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shíyán无机化合物,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无色或白色结晶体,有咸味。是生活必需的调味品。 食言;食盐◉ 食言shíyán 动 不履行诺言;不守信用。〈例〉~而肥/ 从不~/ 我说话算话,决不~。〈近〉失信。〈反〉践诺。 ◉ 食盐shíyán 名 食用的盐,味咸,重要的调味品和防腐剂。盐的化学名称是氯化钠,工业上用于制染料、玻璃、肥皂等。〈例〉腌制肉、菜,离不了~。 食盐shí yán一种无机化合物,通称盐。11世纪末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京师食盐,斤不足三十五钱。”1888年顾厚焜《日本新政考》卷二:“曹达与食盐同入水成化水曹达,一名结晶曹达,其化水者为苛性曹达,供洗濯之用,如中国胰子。”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鹽 > 食鹽 食鹽 shíyán 食物 食物食 馈(馈食) 馔 饵 吃食 嘴吃 膳脯 脯资 鲜羽 饭物 饩馈 供食用或调味的:食(~盐;~油) 用作食物的原料:食料 粮食性食品:主食 以谷类为食物:粒食 鲜活的食品:鲜食 以蔬菜为食物:蔬食 菜茹 以奶为食物:乳食 煮熟的食物:飱 饔(馂饔) 膎 熟食火食 烟火(不食~) 烟食 立即可以食用的食物:即食 食物丰厚:丰盈 食物松而易碎:酥(酥脆;~软;~饼) 食物柔软滑爽:滫 食物含油脂少:清(清恬;清淡) 食物不松脆:艮(花生~) 食物没有熟透:夹生 食物熟透而软:烂(煮~) 食物很烂:烂糊 烂乎乎 食物入口有柔软、滑溜的感觉:肉头 吃饭的人多而食物少:口多食寡 食物匮乏:艰鲜 食物十分缺乏:朝不继夕 朝不给夕 (吃的或其他东西:食物)
另见:吃食 饥 饱 充饥 甘美 味道 ☚ 食物 各种食物 ☛ 食盐药名。出《名医别录》。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体。咸,寒。入胃、肾、大小肠经。涌吐,清火,凉血,解毒。 ❶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以食盐9~18g,炒黄,开水冲服,探吐;小便不通,炒盐纳脐中;齿龈出血,牙痛,淡盐水含漱,或以盐末刷牙;化水点眼,治目赤,翳膜,亦可洗疮。 ❷治虚火上炎喉痛,慢性便秘。内服:0.9~3g,开水冲淡盐汤服。水肿忌服。主成分为氯化钠,常杂有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钙等。 食盐1shí yán《本草纲目》石部第11卷食盐(88)。药名。 【基原】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 【别名】盐(《周礼》),咸鹾(《礼记》),、、、(《广雅》)。 【性味】咸、寒。 ❶《别录》:“味咸,温,无毒。”“大盐,味甘咸,无毒。” ❷《本草蒙筌》:“味咸,气寒,无毒。” 【归经】入胃、肾、大小肠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肺、肝三惊。” ❷《本草经疏》:“入足少阴、手少阴、足阳明、手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涌吐,清火,凉血,解毒。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 ❶《本经》:“大盐,令人吐。” ❷《别录》:“主下部𧏾伤寒寒热,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坚肌骨。”“大盐,主肠胃结热,喘逆,胸中满。” ❸《本草拾遗》:“除风邪,吐下恶物,杀虫,明目,去皮肤风毒,调和腑脏,消宿物,令人壮健。人卒小便不通,炒盐纳脐中。” ❹《日华子本草》:“暖水脏,(主)霍乱心痛,金疮,明目,止风泪,邪气,一切虫伤疮肿,消食,滋五味,长肉,补皮肤,通大小便,小儿疝气。” ❺《医林纂要》:“熟用补心,安神止妄,活血去瘀。生用泄肾,坚骨固齿,降逆消痰。” ❻《随息居饮食谱》:“补肾,引火下行,润燥祛风,清热渗湿,明目,杀虫,专治脚气,点蒂钟坠,敷蛇虫伤。” 【用法用量】内服:沸汤溶化,三分至一钱;作催吐用宜炒黄,三至六钱。外用:炒热熨敷或水化点眼、洗疮。
食盐2shí yán《本草纲目》石部第10卷。礜石药名。礜石的别名,参见“礜石”条。 食盐shíyán出《名医别录》。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咸, 寒。入胃、肾、大小肠经。涌吐,清火, 凉血, 解毒。治食停上脘, 心腹胀痛, 胸中痰癖, 以炒盐探吐之; 治卒小便不通, 炒盐纳脐中; 治喉痛, 淡盐汤口服; 治齿龈出血, 牙痛, 以盐末刷牙; 水化点眼、洗疮。内服: 沸水溶化, 0. 9 ~ 3 克。用以催吐, 炒黄9 ~ 18 克。水肿忌服。本品主要成分为氯化钠。 食盐 食盐食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大盐。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 本品味咸,性寒。归肾、肺、胃、大肠经。功能涌吐,降火,凉血,润燥、解毒。主治食停上脘、胸中痰积、虚火眼赤、咽喉肿痛、便秘、心腹冷痛、毒虫螫伤等证。食盐能涌吐食积及痰涎。如《金匮要略》及《千金要方》均载: 用浓盐汤热饮,并探吐,可使脘腹留滞的宿食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脘腹胀闷、疼痛,得吐而解。《肘后方》治胸中痰积,厥气上冲之厥头痛,《儒门事亲》治心火有余,痰热内盛所致的喜笑不止,亦皆用此法探吐以祛痰涎。虚火上炎之目赤,咽喉、牙龈肿痛等,用淡盐汤饮服,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慢性便秘者,常于空腹时饮淡盐汤一杯,可起到润肠通便的效果。本品又可外用。如炒热后布包热熨,可治心腹冷痛,小腹疝痛。用盐水滴眼、洗眼,可治目赤,翳膜。以细盐点涂悬雍,可治悬雍肿垂。同皂荚烧赤研细揩齿,能治龋齿等。本品又治毒虫螫伤,如为蜈蚣、蝎子等所伤者,可用盐汤湿敷或浸渍,有解毒止痛止痒之效。本品咸味入肾,又常用为引经药,服用某些作用于肾的药物时,或用淡盐汤送服,或用盐炒过。开水溶化服,1~3g;作涌吐用,9~18g。水肿,腹水患者忌用。 实验研究: 本品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常杂有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钙及不溶物质等。 ☚ 藜芦 胆矾 ☛ 00002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