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成论又称“先成论”。胚胎发育的学说之一。认为生物个体是由预先存在于性细胞(精子或卵)中的雏形发育而成的。所谓雏形并无科学根据。 预成论preformationtheory)(1与后成论或渐成论相对的一种胚胎发育学说,认为个体的所有特质和经验预先存在于生殖细胞的种质(精子或卵子)之中,胚胎期胚就已形成雏形,而发育只不过是这一雏形的扩展,并没有新的东西出现。到了18世纪后半叶,显微镜研究证明了胚胎的发育过程要经过若干阶段后,预成论在胚胎学中的影响才开始衰退。(2)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理论,认为儿童一出生就是一个小型成人,没有儿童独特的心理特征,只有身体大小与成人不同。中世纪神学家认为人的发展是神的意旨所赋予的各种素质、性格、才能和品行的扩展。近代新的遗传预成论者认为人的发展以一种遗传编码的形式出现在胚胎期,发育只不过是这些“预成”模式的展现。德国心理学家彪勒(K.Buhler & C.Buhler)夫妇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内部素质向着自己的目的有节奏的运动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机体遗传素质的成熟而预先决定和表现的。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并不起主导作用,而只能对成熟产生一定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