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颜鲁公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颜鲁公集 颜鲁公集诗文别集。三十卷,其中诗一卷。唐颜真卿撰。按鲁公行状,其佐吉州时有《庐陵集》,刺杭州时有《临川集》,刺湖州时有《吴兴集》。但这些集子,历经五代战乱,全部亡逸。北宋时,吴兴沈侯采掇遗逸,辑编为十五卷,刘敞为之序。此为最早的辑本。后宋敏求广加采录,重编为十五卷,目次已非沈氏之旧。南宋宁宗嘉定(1208—1224)间,留元刚以其所得宋敏求残本十二卷,益以拾遗一卷,又撰《年谱》一卷,并附行状、碑传为一卷,仍合十五卷之数。以上诸本皆已不见。今所传通行本为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锡山安国据吴郡都穆重编十五卷本重梓的《颜鲁公文集》十五卷。《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四部丛刊》亦据以影印。《四库全书》本又增安氏本未收的诗文作品增入《补遗》卷内。后来的不少版本即源自此本,如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刘思诚翻安氏本,万历二十四年颜胤祚重刻本等。其中颜胤祚本多脱漏舛误,尽失其旧。颜集遗佚颇多,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1906)有《文忠集拾遗》四卷,专收其佚文。今搜集最备之本,当属清宣宗道光(1821—1850)间黄本骥刊《颜鲁公集》,总题三十卷,内多附有关鲁公的资料,道光二十五年(1845)黄氏三长物斋有刊本,后收入《三长物斋丛书》。此本包括《颜鲁公集》十二卷、《外集》八卷、《书评》十卷、《补遗》一卷。《四部备要》据以排印。 ☚ 王右丞集 李颀诗集 ☛ 颜鲁公集诗文集。唐颜真卿(709—785)撰。十五卷。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以忤杨国忠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与从兄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响应。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他受命前往劝谕,持节不屈,被缢死。善正、草书,笔力浑厚刚健,方正庄严,古法为之一变,人称“颜体”。真卿“文章典博庄重”,著述甚富,然多亡佚。北宋吴兴沈氏及宋敏求先后採掇遗佚,搜之金石,辑而编集,各为十五卷,后亦缺佚。现存本乃南宋留元刚得宋敏求残本十二卷,复益以年谱、行状、碑铭、仍为十五卷。明人又重为编次,以奏议第一,表次之,碑铭次之,书序与记之类又次之,而以诗终焉。凡文十四卷,诗一卷,仍十五卷。收诗凡二十五首,文六十九篇,补遗二十三篇。另有补遗、年谱、附录各一卷。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锡山安氏馆刻本。又有清黄本骥编三十卷本。前十二卷为真卿诗文,其它卷收传记材料、文集序跋、著作考及关于真卿碑帖评述等,搜罗较富。 颜鲁公集十五卷。《补遗》一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唐颜真卿 (709—785)撰。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 人。开元二十二年(724)举进士,开元二十四年 (726),登拔萃科。任醴泉县尉,累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之乱”时,与其兄颜杲卿起兵抵抗,有十七郡响应,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攻克魏郡。长安陷落,颜真卿弃郡渡河,至凤翔。任宪部尚书,迁御使大夫。后为李辅国所忌,贬为蓬州长史。后历任吏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尚书等。封鲁郡公,故世称“颜鲁公”。颜真卿书法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也称“颜体”,对后世影响甚大。据因亮《颜鲁公行状》和令狐恒《颜鲁公神道碑铭》载,颜真卿著作甚丰,有 《卢陵集》、《临川集》、《吴兴集》等。但原书均已早佚。北宋时,有吴兴沈氏采缀遗佚,编成《颜鲁公集》十五卷。刘敞为三序。但称沈侯而不著名字。嘉祐年间,又有宋敏求收集其遗文,另行编本,亦作十五卷,江休复《嘉祐杂志》极称“其采录之博”。然至南宋时,亦多漫漶不完。南宋嘉定年间,留元刚守永嘉,得宋敏求所编《颜鲁公集》残本十二卷,失其三卷,重新编次。乃以所见颜真卿文别为补遗,并撰年谱附之,自为后序,仍为十五卷。但沿及明代,亦不甚传。今世所行乃万历中颜真卿裔孙颜允祚所刊。脱漏舛错,尽失其旧。独此本为锡山安国校刊行世。虽已分十五卷,然犹留元刚原本。颜真卿大节,炳著史册。文章典博庄重,亦称其为人。集中 《庙亨议》等篇,说礼尤为精审。特收拾于散佚之余,即留元刚所篇,亦不免阙略。今考其遗文之见于石刻者,往往为留元刚所未收。谨详加搜集,得殷府君夫人《颜氏碑铭》一首,《尉迟迥庙碑铭》一首,《太尉宋文贞公神道碑侧记》一首,《赠秘书少监颜君碑碑侧记》、《碑颜阴记》各一首,《竹山连句诗》一首,《奉使蔡州诗》一首。明嘉靖年间,吴郡都穆编订为正集十五卷,补遗一卷。后由锡山安国校刊行世,为目前所有最早版本 (曾被收入《四部丛刊》)。此书前有嘉靖二年 (1523)杨一清序及宋人刘敞序。其中,卷一为奏议,卷二至卷三为表,卷四至卷九为碑,卷十为墓碣、墓志、祭文之属,卷十一为书帖、赞、题名,卷十二为序,卷十三至卷十四为记,卷十五为诗。补遗收有诗文十五篇,并附有《颜鲁公年谱》(留元刚撰》、《颜鲁公行状》(因亮撰)、《颜鲁公神道碑铭》(令狐恒撰)及新、旧 《唐书》本传等。明万历十七年 (1589)刘思诚又重刻安国刊本,题为《颜鲁公文集》。另外,还有明嘉靖年间锡山安氏铜活字本,万历二十四年 (1596)颜胤祚刻本,清嘉庆七年 (1802)刻本,皆为十五卷本。唯清道光年间黄本骥所刊《颜鲁公集》为三十卷,内容丰富。《四部备要》 已收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