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颧”的繁体字。
亦作“權”,亦稱“肫”。即顴骨。其稱始見於先秦典籍。《靈樞經·經脈》:“手太陽之脈……其支者别頰上䪼,抵鼻,至目内皆,斜絡於顴。”《説文·肉部》:“肫,面頯也。”段玉裁注:“頁部曰:‘頯,權也;權,俗作顴。’”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排調》:“頭責秦子羽。”南朝梁·劉孝標注引《張敏集》:“眸子摛光,雙權隆起。”《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只見黛玉肝火上炎,兩顴紅赤。”
Q169“颧”的繁体。
[雚(權省,聲符)+頁(頭部,意符)→顴(眼眶以下,兩頰之上最突出的部位。)][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見一個人坐在樓下,頭戴吏巾……黄鬍子,高顴骨,黄黑面皮,一雙直眼。”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