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颌骨骨髓炎手术治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颌骨骨髓炎手术治疗

颌骨骨髓炎手术治疗

颌骨骨髓炎的手术治疗,一般都是按照临床分期,X线象和病人的全身健康情况来决定行刮治术或死骨摘除术。病变开始局限期,在急性期5~6周后,口腔内或口外有经久不愈的瘘管。X线片见病灶边缘与正常骨质的分界清晰,开始有新骨增生。亦可见骨质有蜂窝样破坏或有大块死骨形成,但未与健康骨质分离。此期适于刮治术或死骨切除术。晚期慢性期,骨质破坏期已过,病灶明显局限,边缘清楚,周围骨小梁变粗,数目增多形成骨质致密的X线象。此期死骨已完全与健康骨质分离或已移位,并有明显的新骨包壳形成。临床上病人健康已恢复,但局部有瘘管和脓液。此期适于死骨摘除。在骨质弥散破坏期,临床上处于急性炎症阶段,即发病10~14天后,并发颌面部蜂窝织炎或脓肿,病人全身健康情况较差。X线片见骨小梁模糊和弥散斑点破坏,有骨膜反应,炎症尚未局限。应作必要抗炎治疗或切开引流,延期手术。术前准备:
❶ 因病人经较长时期的消耗,可有贫血等症,应作全身检查。
❷摄X线片明确病变范围、死骨部位及大小。
❸如病变广泛,死骨较大,为了预防死骨摘除时发生病理性骨折,应作健康牙齿的颌间结扎及夹板固定准备。
麻醉和体位:一般在死骨已分离时,摘除较易,局麻下即可完成手术,若死骨位置较深或范围较广,应考虑采用全麻。体位采取仰卧或半卧式。
手术方法和步骤:
❶切口:除牙槽骨骨髓炎采用口内切口外,下颌体部及升支部骨髓炎宜采用口外切口。从耳垂下约1~1.5cm向下前伸延,做一颌下切口。切口长度根据病变范围大小而定。
❷显露死骨:按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将切口上方组织瓣向上牵开,注意结扎面动脉及静脉。沿颌下腺浅面继续向上分离直达下颌骨下缘。切开骨膜,用骨膜分离器向上剥离到病变区,寻找死骨并使之充分暴露。
❸拔除病变处松动牙齿、刮除死骨及感染的肉芽组织,从口腔内拔除病灶牙及邻近松动牙,牙槽窝用小纱布压迫止血,然后由颌下切口刮除死骨和周围不健康的肉芽组织,直达健康骨面。残留之骨腔使之成碟形,便于消除死腔。对弥散性下颌骨骨髓炎的病灶,因其累及范围较广,必须彻底检查病灶,用咬骨钳或骨凿清除死骨壁,用刮匙刮除感染的疏松组织及肉芽组织。出血面可用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或用骨蜡填塞止血。
❹处理瘘管:瘘管内的感染肉芽组织应予刮净,如瘘管周围的皮肤因长期炎症侵袭,并有部分瘢痕组织形成,不能保留而未作切口时切除,应将其作梭形切除以便缝合。
❺缝合及放置引流:清理伤口,检查有无出血。先严密缝合口腔牙龈粘膜,将线结留于口腔侧,以便拆除或任其自行脱落。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缝合骨膜及肌肉层,安置橡皮引流条,按层缝合。术中应注意避免过度用力,以防颌骨骨折; 对弥散性骨髓炎的病灶务必完全清除以免复发;遇有骨膜反应性的增生骨质应一并清除,以免术后留有畸形;对升支高位病灶摘除死骨时,应避免损伤重要血管;有病理性骨折时应固定制动;缝合粘膜时应加粘膜下层缝合,避免伤口裂开造成口内外穿通。
术后处理:
❶死骨切除后,如为下颌骨体部失去连续的缺损,应防止舌后坠,以免造成呼吸困难。
❷应用抗生素预防及控制感染,进半流质饮食。暂不能进食或进食有困难者,应予输液。
❸引流条在术后24小时抽除,视伤口渗出物多少再决定是否须再置引流条。
❹术后第7日拆除缝线。
❺术后伤口若未获一期愈合,仍有脓性分泌物及瘘管者,应考虑二次手术。

☚ 颌骨结核   涎腺疾病 ☛
000174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