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骨折
颞骨骨折常见于头颅伤,多由于坠跌、车祸、战伤或颞枕部击伤等意外所致。外伤同时可涉及脑部的呼吸和循环等生命要害系统,因此,耳鼻喉科检查必须在全身情况许可下才能进行,例如作头颅X线照片,了解颞骨骨折的范围和程度。根据颞骨骨折缝与岩部的长轴关系,可分三型。
(1) 纵行骨折: 较为常见,约占70%,骨折缝呈纵行经过岩锥,起自颞骨鳞部,经外耳道后上壁、中耳顶壁,沿颈内动脉管,至颅中窝的棘孔附近。因骨折缝是沿骨迷路前方,并不贯穿骨迷路,故常无内耳损害。其主要损害是外耳道皮肤和鼓膜撕裂,中耳结构和听骨明显移位。若并发脑膜撕裂,则有脑脊液漏。面神经的鼓室段和垂直段常受伤。
(2) 横行骨折: 较为少见,约占20%。骨折缝起自颅后窝枕骨大孔、颈静脉孔,横向岩锥、内耳道,至颅中窝的破裂孔和棘孔附近。因其骨折缝通过骨迷路,使骨迷路外侧壁、前庭窗、蜗窗破裂,故常有耳蜗、迷路和面神经的损伤。
(3) 混合性骨折: 多见于头颅多发性骨折,同时有横行和纵行骨折线,使外耳、鼓室和迷路同时受损,兼有中耳和内耳症状。
颞骨骨折常由以下四点作为主要诊断依据:
❶外耳道出血。多见于纵行骨折,亦可通过咽鼓管自口腔或鼻腔流出,持续数日,严重大量出血者较少,约占15%。横行骨折除非同时存在外耳道裂伤,一般无外耳道出血。检查外耳道可见皮肤撕裂,外耳道骨壁塌陷。亦可有颞颌关节损伤,下颌骨陷入外耳道前壁,引起外耳道闭塞。
❷听力减退。纵行骨折者常呈传音性聋,横行骨折者呈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骨折者呈混合性聋。中耳粘膜在以上三型骨折中皆可撕伤,使中耳充满血液,加重耳聋。
❸眩晕。横行骨折常发生严重眩晕。纵行骨折一般无持续性眩晕,可有损伤后的眩晕,是由于迷路外的原因,如前庭中枢的损伤、颅内水肿或出血等。
❹面瘫。横行骨折发生面瘫者约占50%,都由于血肿、水肿、感染、骨折片压迫或撕断所引起。纵行骨折的面瘫发生率约为20%。颞骨X线照片也是判断骨折类型的重要方法。纵行骨折的骨折缝常能愈合,而横行骨折缝因常无骨愈合而长期存在。
颞骨骨折的初期常因呼吸和循环中枢受到危害,生命处于危急状态,因此,治疗的要点是:
❶维持呼吸道通畅,吸净分泌物,改善颅内缺氧,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术。
❷维护循环系统的功能,控制出血和休克,注意补液和输血,解除颅内压升高等。
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防止感染,加强耳部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清除耳道积血或污物,隔绝一切外来感染,并全身使用抗菌药物,防止颅内和迷路内化脓性并发症。
病程后期,在全身情况基本康复后的主要治疗是设法恢复听觉和面神经功能,如整复听骨链、鼓膜修补和面神经修补术等。
颞骨骨折
颞骨骨折常并发迷路损伤,大多数颅骨骨折线位于颅底,而颅底骨折近半数伤及颞骨岩部,故颞骨骨折发生率较高。根据骨折线的走行,颞骨骨折可分为纵行骨折和横行骨折。颞骨纵行骨折较多见,骨折线与岩轴平行,由鳞部经外耳道后上壁、鼓室顶部至颅中凹,不贯穿迷路。颞骨横行骨折较少见,骨折线与岩轴垂直,起自枕骨大孔,经颈静脉孔横过岩锥、内听道至颅中凹,贯穿迷路。纵行骨折多由于暴力打击头部两侧或顶部造成; 横行骨折多发生于打击枕部或额部。有时严重暴力可同时引起纵行骨折及横行骨折。两种类型骨折的临床鉴别见表。
颞骨纵行骨折与横行骨折鉴别
临床表现 | 纵行骨折 | 横行骨折 |
外耳道出血 鼓膜穿孔 血鼓室 脑脊液耳漏 听力减退 | 常 见 常 见 常 见 常 见 传导性 | 少 见 少 见 常 见 少 见 感音神经性或混合性 |
面瘫 | 发生率约25%,常为 暂时性 | 发生率约50%,常为 永久性 |
眩晕和眼震 X线表现 | 无,或为位置性 平片不易发现,骨折 线可消失 | 严重,持续性 平片较易发现,骨折 线长期存在 |
战伤颞骨骨折常同时并发颅脑及颌面部损伤。师与一线医院以前可行以下处理:以无菌敷料包扎耳部;明确记录有无面瘫,提供面瘫发生的准确时间; 全身应用抗生素。二线医院或配备有专科技术力量的一线医院在伤员全身情况允许时,应立即进行专科处理。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清理并检查外耳道和中耳; 然后进行颅骨X线照片检查、听功能检查和前庭功能检查,全面了解鼓膜、听骨、迷路窗及迷路损伤情况,明确有无脑脊液耳漏及面瘫,以便分别进行处理。骨折本身无需特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