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加味逍遥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加味逍遥散

【方源】《内科摘要》卷下。

【异名】八味逍遥散(《医学入门》卷八)、加味逍遥饮(《审视瑶函》卷五)、丹栀逍遥散(《方剂学》)。

【组成】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一钱 牡丹皮 山栀(炒) 甘草(炙)各五分

【用法】水煎服。

【功用】《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疏肝清热,解郁和营。

【主治】肝脾血虚,内有郁热,潮热晡热,自汗盗汗,腹胁作痛,头昏目暗,怔忡不宁,颊赤口干;妇人月经不调,发热咳嗽;或阴中作痛,或阴门肿胀;小儿口舌生疮,胸乳膨胀;外证遍身搔痒,或虚热生疮。

❶ 《内科摘要》: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
❷ 《校注妇人良方》:遍身搔痒,或口燥咽干,食少嗜卧,小便涩滞,及瘰疬流注,虚热等疮。
❸ 《女科撮要》:妇人初产,阴门肿胀,或焮痛而不闭;血虚火燥,产后大便不通。
❹ 《保婴撮要》:小儿肝脾血虚内热,胁腹作痛,头目昏黑,或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疮,或胸乳膨胀;或女子患前症,经候不调,发热咳嗽,寒热往往来。伤损血虚,内热发热;或肢体作痛,或耳内作痛。乳母肝脾血虚发热;致儿患疮,或儿肝脾有热,致疮不愈。
❺ 《医学入门》:脾胃血虚有热生痈;或胁乳肿痛,耳下结核。
❻ 《济阴纲目》妇人温热流注下部,阴内溃烂痒痛。
❼ 《济阳纲目》:大怒逆气伤肝,肝伤血少目暗。
❽ 《金鉴》:妇人郁热伤损肝脾,湿热下注而致阴中作痛,痛极往往手足不能伸舒;及风湿血燥而致血风疮证,遍身起,如丹毒状,或痒或痛,搔之则成疮。
❾ 《杂病源流犀烛》:郁证;或血燥肝气虚弱,风寒客于经络,肩臂痛而筋挛,遇寒则剧,脉紧细。
❿ 《伤科汇纂》:血虚肝燥,骨蒸劳热。⑾《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肝经郁热过甚,烦热口苦,耳鸣头眩。

【宜忌】《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忌气恼、劳碌。

【方论选录】
❶ 《医方考》:方中柴胡能升,所以达其逆也;芍药能收,所以损其过也;丹、栀能泻,所以伐其实也;木盛则土衰,白术、甘草,扶其所不胜也;肝伤则血病,当归所以养其血也;木实则火燥,茯神所以宁其心也。
❷ 《成方便读》:本方以丹皮之能入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栀亦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逍遥散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

【临证举例】
❶ 产后阴门不闭 《女科撮要》:一产妇阴门不闭,小便淋沥,腹内一物,攻动胁下,或胀或痛,用加味逍遥散加车前子而愈。
❷ 咳嗽 《内科摘要》:一妇人因怒吐痰甚多,狂言热炽,胸胁胀痛,手按稍止,脉洪大无伦,按之微细,此属脾肝二经血虚,以加味逍遥散加熟地、川芎二剂,脉症顿退,再用十全大补而安。
❸ 恶寒发热 《柳选四家医案》:寒热无期,中脘少腹剧痛,此肝脏之郁也,郁极则发为寒热,头不痛,非外感也。以加味逍遥散主之。

【备考】
❶ 本方改为丸剂,名“加味逍遥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丹栀逍遥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
❷ 《医学心悟》有薄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