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风陵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风陵渡

风陵渡

短篇小说集。端木蕻良著。1939年12月重庆上海杂志公司初版。收《风陵渡》、《螺蛳谷》、《三月夜曲》等短篇小说9篇。

☚ 主妇集   恋爱之神 ☛

风陵渡

风陵渡

短篇小说集。艾芜等著。1946年1月重庆建国书店初版。收艾芜《秋收》、萧乾《刘粹刚之死》、老舍《一封家信》、端木蕻良《风陵渡》等短篇小说6篇。

☚ 某夫妇   兵 ☛
风陵渡

风陵渡

古代黄河中游重要渡口之一。位于今山西芮城县西南端之黄河北岸,居晋、陕、豫三省交通要冲。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潼关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渡。”相传风后葬此,故名“风陵”。唐圣历元年(689)“于风陵堆南置关”。又称风陵津。今渡口架起铁桥,同蒲铁路经此与陇海铁路相接。

☚ 潼关   临晋关 ☛
风陵渡

风陵渡

黄河流过河口镇后,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陕西、山西两省边界的峡谷之间。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潼关附近,因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冲, 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其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相传黄帝六相之一的风后,与蚩尤作战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

☚ 双塔寺   鹳雀楼 ☛
风陵渡

风陵渡

古津渡名 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的黄河北岸。古称风陵关,唐圣历元年(689年)于风陵堆南置关,又称风陵津。相传风后葬此,故名“风陵”。为晋、陕、豫三省交通要冲。

☚ 扬子   通讯 ☛
风陵渡

风陵渡

位于县西南,黄河北岸,同蒲铁路经此,是晋、豫、陕三省交通要冲,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之称。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诗云:“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风陵渡镇东南一里许有“风陵”,相传黄帝与蚩尤争战,黄帝贤相风后阵亡,埋葬于此。郦道元《水经注》:“潼关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渡。”风后陵高两米,周围30米。风陵渡又称风陵关、风陵津。

☚ 大禹渡   广仁王庙 ☛

风陵渡

又称“封陵渡”、“风陵津”。在今山西省芮城西南、黄河北岸。为黄河津渡处。唐圣历元年(698年)置关。为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通要冲。

风陵渡

镇名。位置重要。在山西芮城西南,黄河北岸,同蒲铁路线上,经黄河大桥直通陕西潼关。

风陵渡

风陵渡

渡口名。黄河自山陕之间南下,流至潼关港口,会合渭河后折而东流。河的北岸层阜巍峙,古人传说有女娲氏的陵墓。女娲姓风,故称风陵堆。风陵堆下边的黄河渡口,就称为风陵渡(也称封陵渡)。黄河流经风陵渡时被束于南北两岸420米高的黄土原之间,河槽窄狭,渡口稳定,所以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是秦晋间重要渡口之一。公元前319年,秦国曾一度侵占过魏国的风陵和蒲坂。公元211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作战,马超先据有潼关天险,曹操采用迂回战术,从风陵渡过黄河,然后再从蒲津关西渡黄河,沿黄河南下并渡过渭河,绕到潼关的背后,使马超失去了潼关的天险,结果大败。公元450年,南朝的宋朝大举北伐,派沈法起等出卢氏县(河南卢氏县),占领潼关,北魏派何难在封陵堆列队拒法起,法起由潼关长驱直入关中,何难打算渡过黄河,抄袭法起的后路,为法起所败。公元698年在风陵渡设风陵关。明初在风陵渡设巡司。自明清至今,风陵渡一直是秦晋间重要的渡口。

☚ 夏阳渡   宝鸡渡 ☛

风陵渡

黄河古渡口。古称“风陵津”。位于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黄河北岸。相传风姓女娲葬于此处临河高阜上,故有风陵之称。又称 “风陵关” 。唐圣历元年(989年)曾在此正南置关。该渡口为沟通晋、豫、陕的水上要冲,自古以来交通繁忙。今在此附近建有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