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瘢痕性狭窄
食管瘢痕性狭窄是食管多种疾病组织修复的后遗症。常因误服腐蚀剂、食管异物或因取异物而造成食管损伤所致,食管溃疡、食管炎、食管外伤、以及伤寒、孕妇呕吐、纵隔障炎症侵入食管壁等也可产生但很少见。反复呕吐可使胃液进入食管,胃酸即起腐蚀作用,偶尔也产生在呕吐三周内可发生狭窄,一般在食管下1/3,呈环状,且属单一者,这些都属少见。不论属于何种原因,产生瘢痕狭窄必须有伤及或炎症侵及肌层。限于粘膜上的炎症,在愈合后很少形成瘢痕。在各种致病原因中,以服腐蚀剂后所产生的狭窄为最严重,呈多发性和不规则,重的可占整个或大部分食管。酸性腐蚀剂主要损伤胃,而碱性者则损伤食管,酸性腐蚀剂产生的食管狭窄,常同时发生幽门狭窄。各人的狭窄有所不同,局部可有浅在的粘连,纤维带,环状皱襞及瓣样片等,都是粘膜瘢痕收缩的结果。食管肌层的炎症可以使食管减少弹性,更促成狭窄。食管瘢痕狭窄常发生在解剖上的狭小部位,即生理的滞留部,如环后、主动脉弓区、支气管附近及食管下端。按狭窄好发次序来说,最多也最严重的是发生在支气管主动脉弓区,其次是食管入口,最后为下端的横膈裂孔处等。
主要症状为咽下困难,并逐渐加重,最后仅能进流质。根据狭窄的轻重,及有无继发性炎症,而觉时轻时重,有时因食物堵塞,甚至突然发生不能下咽。狭窄若在食管上端,食物可逆流入气管,所以在饮食时,常有咳嗽,并且容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和肺脓肿等。若狭窄在食管下端,则呕吐症状较为显著,常在咽后立即出现。在狭窄以上的食管部分多呈扩大现象,也可因继发感染而发生胸骨后疼痛。若有溃疡存在,则可并发出血。常见并发症可以有食管穿孔、食管异物堵塞于狭窄部位,由于食物和分泌物等可逆流入气管,可并发吸入性肺炎,偶可并发食管气管瘘,以及狭窄上方可并发憩室。
X线检查可明确狭窄部位及轻重程度,对怀疑有肿瘤的也可初步明确其性质,故有的需行食管镜检查。
本病的治疗有扩张法及手术法。扩张疗法对单纯性的狭窄较为适合。事先劝病人应有耐心,说明可能发生的危险。最初几次的扩张应在食管镜内直视下进行,以便掌握扩张器进入的规律及其感觉。以后可根据情况逐步改用经口的盲目扩张法。扩张器有胶质、塑料、硅胶等制品,其形状有前尖后粗,亦有前后粗细相同者,以后者效果比较满意,因能使各个狭窄部位同时保持扩张状态。根据病情的轻重扩张次数可开始时每周二次,逐渐改为每周一次,如有进步,改为每二周一次,6个月后再改为每3~4周一次。坚持扩张到1~2年内无再狭窄现象,才能认为已治愈。
如每次扩张都有些困难,而且狭窄比较严重,或多发性狭窄,应采用胃造瘘循环扩张法。此为扩张疗法中最安全的一种方法。先吞下丝线,然后作胃造瘘以stam临时性胃造瘘法较适合,丝线从胃瘘口取出,线上端由鼻腔穿出与下端线相结持,扩张时上端丝线由口腔取出,结上特制二头尖的橡皮扩张器,可由小号开始渐至大号,由口腔拉至胃内,再由胃内逆行拉至口腔。如此可避免扩张器损伤胃瘘管。同时也要注意拉线时不要伤损胃及胃瘘。扩张完毕后,线的一端固定在鼻腔外部,另一端固定于胃瘘外部。用拉线扩张法必须抓紧时机引线进胃然后做胃造瘘术以避免狭窄成为闭锁即难于治疗。引线方法可在食管镜观察下,将带有细钢丝的肾盂造影塑料管以旋转的方式通过各狭窄区而进入胃然后从胃瘘中在X线透视下将其钳出,再结上丝线拉出塑料管即完成。
在狭窄严重的病例,如无法施行各种扩张疗法,或为完全闭锁的病例,应行手术治疗,包括切除狭窄部分,行食管断端吻合或食管与胃缝合术,以及肠代食管术等。总之,在治疗上应不失时机争取早日放入丝线,然后作胃造瘘术,可以避免以上手术。食管瘢痕狭窄的治疗在原则上应首先和尽量地施行经口扩张治疗,如扩张治疗确实有困难也不应勉强实行,万一造成食管穿孔,可以致命。所以,必须吞线或送线入胃然后做胃造瘘术,行循环扩张法即所谓逆行扩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