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年限
为妥善处理飞行人员的技术衔接和补退,以及延长年大飞行人员的飞行工作年限等均需开展有关飞行年限问题的研究工作。在五十年代,各国空军即已面临日益突出的飞行年限问题。当时有部分飞行人员已接近四十岁;并因大批改用喷气歼击机,而对身体提出更高要求。诸如飞行人员担任飞行工作的年龄上限应定为多大,如何延长飞行年限等问题,均有待解决。
根据飞行人员随年龄增长各项生理、心理功能逐渐减退的情况,并考虑到军事航空劳动负荷的特点,多主张喷气歼击机飞行员年龄以不超过40岁为宜。但鉴于同年龄的人个体差异较大,而某些机体功能的减退又可由飞行经验加以补偿,故尚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现今几个空军较发达国家中,40岁以上的歼击机飞行员仍占一定比例。运输机飞行员,飞行劳动负荷较小,一般认为可担任飞行工作至60岁;有些国家具体规定飞行年龄上限为55~60岁。我国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对此问题进行较系统研究,并提出各机种飞行人员的飞行年限和超龄特许飞行人员的体格要求等。
机体功能随年龄变化的一般趋势 一般认为,男性在25岁以前身体已发育成熟,功能臻于完善。26~35岁为保持阶段。36岁以后某些体力、体能指标开始减退。45岁以后进入初老期,各项功能明显降低。各器官功能发育和减退的时间与历程亦尚不尽相同。新福(1968)等认为,神经系统功能在20~22岁为最旺盛期。Robinson(1938)和Hollman (1960)证明,最大有氧工作能力在20岁时最高,以后开始下降,至40岁时已降为最高水平的79%。Shock (1971)指出,呼吸、循环器官的功能在30岁以后开始减退。小濑(1964)指出,智力功能在26~34岁达顶点,42岁时已显著下降。Исаакян (1966)认为,飞行人员注意力广度和集中能力在40岁以后开始下降。万木等(1961)报告,飞行人员的近点距离与年龄呈高度正相关,在41岁左右变化最快。飞行人员老视开始于40岁。一些作者估计,在30岁以后机体功能每年约降低0.8%。据调查,我国飞行人员在25~33岁功能最旺盛,34~42岁各项功能开始减退,46~51岁功能显著减退。
生理年龄 为确切反映机体功能随年龄而减退的个体差异情形,又提出“生理年龄”概念,即根据外观形态变化和各种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缓慢进行性变化评价衰老的情况,以与“历法年龄”相区别。如山田(1979)提出,历法年龄同属45岁的人,其生理年龄的幅度为39~51岁,即45±6岁。因而在确定飞行年龄上限时,应充分考虑飞行人员的生理年龄。应允许体力、体能和心理功能良好的人继续飞行。
体育锻炼是巩固和提高体能的有效手段,也是抗衰老的最有效方法。Hartung (1977)指出,长期坚持跑步或步行者,在循环、呼吸功能和身体结构方面与一般人群有显著差异,适应能力可赶上较其年轻20岁的男子。曾对一组40岁以上的飞行人员按最大耗氧量和心率恢复指数等评定其生理年龄,可见体育锻炼较好者竟比锻炼一般和较差者年轻3~7岁。因此,加强体育锻炼也是延长飞行年限的首选方法。
生理性衰退与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衰退有时难以区分,且两者又互有影响。据国外报道,年龄与疾病停飞率间有显著关系,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青光眼和肿瘤的停飞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我国年大飞行人员中,心血管系统疾病、腰腿痛、消化系统疾病和屈光不正等的发病率均有所增高。这些疾病既能促使机体功能衰退,本身也是衰老的一种表现。因此,应加强飞行人员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以延长飞行年限。
长时间中断飞行也影响飞行人员的机体功能。飞行时数多,既是体能好的一个标志,又可促使机体适应飞行环境。对一组技术优良、出勤率高的年大飞行人员(平均年龄47岁)检查的结果表明,就其脑血流量、知觉鉴别反应时间和黑红数字检查时间等所反映的功能水平而论,其生理年龄均较历法年龄小3~7岁。
常用评定生理年龄的方法有两类,一是数理统计法,如应用多元回归法等推算; 另一是按功能分级记分法。如高杉(1978)曾提出根据身长、血压、肺活量等10项测量值推算生理年龄的多元回归方程式。日野原(1979)拟定16个功能检查项目,采用功能记分评定法,功能差的记2分,功能好的为0分,总分数愈高,则表明老化程度愈重。作者等曾提出包括心、肺、视觉、听觉和心理功能在内的共20项功能检查项目的检查方法。用于评定46岁以上飞行人员的功能,结果分优、良、中、可、差5个等级,大多数功能指标属于中等以上者即为合格。
年大飞行人员的保健措施 年大飞行人员有丰富的飞行和组织指挥经验,可采取如下措施延长其飞行年限:
❶加强体检工作。将40岁以上飞行人员作为大体检和小体检的重点检查对象,必要时加作负荷心电图、血脂、脑血流图、眼压等项检查。46岁以上飞行人员应住院体检,除例行检查外,应加作年大飞行人员的功能检查项目。
❷加强体育锻炼的卫生监督。除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和完成必练项目外,年大飞行人员还应有选择地参加保健按摩、气功、太极拳、体操、跑步、游泳等项目。
❸控制膳食,合理营养(见“空勤营养卫生”)。
❹作好常见病防治工作。航空军医应在平时认真观察,定期测量飞行人员体重、脉搏、体温、血压,作心电图、血象、视力、眼底以及尿、便常规等检查。对有症状者更应全面细致检查,作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病后恢复期要适当休息。应充分利用健康疗养机会作好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❺作好飞行四个阶段的卫生保障工作。飞行前应普遍询问,重点检查;飞行后注意观察。特别在间断飞行后,在进入新科目或难度大的科目时,必须进行详细检查,严格掌握放飞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