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毒
食物毒是指进食物性相反或被污染的饮食引起的中毒症候。又称“变质毒”。其病因由于毒物进入人体后随食物之精华而迅速播散于全身,导致胃、肝受损,衰败胃火所致。
临床表现胃腹疼痛、胀满、上吐下泻、头痛、头晕、目眩、周身骨节痠痛、皮肤发青、肌肉干瘦。治疗总则宜以解毒,调体素益胃火为原则,药物宜选三味沙棘汤(沙棘、甘草各二分,猪血一分)或大剂二十五味散为主剂。对轻微食物毒有清解之功,若为重症,则应先用泄毒剂一、二次,待病势减退后再服主剂。若见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呕吐、下利清谷、伴头晕耳鸣、脉缓弱、尿灰白者、为巴达干、赫依偏盛之证,治宜佐以抑赫依祛巴达干,用四味光明盐汤与主剂交替服用;症见心中烦热,口舌干,吐泻深红色或黄色物、小便橙黄而气味浓烈,脉弦细者,为血、希拉偏盛之证,治宜佐以清血热,用十五味牛黄散(牛黄、菊花、石膏、红花、丁香、连翅、胡连、诃子、白云香、
麻子、 菖蒲、五灵脂、黄花乌头、硼砂、胆膏共研细末)与主剂交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