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哑症
本病系赫依,血交搏而降于喉,损及声带,致语音障碍的一种疾患。又称“声闭”。临床较常见,多发生于歌手、说书人、教师等用喉过多者,患者以青壮年居多,春秋季较易发病。其发多由于血、希拉和赫依相搏或巴达干偏盛与血交搏所致。如《白露医法从新》:“体素失衡,喉受其害”。平日饮食起居不慎,因过食辛、热之品,久受火烤日晒,或因强劳伤气,而致血、希拉偏盛,上冲咽喉,与上行赫依相搏,阻碍声带,从而造成声哑,再者,虚人盛冒,或用喉不当或过度,或肺邪侵及喉等原因,亦可引起巴达干、血逆乱,堵塞上行赫依之通道,而致声闭。
症状多表现为声音嘶哑,咽喉痒痛,口干,喉中有如异物梗塞感。治宜以调理三根,利咽喉为原则。药物以青蒿六味汤(青蒿、玉簪花、花椒、诃子、楝子、栀子各等分煮煎),加糖温服或投丁香六味散引用青蒿单味煎汤送服。亦可用石膏十二味散(石膏、丁香、五灵脂、沙参、葡萄、玉簪花各10g、沙棘、地丁、甘草、诃子各5g、巴沙𠯫、栀子各15g共为细末),白开水送下。)咽喉若血邪偏盛,出现口干、发红疼痛,痰黄间或带血,脉紧,希拉偏盛则口干苦,喉灼热,脉细数。以上两型概称为“热症喉瘖”。治宜以清血、希拉热为主。用紫草茸十味散(紫草茸、胡连、紫檀香、苏木、文冠木、瞿麦、丹参,栀子、蓝刺头,茜草各等分研细末,开水送服)。若血偏盛,则用栀子煎汤送服;希拉偏盛,用地丁单味汤送服,或另服玉簪花十五味散亦可,赫依偏盛,则出现咽喉粗糙而灼痛,发音时抑时扬、高低悬殊很大; 巴达干偏盛,则发音低沉而语声嘶哑,腰强耳鸣,脉弱而缓等症状。以上两型又概称为“寒症喉瘖”。治宜以祛巴达干、赫依为主。药物用诃子六味散(诃子、丁香、沙棘、葡萄,甘草、青蒿,共研细末)若赫依偏盛,用黄油水送服;巴达干偏盛,用干姜单味汤送服,或另服冬青十六味散亦可。
若由肺热降于咽喉而引起的音哑,可伴咳嗽出黄色痰,咽喉干燥气短等症状。治宜以清肺热为主,药物用玉簪花十五味散有良效。同时,可配合外治。热症取小尖脉(颈静脉)微量放血。针对不同病情,施以热罨或冷罨。
饮食起居方面,忌食葱、蒜、及热辣之品,避免日晒火烤和过多地用大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