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题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题画》

戴熙

竹如长爪郎君立,石似平头奴子随。

可有锦囊佳句否?身天外正寻诗。

从这首题画诗看,所画当为竹石图。戴熙画就此图后,自己题诗加以生发。

竹和石,二者都是唐宋以来绘画领域里的热门题材,历来画家还特别喜爱竹石相配成画,让所谓“竹君子”、 “石丈人”互映成趣,相得益彰。以画竹著称于史的清代画家郑燮,就特别喜爱通过题画诗来生发竹石相配的哲理意趣。 《郑板桥集·题画》中,这方面的题画诗特多:

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

竹枝石块两相宜,群卉群芳尽弃之。春夏秋时全不变,雪中风味更清奇。

石依于竹,竹依于石。弱草靡花,夹杂不得。

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七十老人写竹石,石更崚嶒竹更直。乃知此老笔非凡,挺挺千寻之壁立。

江上家家种竹多,傍添石块更阿那。且应一景相看待,恍似湘山立楚娥。

偶学云林石法,遂摹与可新篁。一片青葱气色,居然雨过斜阳。……

这类题画诗,在郑燮笔下真是层出不穷,美不胜收,而且同样是题竹石,其主题却很少重复:或千岁为友,四时皆春;或空山结盟,介如贞朗;或石骨峻嶒,劲节直立;或迎霜傲雪,清奇足仰;或竞争进取,来年掀天;或虚心谦退,家风礼让;或联想起“相伴幽人坐小斋”,或寄托于“恍似湘山立楚娥”;或交代笔法渊源;或描摹画上实景……这类题画诗,已堪称集竹文化、石文化之大成。在中国绘画史上,一代代有如许关于竹石的题画诗在,后人要别辟蹊径,另出新意,确实是颇为困难的。

戴熙不愧为题画诗的名家高手。他完全不蹈故常,而善于以画面景物作为形象思维的出发点,做到“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

画竹,不外竿枝节叶。其要求,竿枝宜细瘦修长,行笔劲直,挺然而起;画叶,则下笔宜迅利,实按虚起,笔锋忌钝厚而尚铦利。戴熙由画上一竿瘦竹、数根细枝特别是出锋铦利的竹叶,联想起唐代的瘦诗人李贺的形象来。李贺(790—816),字长吉。早岁即工诗,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以浪漫主义精神创造新奇瑰丽的诗境。对于他的外貌和创作生涯,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有如下描叙: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 “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 ”

从这记载来看,李贺又是书法家。所谓“疾书”,当是行、草一类。 《金壶记》还说他“手笔精捷”。再从他的身材细瘦来看,则与竹不无共同之处;而铦利的竹叶,攒三聚五,或如“个”字,或如“介”字,从中心端点放射而出,也有似于李贺的“长指爪”。戴熙论画诗劈头第一句“竹如长爪郎君立”,就把细瘦挺立之竹予以人格化了,使人通过比喻想起了长爪郎君李贺的特异风神。

作为苦吟诗人,李贺十分重视诗外工夫,他经常骑驴远出,到生活中寻诗觅句,而且每次出外,背后常随从着“小奚奴”。奚,古代奴隶的一种。李贺的小奚奴,当是书僮佣仆一类。戴熙承接上句,又从自己画上的石头联想起小奚奴的形象来:在“长爪郎君”身旁, “石似平头奴子随”。平头,古代头巾名。平头奴子,言戴平头巾的僮仆。梁武帝《河中之水歌》: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提履箱。”由“平头”的一词推测,戴熙画上之石,决非崚噌危立,而大概如郑燮《题画》所说的“学云林石法”,用的是元代画家倪云林以侧锋所作的折带皴,具有平折低矮的特征。戴熙以“平头”一词将“石”和“奴”联在一起,构想也可谓妙绝。

第一、二两句是对偶句,一竹一石,一长一平,一主一奴,一立一随,二者对比鲜明,相映成趣。再就整个画面看,一高一矮,一瘦一宽,竖向与横向相生相破,也形成了有意味的美妙构图。

然而戴熙并不满足于此,他进而写道: “可有锦囊佳句否?”李贺每次骑驴外出,总背着古锦囊,景物之所孕育,灵感之所触发,常吟成佳句并写下来投入囊中,晚上回家,将佳句倒将出来,进一步铸成诗篇。戴熙对着自己作品中的长爪郎君这一问,把诗作和画面都问活了,倍添了创作和鉴赏的审美情趣。如果说,这首题画诗体现了启承转合的话,那么第一、二句是“启”和“承”,而这第三句则是“转”,它使诗意变化,陡起波澜。

接着,以结句作答: “㧐身天外正寻诗。”㧐,通“耸”,挺立。杜甫《画鹰》诗: “㧐身思狡兔。” “㧐身”二字,正好呼应首句“立”字,可谓首尾圆合;而且又符合竹那种劲拔耸挺、干云插天的形象特征。然而结句之妙,更在于点染出李贺那种苦吟觅句的神态,并揭示出李贺特别喜欢写天上仙境的艺术个性。李贺构思的特点是,神游八极,想落天外。他在《梦天》、 《天上谣》等一系列诗篇中,写了银河、月宫、蓬莱、云楼、羲和、嫦娥、吴刚、玉兔、王母、仙女、天帝、彭祖……真是形象奇异,色彩缤纷,可说是“笔补造化天无功”了。而这,正是长爪郎君㧐身天外,呕心沥血地寻诗觅句的积极成果,也是戴熙诗画所茹含的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

诗文切忌随人后。戴熙在诗中把画面上的竹石和历史上的李贺契合为一,可谓胡越肝胆,天衣无缝。这种写法,在中国题画诗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堪称奇绝、妙绝!


题画 - 可可诗词网

题画

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其法全在不粘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开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又如题画山水,有地名可按者,必写出登临凭吊之意; 题画人物,有事实可拈者,必发出知人论世之意。本老杜法推广之,才是作手。(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

题画诗,三唐间见,入宋寝多,要惟老杜横绝古今,苏文忠次之,黄文节又次之。金源则元裕之一人,可下视南渡诸公。至有元作者尤众,而虞邵庵、吴渊颖,又一时两大也。(乔亿《剑溪说诗》卷下)

古今题画之作,大率古体及绝句,律则五言,以七言律者,未数数然也。(同上)

题画诗透过一二笔,便觉不止于画,少陵每篇有之。(管世铭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题画诗沉郁淋漓,少陵独步。自后作者,凡遇珍玩碑碣,多师其意,用全力出奇。(杨际昌 《国朝诗话》卷二)

题画诗起于老杜,人人皆读之。故凡题画山水,必说到真山水,此法稍知诗理者皆能言之。然此中须有人在,否则虽水有声,山有色,其如盲聋何! 试观老杜题山水必曰:“若邪溪,云门寺,青鞋布袜从此始。”题画松必曰:“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不减锦绣段,请君放笔为直斡。”题画马必曰:“真堪托死生。”题画鹰必曰:“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厥后东坡、放翁亦均如此,可悟矣。(陈仅《竹林答问》)

凡写画景,以真景伴说乃佳。(《瀛奎律髓》卷二七《画鹰》许印芳评语)


历代诗词精品之《题画》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题画

 

文征明


 过雨空林万壑奔,夕阳野色小桥分。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山锁白云。
 近山千丈抵清漪,远树连云入望迷。有约去登江上阁,风雨都在曲楼西。

 
 元明时代文人画有长足发展,题画绝句也兴盛起来。文征明师从沈周,为著名书画家。《甫田集》题画之作不少,这里选的二首较有代表性。画是一种空间艺术,其本分在展现瞬时并存于空间的物体,而不能直接表现时间流逝的过程,而题画诗则多利用时间艺术的特点,对画境予以想象补充,其措意多在画外。
 第一首中前二句“过雨空林万壑奔,夕阳野色小桥分”,基本上是就画面落笔。这是一幅秋夕山水图。诗人在叙写画面景色的同时,也就融入了自己的想象。树林、丘壑、野色、小桥,都应是图上之景。而“过雨”即雨霁,则是诗人主观的感觉,因为画家画不出雨过的时间流程。而诗人从那“万壑奔”流的泉水,融入生活经验,感到这一定是阵雨之后。这里没有出现泉水字面,给省略了,但“万壑奔”三字业已意足。一般说来,山水画上也不直接画出一轮太阳,“夕阳”也只是诗人的感觉而已。三四句则是题画外的议论,是画笔无从表现的意念:“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山锁白云。”但这意念和议论,并没有脱离画面,“红叶”“青山”“白云”皆本画家之构图设色,“秋山”也是画面所绘的对象总体给人的感受。只是秋山胜于春山的这个念头,是画不出的,可以补画面不足。唐刘禹锡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可谓已先探得骊珠。但文征明笔下是红叶、青山、白云、小桥、流水,那鲜明的颜色和展开的物象,具有画意。而刘禹锡诗则纯属抒情言志而已。故不雷同。
 第二首前二句仍属画意的叙写:“近山千丈抵清漪,远树连云入望迷。”这是体裁决定了的题中应有之意。而诗人的妙思则见于丹青之外,三四句便由画景联想到朋友的约会和联袂登阁,“有约去登江上阁”。画中可以添上人物,但画不出“有约”的意念。而“风雨都在曲楼西”这个景色,也是诗人想中所得。风雨偏于楼西,那就是“东边日出西边雨”,一般也不会这么画的。诗句之妙,全在“曲楼西”,即西至何处,可能在画外。这也许是由画面登楼人的朝向而作的推想。而登阁观远方雨景,原也十分快意。独到的诗句仍出于生活的体验。

历代诗词精品之《题画》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题画

 

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据说画家李唐初到杭州,无人赏识,便写了这首诗,意在讥讽当是社会上崇尚艳丽花鸟画的庸俗风气。这是一首很典型的宋诗。
 首先应指出,它是一首画家自题其画的绝句,和唐诗人咏画诗性质略有不同,是与书画融为一体的诗歌,这种风气是宋代出现的。诗中真正咏画的只有第一句“云里烟村雨里滩”,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中是细雨蒙蒙、满纸云烟的景象。
 以下三句纯属议论,分两层。次句自道作画甘苦为一层——“看之容易作之难”。画家要有两种功夫,一是眼中功夫即善于观察生活,要想得到;一是手上功夫即要有精湛技法,要画得出。所以是“看者容易做者难”,但另一方面,则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或者“成如容易却艰辛”。此句明白如话而饱含生活哲理,有如俗谚。
 作画难,而知音更难。后二写高雅艺术与流行趣味的矛盾为一层,这是诗的主意所在。诗中写时人冷淡山水,而看好“牡丹”,这实际上是写两种审美趣味的冲突,使人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后段所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亦乎众矣。”要用高雅艺术改变流行趣味较难,要放弃高雅艺术迎合流行趣味为易。诗云既然时人不能欣赏山水云烟,只喜爱大红大紫的牡丹,那还不好说,就多买些胭脂来画吧。既然人们不欣赏美声唱法,那大家都改成流行唱法吧。这话其实是反语、是嘲讽、是扫皮,决非由衷之言。事实上,要追求高雅艺术,就要耐得住寂寞。“胭脂”是国画颜料,也是女人的化妆品,用来表达“媚俗”之意,味道尤足。
题写

题写

标写 标刺
题写诗句:题诗
题写一段话表示纪念或勉励:题词 题辞高挥
在参观或游览地写下意见、感想等:留题
为留念或表示表扬而写上名字:题名 标名 标目
 题写表字:制字
在书信、礼品等上面题写姓名:落款 款字
在书画上题名:款识 款志
在画面上题写诗文:题画
题写书籍杂志的封面:题署
为书籍﹑卷册封面题写标签:题签
 美称题签:玉题
 封缄题签:题封
题写匾额:题额 题匾 题榜
题写楹联:题柱
题写或张贴告示:标榜
题字于碑额:署额
把死者的名字写在棺材头上:题和
(书写:题写)

☚ 写字   抄写 ☛
000121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