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颤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颤振

症状名。
❶《医学纲目》卷十一: “颤,摇也; 振,动也。”指头部或四肢掉摇抖动之症。多由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肝阳偏亢,阳盛化风,或气虚、心虚、痰浊相夹所致。轻者有时手足颤振或头摇,重则手抖不能持物,足不能行走,头摇动不止。《证治准绳·杂病》: “颤振,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治宜滋阴养血,平肝息风为主,可用空振丸、摧肝丸。因气虚者,用参术汤。因心虚者,用平补正心丹。因痰浊者,用导痰汤加味。本证常见于震颤麻痹、老年性震颤等疾患。
❷指战栗。《张氏医通·诸风门》: “颤振,经云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深师曰: 振乃阴气争胜,故为战; 栗则阳气不复,故为颤。”

颤振

颤振

指以头部或肢体摆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自理生活;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至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又称颤证、振掉、震颤。是中老年妇女易发病。多因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而致;或风火夹痰,互阻络道而成。辨证论治:
❶肝肾不足者,震颤幅度、程度较重,日久不愈,常兼头目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腿软,肢体麻木。舌体偏瘦,暗红少苔,脉细弦。以大补阴丸(黄柏、知母、熟地、龟板)合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❷气血两虚者,肢体颤振日久,程度较重,伴面色无华,精神倦怠,四肢乏力,头晕眼花。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暗淡,脉细弱。以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益气养血,熄风活络。
❸痰热动风者,颤振或轻或重,尚可自制,多兼胸脘痞闷、头晕、内热口干,咯痰色黄,或多汗。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以摧肝丸(牛胆南星、钩藤、黄连、滑石、铁华粉、青黛、僵蚕、天麻、辰砂、炙甘草、竹沥、姜汁、)清化痰热,兼以熄风。针灸治疗:以百会、风池、合谷、太冲为主穴。肝肾不足者加三阴交、复溜;气血两虚者加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痰热动风者加阴陵泉、丰隆。针刺平补平泻。调护:
❶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的精神刺激。
❷减少房事活动。
❸饮食宜清淡。
❹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气功、太极拳、体操等。

☚ 消渴   虚劳 ☛

颤振

❶证名。指头摇或四肢抖动之证。《证治准绳·杂病》:“颤,摇也;振,动也。”
❷泛指战栗、头摇、四肢抖动诸证。参见《张氏医通·颤振》。

颤振chànzhèn

❶病症名。《医学纲目》卷十一: “颤, 摇也; 振, 动也。” 以头摇或四肢抖动为主症。由于阴血不足, 筋脉失养,肝阳偏亢, 阳盛化风, 或因气虚、心虚、痰浊相夹所致。轻者仅有时手足颤振或头摇,重则手抖不能持物, 足不能行走, 头摇动不止。多见于中年以后。治以滋阴养血, 平肝息风为主。可用定振丸( 《证治准绳》: 天麻、秦艽、全蝎、细辛、熟地、生地、当归、川芎、芍药、防风、荆芥、白术、黄芪、威灵仙)、摧肝丸( 《证治准绳》: 胆南星、钩藤、黄连、滑石、铁华粉、青黛、僵蚕、天麻、辰砂、甘草、竹沥)。因气虚者, 可用参术汤( 《证治准绳》: 人参、白术、黄芪、白茯苓、炙草、陈皮)。因心虚者, 可用平补正心丹( 《张氏医通》: 龙齿、远志、人参、茯神、酸枣仁、柏子仁、归身、菖蒲、生地、肉桂、山药、五味子、麦冬、朱砂)。因痰浊者, 可用导痰汤。
❷泛指战栗、头摇、四肢抖动诸症(见《张氏医通·颤振》)。

颤振

颤振

头或四肢掉摇,抖动之症,称为颤振。《医学纲目·颤振》:“颤,摇也;振,动也。” 某些热病发作中,也可出现颤振,系全身性肌肉颤振寒栗之状,不属本文内容,参见“寒战”条。
颤振与瘈疭相类。瘈疭则手足牵引而或伸或屈; 颤振则但振动而不屈也,也有头动而手不动者。
颤振的成因,由于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肝阳偏亢,阳盛化风,上冲于头故为颤振,若散于四末,则手足动而头不动;或因气虚、心虚、痰浊相挟所致。孙东宿认为此病证因肾虚而有痰火所致。《赤水玄珠》卷十四:“颤振者,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载,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 患此病者,多在中年以后。《证治准绳·杂病》颤振,曰:“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之后乃有之,老年尤多。”
治疗以滋阴养血,平肝熄风为主。方用定振丸或催肝丸加减。因于气虚者,治宜益气。方用参术汤。因心虚者宜养心,用平补镇心丹。因痰浊者宜消痰,用导痰汤加味。《张氏医通》卷六对颤振载有较详之治法,如:“若肝木实热,泻青丸;肝木虚热,六味丸;肝木虚弱,逍遥散加参、术、钩藤。挟痰,导痰汤加竹沥。脾胃虚弱,六君子汤加芎、归、钩藤;卫虚多汗恶寒,加黄芪二钱、附子五分;脾虚,补中益气汤加钩藤。心血虚少而振,平补镇心丹。心气虚热而振,本方去肉桂、山药、麦冬、五味子加琥珀、牛黄、黄连名琥珀养心丹。心虚挟痰而振,本方去龙齿、肉桂、山药、麦冬、五味,加琥珀、川芎、胆星、麝香、甘草为秘方补心丹。心虚挟血而振,龙齿清魂散。肾虚而行步振掉者,八味丸、十补丸选用。实热,积滞,可用汗吐下法。”

☚ 拘挛   瘈疭 ☛

颤振chàn zhèn

tremor; shive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