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领导特质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领导特质理论traittheoryofleadership管理心理学关于领导有效性的系统的理论阐释之一,强调领导者所具有的个人特质或品质对领导有效性的决定作用。其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古代就有领导才能先天决定论的思想,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中国古代的孔子等人均认为,某些人生而治人,另一些人则生而治于人。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波格达斯提出领导者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是天生的。某人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者完全是由于他们具有某些特质,如神经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外倾性、同情心、突出的启发能力和智力等。并认为领导者凭这些特质就能在任何情况下充当首领角色,占据统治地位。其实,领导者特质虽与先天素质有关,主要决定于环境、教育和自我实践,而且能否当上领导还要有机遇,事实上,有些人具备领导者特质但却未成为领导,而现实的领导者也未必都是有领导者的特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于军队大量选拔和培训各级领导人员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采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手段,对领导者和非领导者、成功的领导者和不成功的领导者进行比较研究,以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特质是什么,并以此作为选拔和培训的基础,从而掀起特质理论的研究高潮。一般将领导特质分为三个方面,即(1)身体特质,如身高、体重、长相、精力等; (2)智力特质,如言辞能力、注意力、判断力、专业知识、特技专长等; (3)人格特质,如热情、友善、坚韧、果敢、值得信赖等。但是,由于领导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所具有的个人特质,而且也决定于领导者所采取的领导行为方式以及领导和领导行为发生于其中的环境条件,所以到20世纪40~50年代,特质理论研究热潮被领导行为理论所取代,并在20世纪60年代导致领导权变理论的诞生。 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特质理论trait theory of leadership管理心理学关于领导有效性的系统的理论阐释之一,强调领导者所具有的个人特质或品质对领导有效性的决定作用。其思想来源,早在古代就有领导才能先天决定论的思想,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中国古代的孔子等人均认为,某些人生而治人,另一些人则生而治于人。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波格达斯提出领导者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是天生的。某人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者完全是由于他们具有某些特质,如神经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外倾性、同情心、突出的启发能力和智力等。并认为领导者凭这些特质就能在任何情况下充当首领角色,占据统治地位。其实,领导者特质虽与先天素质有关,主要决定于环境、教育和自我实践,而且能否当上领导者还要有机遇。事实上,有些人具备领导者特质但却未当上领导者,而现实的领导者也未必都是有领导者的特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于军队大量选拔和培训各级领导人员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采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手段,对领导者和非领导者、成功的领导者和不成功的领导者进行比较研究, 以便弄清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特质是什么,并以此作为选拔和培训的基础,从而掀起特质理论的研究高潮。一般将领导特质分为三个方面:(1)身体特质,如身高、体重、长相、精力等。(2)智力特质,如言辞能力、注意力、判断力、专业知识、特技专长等。(3)人格特质,如热情、友善、坚韧、果敢、值得信赖等。但是, 由于领导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所具有的个人特质,而且也决定于领导者所采取的领导行为方式以及领导和领导行为发生于其中的环境条件,所以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特质理论研究热潮被领导行为理论所取代,并在20世纪60年代导致领导权变理论的诞生。 ☚ 领导特性理论 领导系统 ☛ 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特质理论trait theory of leadership西方早期的领导理论之一。该理论主要关注于领导者的特质,即那些能够把领导者从非领导者中区分出来的个性特点。目的是为了分离出一种或几种领导者具备而非领导者不具备的特质。始于20世纪30年代,于30年代至50年代盛行。集中在对于性别、身高、外表、心理特质(如权威性、智力)和动机方面能够区分的特征描述。“伟人”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途径。到70年代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重新兴起,开始寻找区分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系统框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成就需要理论、美国管理学家豪斯(Robert House)于1977年提出的魅力型领导理论等,最新的研究集中于对领导胜任力的探索。 ☚ Y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