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康复医疗
颈椎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退行性颈椎疾病。主要病变为颈椎间盘退化引起的椎间隙变窄、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从而导致颈脊神经根或脊髓部分受压及变性、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的刺激症状。临床表现为头、颈、四肢、上胸、背、内脏症候群。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发病缓慢,损伤、劳累、受凉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亦可由损伤而突然发病。
颈椎自第二颈椎起共有六个椎间盘,其中第五、六颈椎的活动度及负荷最大,最易发生慢性劳损,出现椎间盘退变,其次为第六、七颈椎及第四、五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椎间盘髓核失水,且弹力纤维网为胶元纤维代替,因而椎间盘弹性减退,椎间隙变窄,髓核及纤维环外突,致使椎体上下缘及骨膜外移,逐渐形成唇状增生。椎间隙的变窄使得椎间小关节重叠,椎体前后韧带松弛,增加了椎间关节脱位的机会,引起椎间关节炎,关节囊的增厚、肥大。黄韧带的松弛肥厚可突向椎管引起椎管变窄,出现脊髓受压症状。椎体后外侧的钩椎关节增生致椎间孔狭小,神经根受压出现神经根症状。第四、五、六神经根有较大的根动脉伴行,并与脊髓前后动脉相连接在软膜内形成动脉网,若被压可导致椎管内静脉回流障碍,影响动脉网和脊髓前动脉,造成脊髓供血不足,晚期可出现脊髓变性。颈神经根的根轴受压或炎症肿胀、肥厚或纤维化,使脊神经根孔变窄,神经根的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感觉或运动的改变。椎动脉自第六颈椎横突的退变,椎动脉周围软组织炎症粘连,椎间隙的变窄,使横突间距减小,造成椎动脉屈曲狭窄,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的突出又可压迫椎动脉,颈椎后伸或侧屈时尤重,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交感神经网与椎动脉伴行,可受刺激产生交感神经症状。
类型 根据临床表现将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和椎动脉型。神经根型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颈肩部的疼痛,疼痛自颈部沿受累的颈神经根放射至肩、上臂、前臂、手指及前胸。握力减弱。检查可发现颈椎僵硬,活动受限,颈椎棘突或关节侧柱有压痛,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颈椎的后伸侧屈旋转综合试验可为阳性,神经根分布区感觉异常,肌肉压痛,肱二头肌、三头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脊髓型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沉重,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膝跟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髌、踝震挛,严重者可有不完全性四肢瘫。感觉障碍,痛触觉减退或消失,深感觉亦常受累。少数患者可有大小便失禁、阳萎等植物性神经症状。椎动脉型表现为一过性眩晕或短暂的脑缺血症状,可伴有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幻视、复视、耳聋、幻听、枕部痛、内脏感觉异常、意识障碍及小脑症状等。若发生急性或间歇性脑供血不足可出现猝倒。颈部检查呈阳性体征,转头、侧屈或后伸时头晕加重,躯干有不规则的感觉改变,生理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早期脑脊液常无异常,当脊髓症状明显时,可有椎管部份阻塞,颈过伸时尤著。X线检查可有颈椎生理弯曲消失,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钩突变尖,椎间孔狭小等改变。
康复医疗 本病的康复医疗以缓解症状为目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理疗、推拿、手法治疗、针刺、中西药物、体疗及适当的制动措施等。由于各型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亦不完全相同。
神经根型
❶颈椎牵引。一般用间歇牵引疗效较好,重症用持续牵引,取坐位或卧位,头前屈30度角,牵引重量因人而异,一般轻力牵引从4kg开始,逐渐加至10kg,牵引时间从20分钟增加至30分钟,重症病人可住院用较大重量每日牵引6~8小时,通常20~30次为一疗程,病程间歇7~10天。
❷推拿。中医的推拿方法较多,包括颈部的被动伸屈旋转,穴位推揉,棘突点压及弹拨,手法牵引,重压按摩等。旋转推拿对早期患者有效。操作者对颈椎的解剖、正常生物力学运动及颈椎病的病理应有充分了解,且操作中手法要轻柔,使病人充分放松,防止发生意外。
❸手法治疗。西医的手法治疗针对骨关节,选择不同的被动辅助运动或被动生理运动,可作棘突或关节侧拉的推压震动、颈的旋转、颈椎的牵拉等。该手法操作轻巧,患者易配合。除与推拿有相同的注意事项外,每次操作及治疗后均须询问并观察治疗反应。一次治疗可同时用几个手法,每个手法的力度分Ⅰ、Ⅱ、Ⅲ、Ⅳ级、每级可做2~3次,每次45秒、60秒或90秒(力度次数及时间均需酌情选用),每疗程5~10次,疗程间歇10~20天。
❹理疗。颈部的干扰电疗、音频、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超声波、红外线、激光、蜡疗等均可选用,这对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止痛,消除神经根的炎症水肿及缓解粘连起一定作用。若将理疗与按摩推拿、手法及体疗等联合应用更好。
❺颈肌锻炼。通过医疗体操加强颈背的肌肉锻炼,可做颈伸、颈屈、旋转、侧屈等各方向的活动,每次10~15分,每天进行3~4次,动作应缓慢平稳,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
❻局部针刺或穴位封闭,选穴为下颈椎的夹脊穴、风池、颈肩部的阿是穴、曲池、合谷等,每次2~3穴,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❼中药舒筋活血,可用白勺、川断、木瓜、甘草等煎服。
❽西药,维生素B1、B12及醋柳酸制剂,消炎痛亦可选用。
❾保护性围领的应用。
脊髓型 禁忌牵引、推拿及手法治疗。可使用保护性围领以减少颈部活动,用中药以祛风、活血、补血。
椎动脉型 可选用理疗、牵引、药物治疗、围领等,并可用抗凝疗法。对反复发作、病情严重、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考虑手术治疗,刮除病变椎间盘,行自体髌骨块移植。
颈椎病的预防在于经常锻炼身体,做颈椎的保健操,避免长时间的低头工作及防止损伤、着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