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炎
颞下颌关节炎可分感染性、创伤性、退行性及类风湿性等。
感染性关节炎 现已少见,病因可由颞下颌关节开放性创伤;邻接区域(如中耳)感染的直接扩散;血源性感染或特异性感染等引起。病变较轻者有滑膜炎,也可形成破坏性病变。病变随致病菌与人抵抗力的不同而异。局部症状以红、热、肿、痛及关节运动障碍为主;亦可有全身症状,特别在有脓毒败血症的病例,治疗应针对病因,最好根据局部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药物; 对脓肿形成者应切开引流;应及时控制感染,进行张口练习、理疗等以预防关节强直。
创伤性关节炎 多由急性创伤引起,如意外创伤,拔下颌阻生智齿,咬硬物等。发病后,当下颌运动时,关节处有尖锐疼痛及运动障碍,有压痛,患侧后牙咬合有困难,偶有肿胀。治疗包括局部休息、理疗、止痛药物等,如有积液或血肿,则应抽吸。可用强的松龙混悬注射液0.5ml(12.5mg)作关节囊内或关节后区注射,效果良好。
慢性创伤性关节炎 发病缓,多由长期较微创伤引起或由急性转变,早期病变在关节盘及髁状突与关节凹之关节面有退行性变(如透明样变)。症状包括关节区钝痛、压痛、关节弹响、张口受限、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等。治疗方法在于消除病因如调颌、理疗,局部休息等。
骨关节炎 又称退行性关节炎,在颞下颌关节炎中较多见。局部病因同慢性创伤性关节炎,多发生于40或5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在下颌运动时关节区有疼痛并有杂音,开口受限,髁突区有压痛等。X线片上髁状突有侵蚀是重要的诊断依据。骨质破坏的程度与临床症状并无紧密联系,有时可有骨赘形成。长期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症状可在2~3年内逐渐消退。髁状突最终有形状改变及变小,但无疼痛且功能尚好,仅5%的病例可有疼痛及功能障碍。治疗时首先应修复缺失的牙齿并矫正咀嚼功能。可服用镇痛剂,以水杨酸甲酯软膏少许按摩关节区及嚼肌区,再辅以红外线照射治疗能使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良好,但关节运动时的捻发音仍在大多病例中存在。以0.5ml (含12.5mg)的强的松龙注入关节下腔 (注射前麻醉耳颞神经),有良好效果,注射一次即可,不主张多次注射。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多系亚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的多发性关节炎,主要侵犯周围关节,常对称发生,具有不时加重和缓解的较长病程,伴有全身性征状如贫血、体重减轻、血沉加快等。现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本病在颞下颌关节炎中较骨关节炎少见。患者的临床表现有:
❶晨间关节僵硬;
❷运动痛或至少一个关节压痛;
❸软组织增厚或渗出可引起至少一个关节肿胀;
❹两个关节肿胀相隔时间不短于3个月;
❺身体两侧相同关节可有对称性肿胀;
❻骨隆凸或关节附近有皮下结节;
❼X线可见患侧关节附近骨质密度减低,关节软骨边缘有骨质侵蚀:
❽类风湿因子试验阳性。上述8项中如有7项即可诊断为典型病例,5项可肯定诊断,3项则为可疑病例。治疗可用理疗,水杨酸类药物,保泰松,氯喹啉,消炎痛、肾上腺皮质激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