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风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风筝fēng zhēng

悬在檐下的金属片,因风碰击而响。李白《登瓦官阁》: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元稹《连昌宫词》: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风筝

风筝

民间工艺玩具之一。又称“纸鸢”、“纸鹞”。约有两千多年历史。古代风筝以木材为主制成,称“木鸢”。据古书载,木鸢可“负人载物,超险阻而飞达,越川泽而空递”,弥补“舆马之不能,舟楫之不逮”,主要用于军事上。唐代以后, 逐渐变为娱乐玩具。五代时, 人们将竹哨系上, 风入, 声如筝鸣, 因而称为“风筝”。北宋以后,纸制风筝逐渐增多,成为普遍流行的玩具。明、清之际,制作更加精巧,成为可供欣赏的工艺品,出现了有关风筝的著作,如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谈及了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风筝一般分为“硬膀”、“软翅”两大类。外形多模拟鸟兽虫鱼,纸上绘以色彩,姿态生动、逼真,形象美丽。

☚ 琉璃   剪纸 ☛
风筝

风筝

短篇小说集。许钦文著。1948年2月上海怀正文化社初版。收《风筝》、《“闽变”在狱中》等短篇小说19篇。

☚ 保江山   铁狮王 ☛

风筝

 是你系住我
 咱们之间 才造成如此
 分不开的关系——
 任你主宰
 任你摆布
 我仍然 高高在上
 您紧紧
 掌握着我的生命线
 还烦恼甚么?
 是不是握紧
 怕我堕落自杀?
 是不是放松
 怕我断奶高飞?
 唯有风同情我
 支持我向上
 调节我的高度
 越高 看的世界越广
 然而 你却在风中
 布置暗线

 
 风筝在我国至少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鲁问》也有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䧿,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巨著中就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物之一。
 风筝既然是至巧之物,是高度智慧的结晶, 自然会得到文学家的青睐。古代有咏纸鸢的佳句:“纵眉千尺回,运掌九霄高”、“飞影谁腾线,凌空亦受玑”。清代戏剧家李渔写有传奇《风筝误》,鲁迅写有散文《风筝》。郭沫若写有咏风筝诗:“长空万里任浮沉,只因半线轻丝系”。桓夫这首《风筝》诗独辟蹊径,蕴含深刻,从新的视角赋予了风筝新的生命,用寓言诗的形式、比拟象征的方法,使风筝以主人公的身份出现,表面上写的是物风筝,实际写的是人风筝,通过你、我、他(诗中的“风”)三方面心态和举动的描写,影射现代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和向上的力量。
 诗中的“你”,即放风筝的人,是一个被批判的负面形象,如同一个操纵、主使傀儡的牵线人,一个有权势的在背后能够策划一切的大老板。他强横凶暴,心怀叵测,势力强大,手段繁多,身居要职,总要千方百计支配别人、统治别人、甚至奴役别人。开头是“系住”,中间是“握紧”,最后更是“布置暗线” (这个结尾出人预料,非常精彩),真是心毒手辣,明枪暗箭,无所不用其极。诗中对“你”所作所为的揭露,道出了社会压迫和人间不平。
 诗中的“风”,是一个受褒扬的正面形象,如同良师益友,不畏强暴,掖挹后进,代表了有崇高品德的进步力量。他催人奋起,助人向上,给人以同情,给人以支持,给人以扶持,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诗中对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坚持正义、扶正压邪、推动社会发展的立场和愿望。
 诗中的“我”,即放飞的风筝,是一个被压抑被驱使而又被人同情的进步形象。他还年轻,还没有“断奶”。因为年轻,至今还未能自立,只好暂时受制于人,被人主宰、摆布,更不幸的是如同明珠投暗一般,生命线竟被握于恶势力掌中,因而心潮难平,在“堕落自杀”与“断奶高飞”这两极之间忧郁绯徊,所幸“我”有强项的性格,有远大的志向,有向上的情怀,在紧要关头又得到了“风”的扶助,虽然处境仍然艰险,但终于高瞻远瞩,看到了宽广的世界。“我”代表了社会中奋发向上而仍受压抑受钳制的新的一代。他们是新生的力量,他们是社会的希望,他们是人类的未来。作者这种同情弱者、寄希望于青年一代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也值得大家很好学习。
风筝

风筝

古时北方称风筝为“纸鸢”南方则称为“鹞子”。用细篾片扎成禽、鸟、鱼、虫式架子,糊上薄棉纸,系以长线,玩时利用风力徐徐举升空中。一般在春秋两季的多风季节时玩耍。其源起,相传是汉高祖时大将韩信为军事上所用而发明。明王三聘《古今事物考·风筝》载:“汉高祖之征陈稀也,韩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穿地隧入宫中,今谓之风筝。”其实,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墨子、鲁般(班)就制作过“木鸢”、“木鹊”之类的仿鸟飞行物(见《韩非子》、《墨子》),可以说它们就是后世风筝最早的雏形。五代时,人们在纸鸢的“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故“俗呼‘风筝’。”(见明人陈沂《询刍录·风筝》)唐宋时,风筝盛行民间。每至清明时节,人们多出郊野踏青、放风筝。宋苏汉臣《百子图》就绘有小儿放风筝的情景。唐宋人诗词中多有咏风筝者,如宋张先有《满江红》词云:“晴鸽试铃风力软。”刘辰翁也有《水龙吟》词云:“是处风筝,满城昼锦,儿郎俊伟。”

☚ 秋千   竹马 ☛

风筝

又称纸鸢。明陈沂《询𫈪录。风筝》载:“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汉李业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俗呼风筝。”相传汉初大将韩信始创制。(见《古今事物考》卷一“风筝”)风筝在唐代前多用于军事,到唐朝,才成为人们游戏消遣的玩具,并传向国外。每至清明时节,人们多出郊野踏青,放风筝。唐高骈有咏风筝诗曰:“夜静弦音响碧空,宫商信托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风筝fengzheng

中国传统运动项目。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曾制木鸢飞上天空。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到五代时期,又在纸鸢上系竹哨升入空中。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此又称“风筝”。20世纪30年代是风筝活动由民间娱乐向体育运动发展的转折时期。1934年青岛市体育协会举办了第1届风筝比赛,潍坊、益都、济南等地纷纷举办了类似的比赛。风筝在中国极为普遍,潍坊、北京、天津、南通四地制作的风筝自成一派,各具特色。1981年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文化馆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筝演放会;同年,包头市少年宫也举办了青少年放风筝比赛。1980年5月23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1个风筝学会,即北京风筝学会,会长是著名画家张谔,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任名誉会长。1986年在潍坊举行了第1届全国风筝邀请赛。1987年成立中国风筝协会。1989年国际风筝联合会在山东潍坊成立,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国际风筝会。1991年国家体委把风筝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每年举行全国比赛。1998年3月在四川举行的第4届中国国际风筝会上,有5个国家和地区的32名运动员参赛,马来西亚队获得最佳风筝放飞奖。风筝的样式繁多,有禽、兽、虫、鱼形,也有人物形状,主要分为“硬膀”和“软翅”两大类。“硬膀”风筝的翅膀坚硬,吃风大,飞得高;“软翅”的风筝柔软,飞不高,但飞得远。到2001年5月,山东潍坊已举办过18届全国风筝比赛。在第18届风筝比赛上,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吉林、航空工业公司、南京、内蒙古自治区、大连、太原、四川、长春、济南、青岛、烟台、山东、潍坊、重汽公司、厦门的18支代表队参赛。


潍坊国际风筝节开幕式

风筝fēngzheng

我国民间传统玩具,用竹篾、纸或绢等制成,系上长线,借风力放飞到空中。

风筝

“风筝”是一种玩具,以细竹为骨架,糊上纸,以线系之,凭借风力而上升。古代叫做 “纸鸢”( yuān) ,俗名为 “风筝”。宋·高承《事物纪原》: “纸鸢俗谓之风筝。”
“风筝”的式样不一,平板式、灯笼式、鸟兽虫鱼式等,都有。“风筝”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公输般造木鸢以窥宋城的故事,后来以纸代木,故称 “纸鸢”。五代时,“纸鸢”上人们系以竹哨,在空中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此便叫 “纸鸢”为 “风筝”,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表面上说的便是 “风筝”的事,阳春三月,阳气上升,是放风筝最好的季节。

风筝fēng·zheng

一种玩具,用竹篾做骨架,糊上纸或绢,用线牵引乘风放上天空:“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贾政道,“这是~。”(二二·506)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體育部 > 運動遊戲具 > 風筝
風筝  fēngzhēng

亦稱“木鳶”、“紙鳶”、“風鳶”。運動遊戲具名。以綫牽引放飛之具。多以竹篾爲骨架,作各種形狀。糊以紙、絹,繫以長綫,乘風而上。始見於春秋,流傳至今。隋朝前多稱之爲木鳶、紙鳶。至五代,以其裝有竹笛或弦,迎風發出筝鳴聲,始稱“風筝”。《墨子·魯問》:“公輸子削竹木爲䧿,成而飛之,三日不下。”按:䧿即鵲,形類似今日之鵲形風筝。《韓非子·外儲說》:“墨子爲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明·陳沂《詢芻録》:“五代李業,於宫中作紙鳶,引綫乘風爲戲。後於鳶首,以竹爲笛,使風入竹,聲如筝鳴,故名風筝。”清·曹雪芹《南鷂北鳶考工志》:“觀夫史籍所載,風鳶之由來久矣,可徵者實寡,非所詳也;唯墨子作木鳶,三年而飛之說,或無疑焉。”一說,風筝爲漢·韓信所作。宋·高承《事物紀原·歲時風俗部·紙鳶》:“紙鳶,俗謂之風筝,古今相傳云是韓信所作。高祖之征陳豨也,信謀從中起,故作紙鳶放之,以量未央宫遠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蓋昔傳如此,理或然矣。”

风筝【同义】总目录


瑶筝风筝
娱乐健身具

娱乐健身具

球具:球(~拍;~网;~架;篮~;足~;排~;网~;垒~;铅~;乒乓~)
乒乓球的美称:银球
篮球架上供投蓝用的带网的铁圈:篮(篮圈;投~)
古代的一种皮球:鞠(蹴~)
古代的两种游戏用具:鞠壤
风筝:纸鸢 风鸢 风槎
用布或纸做的可舞动的龙:龙(~灯;火~)
假面具:假面 面具 面皮 伪装
骗人的伪装:糖衣 外衣
掩饰丑恶面目的美丽伪装:画皮
古代作战时用以自卫的铁制面具:铁面
鬼神面具:神头鬼脸 神头鬼面 神头鬼脑
其他娱乐具:牌(纸~;铺~;桥~;骨~;麻将~) 杆(单~;双~;高低~) 毽(毽子) 高跷 滑梯 铁环 陀螺 木马 秋千 鞬子 金叶子(金叶子格)

☚ 娱乐具   棋具、赌具 ☛

屋檐

屋檐

檐(檐子;~条;瓦~;房檐;橑檐) 簷(簷宇;簷楣) 宇(宸宇)宸 溜
屋檐两端翘起的尖角:翼(屋翼) 飞檐
建筑物顶四方的四个飞檐:四角
屋檐两头翘起的部分:荣(南~)
屋檐边翘出如牙的部分:檐牙
屋檐的前端:出檐
屋檐之下:宇下 檐下 溜垂
阶前的屋檐下面:阶溜
屋檐下接水的长槽:溜(水溜;檐溜) 溜(溜槽;水溜) 檐沟 水落
檐下滴水处:
悬挂在殿阁塔檐的金属片:铁马 风铃 风筝 风锋 风銮
缀有垂饰的风铃、鸾铃:铃镊
殿塔四角悬挂的风铃:铎(铎铃;铃铎)
宏敞的屋檐:广宇
雕画的屋檐:华榱
(房顶伸出墙外的部分:屋檐)

☚ 屋脊   梁、柱、椽 ☛
风筝

风筝

古称“鸢”或“鹞”,意为翱翔于高空的猛禽。后风筝形状灵活多样,内容拓展,或人物花卉,或禽兽鱼虫,不拘一格,象征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自由自在。

☚ 蜡烛   镜子 ☛

风筝

一种玩具,也是中国的民间工艺品。古名“鹞子”,也称为“纸鸢”。风筝是用竹条和细篾按造型扎缚成基本骨架和轮廓骨架后,将纸或绢粘上,画上图案,引线放升天空。传说起始于春秋时(公元前770~前476),到了唐代(618~907)有人在鸢首以竹为弦,风吹发声如筝,故又名为“风筝”,清代已很盛行。著名的风筝产地有4处:❶北京风筝有300多年的历史,名家辈出,风筝式样有云龙、五福、哪吒、刘海、蜻蜓、蝴蝶等。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曾获银质奖。
❷天津风筝以魏家风筝为最有名,魏家的绢制蝴蝶风筝安有160个活眼,升入空中活眼随风旋转,蝴蝶翅膀的颜色忽明忽暗,变化万千。天津风筝的造型有人物、花鸟、虫鱼等,产品远销英、美、德、法等20多个国家,1982年在全国风筝评比中获第1名。同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1983年又获全国旅游优秀产品优秀奖。
❸山东潍坊风筝有仙鹤童子、雷震子背文王、八卦、鱼、龙头蜈蚣和苍鹰等造型。其中龙头蜈蚣全长30多m。1982年在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潍坊风筝获优秀创作设计奖。自1984年起,潍坊每年4月份举办“潍坊国际风筝会”。
❹江苏南通风筝分活鹞和板鹞2种,活鹞形象逼真,有“二龙戏珠”、“双燕觅食”等数十种。板鹞由长方形、方形、菱形组成,俗称“六角鹞子”,大者高达10m,竹架绷上土布,彩绘,鹞尾拴约10m长粗草蝇。风筝上装20~30排各种材料制作的哨子,计200多组,分高、中、低3个声部,放升天空,哨子齐鸣,别具特色。

风筝

105 风筝

亦称纸鸢,传为战国时墨子作木鸢,或公输子作木鹊,都能飞浮于空中,是为风筝(纸鸢)之始。《续博物志》说:“纸鸢引丝而上,儿张口望见,以泄内热。”说明放风筝有其养身怡心之效。至今华北、京津一带,在春秋季节放风筝仍极为盛行。特别是山东潍坊的风筝制作精细,设计新奇,驰名国内外,受到许多外国风筝爱好者和专家的好评,该市已举办过多次国际性风筝比赛。

☚ 秋千   拔河 ☛

风筝

228 风筝

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相传春秋时公输盘作木鸢以窥宋城,后来用纸代木,称“纸鸢”。五代时又出现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称风筝。现已普遍用作民间玩具。做法多样,一般先用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上薄棉纸,系以长线,玩时利用风力上升空中。式样多模拟禽鸟虫鱼,并施以色彩,姿态生动。品种有龙、雁、凤、蝶、蝉等。

☚ 檀香扇   盆景 ☛
风筝

风筝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也是成年人和孩子都喜欢的民间玩具。制作方法多是以细竹烤扎成骨架,糊上薄而结实的棉纸或轻质的丝织品,然后彩画装饰即成。系以长线,调节首尾重量,利用风力吹向高空,以线控制。风筝也称为鹞子、纸鸢,种类繁多,有筒形风筝、折装式风筝、软翅风筝、硬翅风筝、长串风筝等。风筝起源较早,最早的记载是在南北朝时期,用风筝传递书信。唐代以后演变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声音如筝一般,所以得名风筝。

☚ 炕围   泥人 ☛
风筝

风筝Fengzheng

中国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也是成年人和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制作方法多是以细竹条烤扎成一定形状的骨架,糊上薄而结实的棉纸或轻质的丝织品,然后彩画装饰即成。系以长线,调节首尾重量,利用风力把风筝吹向高空,拉线控制放飞。风筝也称为鹞子、纸鸢,种类比较多,各有名称。有筒形风筝、折装式风筝、软翅风筝、硬翅风筝、长串风筝等多种类型。风筝起源较早,最早的记载是在南北朝时期,用风筝传递书信。唐代以后演变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声音如筝一般,所以得名为风筝。

金鱼风筝

☚ 炕围   皮影 ☛
风筝

风筝

古代也称鹞子、纸鸢。是用竹、纸、绢等材料扎糊,可系线乘风放飞的民间工艺品,主要作为游戏品,也用作壁挂陈设。风筝的工艺技巧分扎、糊、绘、放四项。扎,是根据图样,用竹条捆扎风筝的骨架和轮廓。糊,将纸或绢糊在骨架上。绘,是在平面上彩绘图案,表现细部特征,色彩宜鲜艳醒目,有的风筝是先绘后糊。放,即系线放飞风筝。常见的风筝为单片,造型有蝴蝶、飞燕、蝙蝠、蜻蜓、蝉、鹰等,还有成串的蜈蚣、龙形风筝。风筝有硬翅、软翅之别。硬翅风筝的两翼由上下两根横竹条构成,软翅风筝则只在上面有一 根竹条。风筝还可配上发声、发光、传送装置,使形、色、声、光俱备,增强放飞的趣味性。风筝的著名产地有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


风筝

☚ 面具   花灯 ☛

风筝

❶一种玩具。用细竹扎成骨架,糊上薄棉纸,系以长线,利用风力升至空中。有禽、鸟、虫、鱼、人物等式样。
❷又称铁马。旧时悬挂在屋檐下的金属片,风起作声。李商隐《燕台》诗:“西楼一夜风筝急。”

风筝

风筝

我国的一种民间工艺玩具。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用薄木片做的叫“木鸢。”五代时,后汉李邺用纸糊扎成鸢,引线乘风为戏,叫做“纸鸢”。后又有人将竹哨系于鸢首,风入竹哨,发声如筝,又称“风筝”。至清代十分盛行。风筝种类繁多,从内容可分3类:动物模拟禽鸟虫鱼,有大雁、凤凰、蝴蝶、蜈蚣等;人物模拟神话传说、戏曲中的人物,物品有卜卦、花篮、扇子等。制作方法很多,材料有用棉纸或绢制扎,有单线引子,也有多线引子,有的还能旋转或附持响器、灯笼等。风筝的彩绘、色彩浓艳、姿态生动,由于观赏距离远,所以绘制的轮廓清晰,对比强烈。类似民间年画。图案造型夸张,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性。风筝有南北之分,南方风和,风筝多软翅,如飞鸟、蝴蝶等生动逼真;北方风烈,多硬膀扎燕,扎制工艺较讲究。曹雪芹在《南鹞北鸢考工志》中,记述了各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等技法、彩绘图谱,并配有题咏,留下许多宝贵资料。

☚ 灯画   泥塑 ☛
风筝

风筝

一种玩具。用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上簿棉纸,系以长线,利用风力升入空中。式样可随人意,扎成鸟、兽、虫、鱼等。《墨子·鲁问》中记载鲁班制作的“木鹊”,就是“风筝”,被用于战争以“窥宋城”。后来以纸、竹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有人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故称“风筝”。历史上潍坊人民形成了春游放风筝的习俗,制作的风筝也最为精致,潍坊风筝名扬四海。1988年4月1日,在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上,潍坊市被荐为“世界风筝都”。

☚ 长春真人西游记   六齐 ☛

《风筝》feng zheng

The Kite→高骈(Gao Pian)

风筝

kite


风筝

kite


风筝

kit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