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预备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预备仓reserved granary

明代各地为储藏赈济粮而设的粮仓。洪武三年(1370),各州县以备荒为名,设东、西、南、北粮仓4所。永乐年间(1403~1424)将预备仓从乡间移设城内。存粮春贷秋收。这种粮仓常成为官吏、土豪对农民进行额外剥削,借以贪污肥己的工具。后来仓储逐渐短缺,隆庆年间(1567~1572)已名存实亡。

预备仓

预备仓

明代为赈济灾民所设的备荒粮仓。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朝廷拨专款二百万贯交由年老乡民在各地农村购买粮食,开设预备仓储,每一州县设东西南北粮仓四所,用以贮藏备荒赈济之粮。当时不少州、县预备仓存粮甚多。永乐年间,又下诏各州、县将预备仓从乡间移设城内。存粮大都在春末贷给农户,秋收后偿还,类似借贷。这种粮仓在当时的救灾济民中曾起过积极作用。明末,因朝政腐败,管理混乱,预备仓成为地方官吏、土豪劣绅对劳动人员进行额外剥削、借以贪污肥己的工具。后来仓储逐渐短缺,隆庆年间已名存实亡,有些地方连仓房也毁坏,或已移作他用。

☚ 济农仓   旗仓 ☛

预备仓

明代各地为储藏赈济粮所设的粮仓。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各省地方官府以备荒为名,选派老年乡民运钞购粮在乡村储藏。每一州县设东西南北粮仓四所。永乐年间下诏将预备仓从乡间移设城内。存粮大都在春末贷给农户,秋收后收回,类似借贷。这种粮仓的存储来自对农户的变相课征,但是常常成为官吏、土豪对农户进行额外剥削的工具。行之日久,仓储逐渐短缺,至隆庆年间预备仓已名存实亡。

预备仓

预备仓

或作“裕备仓”。明清两代各地为赈济凶荒而设的粮仓。明洪武三年(1370),命各州县地方官选派老年乡民运钞购粮,在每一州县设东南西北四所粮仓, 以备赈济。预备仓的存粮大都于春末贷给农户, 秋收后收回,类似借贷。在福建,凡预备仓粮给借饥民米一石, 候有收之年, 折纳稻谷二石五斗还官。预备仓的贮储来源, 主要采取纳谷免役法。凡民人纳谷一千五百石以上,请敕奖为义民,仍免本户杂泛差役。三百石以上,立石题名,免本户杂泛差役二年。后来仓储逐渐短缺, 到明万历年间已名存实亡。清代在省会至府、州、县设常平仓时, 或兼设预备仓。事实上, 常平仓积贮粮食若能常年保持定额, 预备仓已无另设之必要。所以清代的所谓预备仓, 实际上即常平仓。

☚ 外库   军储仓 ☛
0000326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