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韬晦之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韬晦之计 韬(tao滔)晦之计收敛锋芒,隐藏才能行迹,避免人注意和猜疑。韬,韬光。把声名才华掩藏起来。晦,晦迹。隐居,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 ☚ 工部侍郎 樽俎 ☛ 韬晦之计 指暂时敛藏锋芒,隐匿踪迹,待机而动。 三国时期,刘备被曹操荐为豫州牧,屯小沛时被吕布击败,失去栖身之地,只好投奔曹操。到达曹营后,又怕曹操知道自己心怀大志,便在屋后开了一个菜园,亲自浇灌。有天曹操一时兴起,邀刘备煮青梅酒,谈论当世英雄。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有谁?刘备只说有袁术、袁绍、刘表、孙权等。刘备为何不自称英雄呢? 英雄是不甘屈居人下的,若自称英雄,必引起曹操警惕,不仅自己会无出头之日,且会引起生命危险。刘备也不称曹操为英雄,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权在握,唯恐人说他有纂逆之心。若说他为英雄,必遭曹操的忌恨。曹操听刘备讲完说:“方今天下,英雄只有使君与我”。刘备以为曹操看出了自己的心思,大惊失色,手中匙箸都掉在地上。正巧天色骤变,雷声大作,曹操问刘备,为什么筷子掉了?刘备掩饰说自己从小怕雷声。曹操因此认为刘备是无用之人。事后刘备对关羽、张飞说: 我在后园种菜,是让曹操知我是无用之徒; 失手落箸,我说怕雷,使曹操视我如小儿; 这样就不会加害于我。由于曹操对刘备放松了警惕,当刘备请领一军去截击袁术时,曹操就准许了。刘备星夜收拾行装,赶紧出发。谋士郭嘉提醒曹操,刘备有雄才,这是放虎归山。曹操才知上当,可后悔已晚。此次放走刘备,才形成后来的三国鼎立之势。 斗争形势纷呈复杂,风云多变,处于逆境和不利的情况下,要头脑清醒,冷静对待,忍耐处置,不争一时之雄。养精蓄锐,逐渐发展,寻找时机,再度复出。即使在今天的商品和企业竞争中也是这样,暂时地避让,待时机成熟,出奇制胜。 韬晦之计 韬晦之计暂时收敛锋芒,隐遁踪迹,等待时局变化的计谋。韬晦:把才华掩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 ☚ 韬光养晦 六韬三略 ☛ 韬晦之计收敛锋芒,隐藏踪迹,以待时局变化的策略。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韬晦之计tāo huì zhī jìthe stratagem of lying low (/concealing one’s true features or intentions) 韬晦之计tāohuìzhījì韬晦:收敛锋芒,隐藏行迹。指暂时收敛锋芒,隐藏行迹,待机而起的计策。 韬晦之计tāo huì zhī jì指暂时收敛锋芒,隐匿踪迹,静观变化,待时而动的谋略。 韬晦之计tao hui zhi ji韬晦:不显露锋芒,隐藏踪迹。隐藏才华和锋芒、等待时机的计谋。 韬晦之计tāohuìzhījì〔偏正〕 隐藏踪迹,不露锋芒,待机而动的计策。语本《旧唐书·宣宗纪》:“常梦乘龙升天,言之于郑后,乃曰:‘此不宜人知者,幸勿复言。’历大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东方碧珠《她刚十九岁》:“唐梦霞抬起头,望着妈妈一副充满~的面容,几乎惊呆了。” 韬晦之计tāo huì zhī jì韬:韬光,即将才华掩藏起来。晦:晦迹,即把踪迹隐藏起来。计:计策,计谋。即收敛锋芒,隐藏踪迹,待机而动的计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光之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