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韵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韵致 韵致格调高雅,含蓄有味,即有韵致。宋人以韵论词,尤其强调格高不俗。柳永词较多汲取民间词的特点,俚俗展衍,备足无馀,故时人均认为柳词无韵。宋晁补之词评云:“张子野与柳耆卿齐名,而时以子野不及耆卿,然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见《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宋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云:“至柳耆卿始铺叙展衍,备足无馀,形容盛明,千载如逢当日。较之《花间》所集,韵终不胜。”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云:沈公述等“源流从柳氏来,病于无韵”。 ☚ 气骨 点染 ☛ 韵致 韵致古代诗学概念,是“韵外之致”的简称。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韵外之致”,是指在语言文字之外,还能咀嚼出诗的醇美馀味。在他看来,诗要达到有“韵致”,必须写得“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近而不浮”,是指诗歌的形象可感,涵蕴丰厚,历历如在眼前,使人倍感亲切;“远而不尽”,是指诗歌的境界超远,言所不追,思与境偕,馀味无穷。他在《与极浦书》中提到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就是“韵致”。“韵致”,必须“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诗品·雄浑》)。“象外”,是物象之外,“环中”,比喻虚空之处。也就是说,必须超越事物的迹象,以把握传神的虚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前一个“象”字“景”字,是指诗歌描写中具体有形的艺术形象,后一个“象”字“景”字,则是指诗中未曾描写的,由前一个“象”和“景”暗示、象征而出的无形的艺术形象。前者是实,后者是虚。诗歌不单要描写具体的物象和情意,更要创作一个读者可以体味、想象的艺术空间,这样的诗才有“韵致”。司空图的这些说法,归根结底还是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其目的还是为了解决语言文字在表达思维感受时的物质局限和束缚。司空图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着一字”,并不是废弃文字,而是强调诗意不要写尽,要神馀言外。北宋梅尧臣说,诗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六一诗话》引)。其实,这也是追求“韵致”,只不过比司空图叙述得更为清晰,让人可窥学诗之门阶,所以影响很大。 ☚ 咸酸之外 隐秀 ☛ 韵致yùnzhì韵味和情致 韵致yùnzhì〈名〉韵味和情致:别有韵致︱江南水乡的韵致。 韵致yùn zhì指文雅而有兴致的感觉: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十一·246) 韵致yùnzhì风度韵味。 意鲜深至/仪神黜貌/神韵峻举/神思超迈/风韵切畅/风神清会/风神调畅/风神俊逸/锋发韵流/气韵标达/风清骨峻/骨气奇高/意得神传/意气骏爽/清雅自足/林籁发音,有如竽笙/气蕴则简,神远涵藏/灵气勃郁,文采照烁/姿彩横溢,妙悟言传/意外有意,言外有言/精深博丽,摇曳生姿/线条提神,墨韵丰厚/清丽秀雅,寄意遥深/水意淋漓,纵横畅达/笔墨断处,意脉仍在/苍深清健,峭利奇恣/风韵卓绝,遗世独立/神韵天然,风味不尽/高韵绝俗,气概自雄/音韵悠扬,感情深沉/起落裕如,移步生莲/妙造自然,伊谁予裁/清风一缕,醇净高华/蒙茸可喜,生机潜发/精意深造,深自秘积/思表纤旨,文外曲致/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游心内运,气韵天成/气澄而幽,万象一镜/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文气磅礴,浑浩流转/体大思精,文奇义正/如食橄榄,真味久生/枝叶峻茂,辞约旨丰/静心凝虑,澡雪精神/风骨清峻,意发遥深/振叶寻根,观澜索源/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瑰诡慧巧,耀艳深华/结藻精英,流韵绮靡/妙有气韵,凌跨群雄/风骨梗正,气调英嶷/真骨凌霜,高风跨俗/神韵融汇,郁郁勃溢/标举兴会,引发性灵/尽才逞意,纵心放笔/量逸韵远,高蹈独往/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神韵气力,敢逮前贤/意到笔随,浑然天成/才调纵横,幽约深厚/行云流水,文理自然/气度雍容,如三春牡丹/老当味醇,如三秋桂子/沉郁冷峭,如秋溪水石/圆洁如秋露,舒卷若春云 ☚ 汪洋恣肆,如大河滔滔 意鲜深至 ☛ 韵致/风韵 ☚ 风度不凡 韵致 ☛ 韵致 韵致花的韵致:花韵 花魂 另见:仪表 举止 ☚ 韵致 风韵 ☛ 情致 情致意致 趣尚 ☚ 意趣 有情趣 ☛ 韵味 韵味有韵味:有致(错落~) 另见:情趣 韵致 风韵 意境 ☚ 韵味 作品的韵味 ☛ 韵致yun zhigraceful bear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