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利用
清洁能源利用的组成部分。全球的风能约为2. 74×109兆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兆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全国风能密度为100瓦/平方米,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105兆瓦,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米/秒以上的时间近4000小时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米/秒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新能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对沿海岛屿,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地广人稀的草原牧场,以及远离电网和近期内电网还难以达到的农村、边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风能主要有风能发电和风力提水两种利用方式。风能发电。风力发电不污染空气、不排放二氧化碳,又是可再生能源,受到国际上普遍重视。风力发电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增长最快,年增达35%。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把小型风力发电作为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措施之一,主要研制、开发和示范应用小型充电用风力发电机,供农民一家一户使用。在电网不能通达的偏远地区,约60万居民利用风能实现电气化。我国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研究制造工作也在加快发展。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与德国恩德公司成立的西安维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分别生产了一台660千瓦、600千瓦的主发电机组,并已经安装在辽宁营口风电场并网发电运行。另外,浙江运达风力发电设备厂在生产2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上又生产出了四台25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在广东南澳风场运行。国外发达国家风能利用也很多。美国在1974年开始实行联邦风能计划。在瑞典、荷兰、英国、丹麦、德国、日本、西班牙,也根据各自国家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风力发电计划。风力提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乡镇工业发展迅速,用电量较大,常规能源贫乏,部分电网通达的地方缺电也较严重。但风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风速为4米/秒。为满足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盐场制盐等低扬程大流量提水作业的需要,当地用户已在使用一些低扬程风力提水装置。如福建省莆田地区利用风力提水制盐,天津市郊区利用风能排咸和育苗,山东省新泰市的风力空气泵农田灌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上述地区推广应用风力提水机组,对农业、渔业和副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内陆风能资源较好的区域,如内蒙古北部、甘肃和青海等地的年平均风速为4—6米/秒,3—20米/秒的风速累计4000—5000小时/年。这里是广大的草原特区,人口分散,难通电网。利用深井风力提水机组为牧民和牲畜提供饮水或进行小面积草场灌溉,对于改善当地牧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