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动脉插管术
颞浅动脉插管术 口腔颌面部癌瘤适于局部动脉内输注化疗者,均可经颞浅动脉插管给药。由于颞浅动脉位置表浅,解剖标志明确,远离肿瘤区,导管可由此插入至颈外动脉各分支平面,且易于固定,故临床最常选用。但颞浅动脉行径弯曲、管腔较细,插管时应予注意。
步骤和方法:麻醉可选用针麻或局麻。体位取仰卧,头转向对侧。
❶切口,于耳屏上前方扪清颞浅动脉后,在其浅面作长约2cm的皮肤纵行切口。
❷显露,经切口显露并钝性分离出长约2cm的一段颞浅动脉。在颧弓平面以上,颞浅动脉通常居于同名静脉的深面,前方,动脉壁较厚,有搏动,静脉壁薄而色紫蓝,可资鉴别。
❸插管,自游离段的动脉深面穿过两根细丝线,将其中一线置于计划的动脉插入口远端并结扎,另一线置于插入口近端,暂不结扎。提起远、近端二线,牵引血管,阻断血流,用锋利小手术剪在二线之间的血管壁上剪一“∧”形小口,将连接注射器并注满生理盐液的动脉导管,经切口向血管近心方向插入。松开近端牵引线,如见导管内回血,证实已入血管腔内,即可将导管缓慢地逆行插入至所需深度。一般插至颌内动脉平面约6~7cm,至颌外动脉平面约8~9cm,至舌动脉平面约9~11cm,但因年龄、性别、个体情况不同而有差异。由于颞浅动脉经髁状突内后方绕行至浅面时形成较大的弯曲,故导管推进至该平面时需仔细,如遇阻力,可尽量将动脉牵直,缓慢地旋转插入,如发生动脉痉挛,可先注入0.5%普鲁卡因适量后,再行插入。切忌强力通过,以免穿破动脉壁。
❹定位,简易而最常用者为染色定位法,即经导管外口注入1 %偶氮蓝或0.5%亚甲蓝1~2ml,同时观察肿瘤区,如出现蓝染,即示插管部位正确,如未显色,则应调整插管深度,用同法测试直至病变区染色为止。此外,亦可采用荧光试验或动脉造影法定位,但需用特殊设备,操作较复杂,故在一般情况下不用。
❺固定,将血管近端丝线缚紧,在此结线与插入口之间,绕血管再作1~2次结扎,将导管固定于血管腔内。
❻缝合,缝合皮肤切口,再将导管盘曲一圈(勿折迭),缝合固定于颞部。
❼在插管过程中,应间断推注生理盐液,以防止回血在导管内凝塞,如系双侧插管,在完成一侧插管后,再按同法进行第二侧。
术后处理: 回病房后立即将导管连接于化疗药物输入装置,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回血堵塞,如为连续滴注,滴速及液量应适当; 采取间断推注给药者,于每次推注药液后,应以抗凝剂注满管腔,然后密闭导管外口; 如系采用抗凝导管,则以生理盐液注满管腔即可。保持插管区清洁,防止感染,对插管保留期较长者,尤应注意。防止导管移位,如系保留导管多疗程给药者,在下一疗程开始前,应用染色定位法确证导管无移位时再给药。术后6~7日拆除皮肤切口缝线。停药后,缓慢拔除导管,局部压迫数分钟即可。
枕动脉插管术 如颞浅动脉插管失败,可改选枕动脉。步骤和方法:仰卧体位,头转向对侧。可选用针麻或局麻。
❶切口,平乳突根部后上缘作长约4cm的横向弧形切口(常可先在相应部隐约扪得搏动)。
❷显露,分离弧形皮瓣并向下方牵引以充分暴露手术野。横行切开部分斜方肌及头夹肌纤维,显露并细心分离出横过肌深面的枕动脉一段,穿过二线,将计划插管口的动脉远端结扎,近端线留置备用。
❸插管,分别提起远近端线,在二线之间剪开血管壁形成插入口,将备妥的动脉导管逆行插入枕动脉,再逐步推进入颈外动脉内,直至所需平面。如系治疗颌内动脉分布区的肿瘤,则插管进入颈外动脉即可。由乳突根部插至其他分支平面的参考深度如下: 至颌外动脉7~8cm,舌动脉8~9cm,甲状腺上动脉9~10cm。
❹定位,同颞浅动脉插管术,用染色定位法测试,并调整至所需平面。
❺固定,基本步骤及方法同颞浅动脉插管术。
❻缝合,分层缝合肌层及皮肤,再将导管盘曲一圈缝合固定于颞后部头皮。
术后处理:基本同颞浅动脉插管术。
甲状腺上动脉插管术 口腔颌面部癌瘤适于局部动脉内输注化疗。但经颞浅动脉和枕动脉插管失败或因各种原因不能选用上述动脉者,可经甲状腺上动脉插管。
步骤和方法:仰卧体位,肩下垫小枕,头后仰15度左右并转向对侧。可选用针麻或局麻。
❶切口,自下颌角前及下颌下缘下1cm处,垂直向下作与胸锁乳突肌前缘相交,长约3~4cm的纵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
❷显露,分离胸锁乳突肌前缘,并将其向后外侧牵引,显露颈血管鞘,在颈动脉窦部的血管外膜下注射1%普鲁卡因适量,以防止颈动脉窦反射。小心切开颈血管鞘,略加分离,即可显露颈动脉窦及颈内、外动脉起始部。于颈外动脉起始部(偶尔在颈动脉窦部)前侧分离出行向下前的甲状腺上动脉近心段。于该段动脉深面穿过两根丝线,将其中一根置于计划的插管口远端并予结扎,置于近端的缝线暂不结扎。
❸插管,分别提起近,远端二线,在二线之间剪开血管壁,形成插入口,将备妥的动脉导管由插入口朝近心方向插入甲状腺上动脉,确证已入血管腔后,小心将导管推进至颈外动脉所需平面。需注意,在通过甲状腺上动脉后,导管前端需转向上并微向前方,否则易误入颈内动脉,为使导管能顺利进入颈外动脉,可将甲状腺上动脉尽量向下牵引后插入,有时需用一粗丝线暂时将颈内动脉起始部提起,或将甲状腺上动脉远端切断,近心段尽量向下牵引,方能使导管顺利插入至颈外动脉。
❹定位,如颞浅动脉插管术所述,用染色定位法测试插管深度,直至确证已达所需平面。
❺固定,妥善将插管口近心端预置缚线结扎,并补充结扎1~2次,将导管固定于血管腔内,结扎固定必须牢靠,以防导管滑脱或插管口漏液,溢血。
❻缝合,先用一带双针的缝线绕过甲状腺上动脉起始部,再分别由相应点的颈部皮肤穿出,留置以备可能出现的导管滑脱或拔管出血时控制止血用。然后分层缝合创口,并将导管盘曲固定于颈部皮肤。
术后处理:基本同颞浅动脉插管术,但应特别注意和防止局部肿胀可能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定时观察有无导管移位、脱出、漏液或出血,在疗程较长者,宜每隔3~5日作一次定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