以中老年居多,且二者常合并存在,但心绞痛多于劳累后发病,服硝酸甘油类药物可缓解,心电图多有异常。应注意食管裂孔疝诱发心绞痛的可能。溃疡病疼痛多与饥饿相关,服抗酸剂后可缓解,发作与体位改变无关。食管下端或贲门癌亦引起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但依靠钡餐、食管镜及脱落细胞、活组织等检查不难鉴别。胆道疾病常与裂孔疝同时并存,但症状有所不同。食管炎系返流性,能引起食管溃疡、狭窄、短缩。食管炎或溃疡的慢性出血,可导致不明原因的贫血,有时亦可引起明显的上消化道出血。食管溃疡亦可并发穿孔,穿入后纵隔或胸腔。此外,尚有疲乏、心动过速、心前区绞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系返流性食管炎刺激迷走神经所致。 治疗以内科处理为主,疗效不显或有并发症时采用手术治疗仅占裂孔滑疝的2~4%。胃底折叠法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胃底大弯向食管下端两侧折叠,包裹位于腹内的食管贲门连接部,以重建食管胃角。有两种术式,Nis-sen手术(图3)是作360°包裹,术前于食管内留置粗洗胃管以免包裹过紧。本法缺点为术后致吞咽困难或不能嗳气、呕吐。Belsey-MarkⅣ手术(图4)的方法同上,但仅包裹270°,食管小弯侧90°裸露以避免以上缺点(经胸或经腹均可)。如食管因粘连、挛缩而固定(短食管贲门不能复位),可先作胃成形术,以延长食管(Collis手术,图5),再加Nissen或Belsey-MarkⅣ手术。近来多数采用经腹手术,因能同时处理腹内并存病,术后并发症也较少。胸部径路适用于难复性疝,如食管炎合并粘连、复发性疝、胃1/3以上位于胸腔等。
图5 Collis手术 食管裂孔旁疝 又称食管旁疝(图6)、偏心圆疝、滚翻型裂孔疝等,甚少见,发病率仅占裂孔疝的2~5%,特点为胃贲门仍居腹内原位,胃的一部分以胃横径为轴,滚翻进入胸腔后纵隔。以往认为裂孔旁另有一孔,实际上系食管贲门连接部固定于食管膈韧带后部、膈脚及主动脉前筋膜,韧带前部过于松弛成为疝囊,部份胃底滚翻入胸,位于食管左前侧。如疝囊或疝环很大(裂孔前壁或两侧肌环过于松弛,直径可达10cm以上),整个胃连同其他内脏均可进入胸腔。疝囊为壁层腹膜,食管胃角仍存在。症状主要是由机械压迫引起,表现为胸骨后闷胀,进食后加重; 可有发作性疼痛及恶心、呕吐,有时有上消化道出血。这类裂孔疝无食管炎症状(胸骨后灼痛、吞咽困难),但并发症较严重,如上消化道出血,胃扭转、胃梗阻、吸入性肺炎、肺不张、肺脓疡等。此种疝不易回纳,故诊断比滑疝容易。胸透及平片或钡餐检查均可发现部分胃在胸腔内。治疗以手术为主,经腹将疝内容复位,切除疝囊,修复扩大的食管裂孔。不需加作针对返流的矫正手术。如为胃内机械性压迫所致溃疡,亦可待其自愈,不应作为溃疡病而进行手术。 图6食管裂孔旁疝示意图 1. 食管 2. 胸膜 3. 膈肌食管韧带 4.膈肌 5. 膈肌上下筋膜 6.腹膜 7.延长变薄的前左膈肌食管韧带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胃肠道重复畸形 ☛ 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常指部分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可由于食管短缩牵拉;或膈食管裂孔松弛扩大,在腹压增高时,部分胃向胸腔疝出。 ☚ 皮肤病引起的咽和食管病变 食管静脉曲张 ☛ 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食管经过横膈的孔道称为食管裂孔。胃的一部分经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时称为食管裂孔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膈疝。 ☚ 创伤性膈疝 膈膨出 ☛ 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是各种膈疝中最常见者。正常人的食管下段和胃底部均在膈肌下面,但当它们或胃底通过食管裂孔而脱入胸腔时,称为食管裂孔疝。本病在人群普查中发病率为0.52%,而在有可疑食管裂孔疝症状者的常规胃肠X线钡餐检查中滑疝的检出率为11.8%。近年中国在X线检查时采用特殊体位加压法,滑动型疝检出率可高达80%。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但症状的出现随年龄而增长;北京首都医院报道40岁以上者占64.3%。本病一般可分为三型。
与食管裂孔疝的发生关系密切的组织有膈肌的右脚、食管膈肌膜和胃周围韧带。正常人膈肌有左脚和右脚,多数食管裂孔的双侧壁均由右脚的肌肉所组成,少数由左脚所组成。膈肌右脚是一个坚实的肌束,犹如套索一样将食管套在其中,在深吸气时收缩,将食管末端拉向右侧,并压小其管腔。若膈肌右脚一部分或全部先天性缺乏,或老年人膈肌发生萎缩,均易促使食管裂孔疝的发生。食管膈肌膜起源于膈肌下面的裂孔周围,分为两部分,在食管前庭形成鞘状,因其含有弹力纤维及结缔组织,构成了一个完全密闭的韧膜,将腹腔与胸腔分开,并能对抗腹内高压,防止食管前庭和贲门的脱垂。在老年人,此膜萎缩松弛,导致腹内压增加的各种因素,如咳嗽、呕吐、便秘、肥胖、妊娠、腹水、腹内肿瘤等,均可将胃底向上推至松弛的食管裂孔而诱发本病。此外,胃的周围韧带,包括胃膈韧带(胃底至膈下)、胃肝韧带(胃小弯至肝脏)等,对胃起固定作用,老年人结缔组织弹性减弱,韧带松弛而易于发生裂孔疝。 一般以50岁以上者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食管裂孔疝不一定出现症状,如有症状主要为: ❶疼痛: 餐后感心窝部、胸骨后或剑突下不适,或伴有疼痛,程度轻重不等,可放射至心前区、上胸部、左肩及左臂,酷似心绞痛。暴饮暴食与餐后过度用力,可使疼痛加剧,甚至情绪波动也可诱发。疼痛常因患者的体位而变化,最常发生于患者就寝时,餐后平卧、弯腰或右侧卧位均可使之加重; ❷贲门关闭不全: 90%患者有嗳气,亦可有反酸,常在平卧或弯腰时发生,食物反流比较少见。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时有胃灼热感。夜间反流可致咳嗽或肺部并发症。有些患者可有咽下困难,见于急食、粗食、热食或冷食时,可为呕吐所缓解。咽下困难乃由于“疝胃”的排空延缓、食管末端痉挛、弥漫性食管痉挛或食管末端扭结所致。患者如有呕吐,应考虑有食管炎、食管溃疡或食管狭窄的可能性。多无特殊体征。大疝者于饮水或振动身体时可在左下胸听到震水音或响亮的蠕动音;当疝囊并发炎症或溃疡时,在心窝部可有深压痛。 胃肠X线钡餐检查时,应采取特殊的头低足高位,必要时应在上腹加压,可使食管和“疝胃”达到最大充盈,而使食管裂孔疝易于显露。滑动型疝的直接X线征象有: 膈上疝囊征;食管胃环征(膈上疝囊壁上的对称性切迹或凹陷) 和疝囊中出现胃粘膜皱襞影。小的食管旁疝仅在胃充满钡剂时才能发现,其特点是远端食管仍在膈下正常位置,但胃底通过一个宽的食管裂孔,在食管左侧脱入胸腔内。大的食管旁疝可有一半以上的胃脱入胸腔,胃大弯在上,小弯在下,形成所谓“倒置胃”。食管镜检查对滑动型疝可帮助发现食管炎和食管溃疡,但对食管旁疝无帮助。 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依靠上述典型的两大主症和X线检查。食管镜检查主要用以诊断并发症,如食管炎、溃疡和出血等。食管裂孔疝需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消化性溃疡、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端和贲门癌、胆道疾病(尤其是胆结石)和食管静脉曲张等鉴别。 本病可并发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狭窄、胃炎、胃扭转和绞窄、出血、穿孔及心肺功能障碍等。 无症状者不必治疗,有症状者大多数经内科治疗即可缓解。仅少数患者需外科手术。确诊后应首先解除患者对心绞痛或食管癌的疑虑。食物应无刺激性,缓慢进食,少食多餐。夜间平卧不适时可取头高足低位或应用制酸剂。药物治疗可用胃复安以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促进胃蠕动,加快胃内容物排空,减少胃食管反流。对烧心者可用液体制酸剂,如无效则可改用粘膜麻醉剂(利多卡因溶液)。忌用抗胆碱能药物,因能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延缓胃排空,而促进胃食管反流。此外,注意避免增加腹内压的因素,如弯腰、过紧裤带、便秘、慢性咳嗽、嗳气和呕吐等。手术疗法的适应证为: 症状严重经内科治疗未能控制者; 常诱发心绞痛与心功能不全的滑动型疝;滑动型疝合并严重食管炎或食管溃疡,内科治疗无效者;食管狭窄;慢性失血引起严重贫血者; 大的食管旁疝或混合型疝;有大量呕血或反复小量呕血、便血者;胃扭转合并绞窄、穿孔者。滑动型疝伴有食管炎时,目前采用Nissen胃底褶叠术,以防止胃液反流和食管炎。手术疗法近期疗效良好,90%的病例可恢复贲门功能,但术后X线检查复发率高。近几年来采用“前胃固定术”治疗有食物反流的食管裂孔疝,有效率高达90%,并认为此法简单、安全,临床失败和X线复发率均少。 ☚ 食管胃粘膜套叠 食管静脉曲张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