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题菊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题菊花 题菊花唐诗篇名。七绝。黄巢作。见《全唐诗》卷七三三。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言此诗是黄巢五岁时的作品,不可信,然其为诗人早年之作无疑。该诗借咏菊以言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此篇一反过去咏菊表现孤傲高洁品格或单纯抒写傲霜斗雪顽强意志的窠臼,以比兴象征手法,寄托作者不满现存统治秩序的思想和决心扭转乾坤的抱负。语言明晓,风格遒劲,全诗在率直豪爽中不乏含蓄蕴藉之致。 ☚ 吴宫怀古 送人游吴 ☛ 题菊花黄巢
据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载:“巢五岁时侍其翁与父为菊花诗,翁未就,巢信口曰:‘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父怪,欲击之。翁曰,可令再赋,巢应声云云”。全唐诗也采纳了这一说法。对此诗为巢五岁所作未提出疑问。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菊花迎风霜而开的傲世绝俗的精神。“飒飒”二字用得好,点明了秋天里已是“无边落木萧萧下”,唯独菊花在凄凉的秋风里满院开放。一个“满”字写出了秋菊之盛。唐诗人郑谷有首咏菊诗说道:“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诗中也用了一个“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丛丛秀菊的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赋予菊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而黄诗笔下的菊花因为开在寒冷的季节里而“蕊寒香冷蝶难来”,则更显出斗霜耐寒的气质。 千百年来,从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菊花一直受着众多人们的爱怜。但那些吟咏大多是从菊的孤高气质着眼的,很少有人提及菊之花姿容貌,认为美艳的花景是属于春天的。但黄诗却不同,先咏其高标,而后他认为,如若菊花也开在春天里或许就能与桃李争艳,惹得蜂绕蝶舞。因而想象自己一旦将来做了青帝(司春之神),定教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里开放。这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使这首诗光彩倍增,迥然不同于他人的咏菊诗,出现了全新的意境。 但有人却说黄巢之所以说菊花满院栽,是因为他是个起义领袖,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是当时社会上千万处于底层人民的化身,诗里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对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因为据《全唐诗》可知,此诗是巢五岁时所作,即便不是,这首诗也不会作于他参加科举之后。那时的黄巢怎么能代表广大民众的意志呢? 我们不能将这首少年黄巢所作的诗,与他后来的起义之举硬拉在一起,从而把他看成一个自发成熟的少年革命者而损害了他的形象。 我们说这首诗好,是因为它不伤感,不凄怨,具有浪漫色彩。读来令人爽气顿生,仿佛看到了少年黄巢在借菊抒性,踌躇满志地伫立在丛菊之中。 《题菊花》《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①,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②,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释】 ①飒飒 (sa萨):风声。②青帝: 古代传说的春神。 【赏析】 咏菊之作,自古皆有,多以菊花做为孤高绝世的人格、情操的象征而赞赏备至。黄巢的《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两首咏菊诗,堪称豪情迸发,独放异彩,在同类题材的诗歌中是气凌前贤、后无来者的绝唱。这里选析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二句写菊花的处境和遭遇。“飒飒西风满院栽”,发端凌厉,挟带风霜,渲染了秋风瑟瑟的漫天肃杀气氛对满院栽植的菊花所施加的摧残。这时菊花“蕊寒香冷”,那寒冷的花心,幽冷的香气,不能像春天的桃花那样花暖香浓,招来群蝶聚舞。这里,作者显然一反前贤赞赏菊花独立于秋风、凝霜之中的英姿和冰清玉洁的高贵品格之熟调,而是反其意而出之,强调菊花的 “蕊寒香冷”乃“飒飒西风”之凌虐所致,为菊花备遭冷落、摈弃的处境与不幸深表同情和愤慨,流露出对晚唐政治腐败、官场污浊的憎恨和对自己出身卑贱、仕途无望的不平。 后两句写作者改变菊花不平遭遇的誓言和抱负。“他年我若为青帝”,幻想将来自己一旦做了春神,便命令菊花与桃花一起开放,与桃花争春斗艳,让菊花主宰春天,压倒群芳。这时的黄巢倒不一定已经具有了明确的推翻唐王朝黑暗统治、建立一个农民政权的远大抱负和目标,但它确实表达出黄巢决心铲除社会不平、让卑贱者登上历史舞台的朴素、朦胧的反抗意识和叛逆思想。 《题菊花》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诗歌的比兴和象征手法,“我”与“菊花”之间傲骨相映、诗魂共融,给人以无穷的遐思。此外,前半以简练的文字描写菊花处境,后半以浪漫的幻想抒发诗人的抱负,也构成了全诗虚实相映,豪放不羁的独特风格。 《题菊花》ti ju huaWriting for the Chrysanthemum→黄巢 (Huang Cha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