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韩湘子全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韩湘子全传

韩湘子全传

长篇小说。明末杨尔曾作。三十回。写韩愈之侄湘子由愈抚养成人,娶学士林圭女芦英;后得钟离权、吕岩传授修行之道,遭愈怒斥,因遁迹终南山,成八仙之一。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阳,得湘子帮助,除鳄鱼之患。愈乃入卓韦山学道,其妻及林圭父女皆离俗修行,遂成正果。韩湘子故事在民间流传广泛。有明天启间刊本和清光绪间十万卷楼石印本等。

☚ 东游记   西游补 ☛

《韩湘子全传》

韩湘子全传

明天启三年(1623)金陵九如堂刊本《韩湘子全传》目录书影

明天启三年(1623)金陵九如堂刊本《韩湘子全传》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长篇神魔鬼怪小说。又名《韩湘子十二度韩昌黎全传》、《韩昌黎全传》、《韩湘子得道》。八卷三十回。题“钱塘雉衡山人编次,武林泰和仙客许阅”。作者杨尔曾,字圣鲁,号雉衡山人,又号夷白主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成书于明天启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天启三年(1623)金陵九如堂刊本;明天启武林人文聚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步月楼刊本;清光绪十万卷楼石印本;上海沈鹤记书局石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金陵九如堂刊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武林人文聚刊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92年中州古籍出版社“话说隋唐小说丛书”排印金陵九如堂刊本。

汉左丞相安抚的女儿灵灵美貌聪颖,因不愿配皇侄为妻而触怒汉帝,遂强令灵灵嫁给丑陋粗俗的村郎挬不动。灵灵婚后心怀抑郁,数年后病亡。挬不动也悬梁缢死。两魂来到阴曹地府阎罗殿前,阎罗王判灵灵转世为白鹤,判挬不动转生香獐。白鹤、香獐在雉衡山一起修行数百年。一日,白鹤与元始天尊驾前的仙鹤偶然相遇并交媾,仙鹤将仙家学道的妙理真诠一一告知。后白鹤根据仙鹤的传授在山中修行,与香獐逍遥自在玩耍。

唐朝永平州昌黎县韩家,九代积善,传到韩愈这一代弟兄二人却多年无子嗣,每日虔诚祷祝,感动了玉帝,命钟离权、吕纯阳二仙下界寻访。钟、吕二仙行经苍梧,白鹤遂得二仙指引度脱,二仙送湘江白鹤投韩会家为子。韩会妻郑氏梦中见一鹤口衔仙桃坠在怀中,后产下一子,却从出生起日夜不停地啼哭。韩会夫妇正烦恼时,吕纯阳化作道人使婴儿止哭,并取名为湘,小名湘子。

湘子四岁丧父,七岁失母,年十四而从无一语,寄养在叔韩愈家中。韩愈为续香火,为其聘林学士的女儿芦英小姐为妻,择日完婚成亲。湘子早就立下修行成仙的志向,结婚二年从未同房合欢。不久,韩愈擢升刑部侍郎,携妻窦氏和湘子夫妇一同到长安官邸居住,湘子和芦英依然分居。

湘子不慕功名。一日,韩愈在洒金桥遇钟、吕二仙道,竭诚相邀到家开导湘子。而钟、吕并不教其学文习武和入世之道,只将长生秘诀传于湘子,还历数湘子前生,使韩湘子茅塞顿开。韩愈恼羞成怒,当即将钟、吕两道人赶出门去。临别,钟、吕二人相约湘子在终南山再相会。韩愈把湘子关锁在房里,吩咐值班人小心看守,不许放湘子出来胡行乱走。湘子也不怨忿,依然昼夜勤苦修炼不止。

一日,婶娘窦氏问媳三载不育的原因,芦英告知实情。窦氏就和芦英相劝湘子,湘子无动于衷,又被韩愈用竹片责打。当夜,湘子暗想:“叔父功名心太重,对我如此严谨,长此以往,终究要误我修行大事。不如早早离开为宜。”遂拿定主意,悄悄来到婶娘窦氏和妻子芦英房门前拜别,留诗一首,爬墙逃出,前往终南山访师。

钟、吕二仙为考验湘子的道心坚定与否,就命土地神前往试探。土地神先化作美女诱其色心,继又化作虎、蛇试其畏心,再化成鬼判拦路验其魔心,怎奈湘子道心如铁,不贪女色,不畏虎蛇,鬼判又被湘子喷真火吓退。钟、吕二仙遂命侍童引其上终南山。

拜师后,钟、吕命湘子坐炉炼丹。湘子静居室中守炉,历尽金甲神人威逼、毒龙猛虎吞噬、鬼王拘其妻子芦英鞭箠流血、冥界审判其父母韩会夫妇、破烂恶疮秽臭不堪的人强要湘子抚摩、吕师戏赠美女等幻景,终不为动心。大丹炼成,湘子吸入鼻中。凡胎俗骨,一朝更移;浊气尘根,今日磨尽。钟、吕携湘子拜见玉帝,玉帝命湘子前去度韩愈。

湘子化作道童卓伟拜见窦氏,大显神通,演石狮走路、点石成金等法术,窦氏贪心,湘子别去。不久,天下大旱,民不聊生,韩愈、林圭奉旨到南坛祈求雨雪,十二天后仍无片云下雪迹象。湘子再化作道童,手持写着“出卖瑞雪”的简板,要韩、林两人私开禁门,屈尊亲迎于他,才肯祈雪。林圭一一允之,韩愈也只得依从。湘子遂召西海龙王敖英、东海龙王敖闰降雪三尺。韩愈以为湘子谎骗而不信,湘子命龙王现身南坛,并劝愈弃官修行,愈不听。一日,众官为韩愈设宴庆寿,湘子前去祝寿,再次指点迷津。几天内,湘子显演分身合身及画中美女献歌舞等仙术,愈仍不为所动。湘子只得再行设法,先以金莲显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隐语,又现出自己本来的面目敬献仙桃来打动韩愈出家,但韩愈终贪恋高官厚禄不肯回头,反而怒逐湘子出门。

明天启三年(1623)金陵九如堂刊本《韩湘子全传》插图书影

湘子无计可施,奏明玉帝,偕同蓝采和变为番僧,献佛骨给唐宪宗。宪宗诏告天下:人人敬佛,家家斋僧。韩愈不肯拜佛,并上表奏谏阻迎佛骨。宪宗怒贬韩愈为潮州刺史。韩愈赴任途中,湘子、蓝采和又屡化作艄公、美女、渔樵等人,试图点化韩愈,只是韩愈仍难脱世俗凡念。韩愈抵秦岭时,风雪相阻,饥寒交加,土地神又变猛虎衔走韩愈仆从。韩愈被迫单骑走蓝关,几次想自尽未成,宿茅庵中见葫芦、花篮,内盛装热酒和馒头,竟是当年韩湘庆寿之物,韩愈方信湘子确已成仙。次日,韩愈所骑马僵死,孤身一人又遭猛虎拦阻去路,情急之中禁不住脱口唤湘子来救。湘子现身逐虎,并陪同韩愈赴潮州任职,以全韩愈清名直节。值潮州正有鳄鱼为害百姓,湘子让韩愈写《祭鳄文》投入水中,暗中派人将鳄制伏,驱鳄下海,潮州从此安宁,百姓感戴韩愈恩德,建生祠供养。后湘子终于在蓝关秦岭收韩愈为徒。

湘子又去度窦氏、芦英,先令韩氏全家遭放逐,又用水淹故居。窦氏婆媳无家可依,终于醒悟而被度化成仙。


韩湘子全传 - 通俗小说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韩湘子全传

 又名 《韩湘子十二度韩昌黎全传》,钱塘雉衡山人编次。雉衡山人为明末杨尔曾别号。杨尔曾,字圣鲁,又号夷白主人,浙江钱塘人,约生于嘉靖末年至万历年间,平生好编通俗书籍,所著小说除本书外,还有《东西晋演义》。书凡三十回。有明天启三年金陵九如堂刊本,武林人文聚刊本,清咸丰步月楼刊本,光绪十万卷楼石印本等。
 
 书叙韩湘生前原为汉丞相安抚之女名灵灵,因婚姻不顺心,忧郁而死,死后投胎白鹤,修炼数百年,至唐宪宗时,受神仙钟离权、吕岩点化,又投身为韩会之子,乳名湘子。湘子幼丧父母,由叔韩愈、婶窦氏抚养成人。及长,娶翰林学士林圭之女芦英为妻,但湘子同房不同床,同床不同枕。韩愈一心要湘子走功名富贵道路,为他延师教读,恰遇钟离权、吕岩二仙,乃延之为师,后韩愈得知钟吕二仙传授的是修仙之道,遂斥逐之。不久,湘子遁至终南山学道,得成正果,为八仙之一。湘子成仙后,屡次变形度化韩愈,韩愈终不悔悟,反而诘难抵牾。后韩愈官至礼部尚书,谏迎佛骨,被贬潮阳,雪拥蓝关,备受艰难,湘子多次点化,乃回心愿意学道。于是湘子与他一起到任,驱除鳄鱼,深得潮州官民拥戴。宪宗闻之,悟韩愈冤屈,欲移内地,湘子遂作尸解法术,脱换韩愈形骸,诈说得病身亡,真身乃入卓韦山学道。其婶窦氏与妻芦英亦被度在江西麻姑庵修行。林圭因感韩愈全家遭遇,辞官归乡,湘子亦度往卓韦山修行。韩林两家俱成正果。
 关于小说主人公韩湘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晚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北宋初年李昉编撰的《太平广记》、北宋中期刘斧的《青琐高议》皆有较详细的记载。至元有杂剧,纪君祥的《韩湘子三度韩退之》,赵明道的 《韩退之雪拥蓝关记》,明朱有墩的 《升仙记》,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等。
 考昌黎年谱世系所载: 韩愈三岁即失去父母,由长兄韩会、长嫂郑氏抚育成人。韩氏直系人丁不旺。韩愈兄弟三人,长兄韩会无子息,二兄韩介生有二子,一名百川,一名老成。后老成过继给韩会为嗣。老成生有二子,长韩湘,次韩滂。韩愈 《祭十二郎文》 曰: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 贞元十九年韩老成死时,韩湘刚十岁,长庆三年登第,官至大理丞。姚合答韩湘诗云: “子在名场中,屡战还屡北”,又云: “昨闻过春闱,名系吏部籍。”韩愈有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二首。
 韩愈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青年时汲汲于功名仕进,步入仕途后积极维护儒家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提倡仁政,反对横征暴敛; 崇尚儒学,鼓吹先王先圣之道,觝排异端,攘斥佛老。他在 《谢自然》《谁氏子》诗中,揭露了神仙方士愚弄青年男女的罪恶,尤其是他晚年写的《论佛骨表》,集中地反映了他反对佛教道教的鲜明立场。然而由此触怒了唐宪宗,后经裴度、崔群力救,贬为潮州刺史。但在同时,韩愈又常同僧侣道士来往,关系密切,后来有些笔记小说记载韩愈晚年喜欢“服食养生”,因误食火灵库鸡中毒而身亡,这说明了韩愈思想的复杂性。
 《韩湘子全传》根据韩愈有关生平事迹和韩湘子成仙的传说捏合而成。小说主人公韩湘,天生就是一个神仙的胚胎,作者赋于他清心寡欲抱全守真,反对入世做官不同一般人的思想性格。小说成功之处,主要是艺术地塑造了韩愈的形象。他汲汲于功名利禄,不仅躬身力行,而且一心要侄儿韩湘走功名富贵道路,跻身高官以后,更加笃行儒家之道,排斥佛老。由于谏迎佛骨,触犯宪宗,险遭极刑,后在林圭、崔群等大臣拯救下,贬为潮州刺史。作者从十九回至二十二回,整整花了四回篇幅,详尽地展衍韩愈一路上的坎坷艰辛:风雪交加,山路荒凉杳无人烟,初时还想还乡东山再起; 直到随从张千、李万被虎咬去,坐骑饥寒而死,只剩下独自一人,孤凄无依,思前想后,荣华富贵等于云烟,在此情况下,发誓“情愿修行,再不思量做官了。”遂勘破红尘,转而信道,入山修炼,最后成仙。韩愈由儒而道的转变过程十分复杂,却又自然,合情合理,形象真实地表现了封建社会中一部分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由入世至出世的思想演变过程。
 作品是作家思想的反映。作者大约生活在嘉靖末年至隆庆、万历年间,当时,明世宗崇尚仙道,祈求长生,明神宗贪货好财,荒淫无耻,他们长期不过问朝政,以致宦官专权,朝政黑暗,仕途险恶,民不聊生。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转而厌弃仕途,寻求清幽与世隔绝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恰如烟霞外史在《韩湘子传序》所言:“今之传湘子者,岂有得于秋气之奥,因驾长年之永辙,而托湘子以宣泄其梗概耶?抑果有是湘子而借其事以吐胸中之奇耶?”
 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一部三国的历史和军事的教科书,那么 《韩湘子全传》 则是一部道教的教材。道教的内容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飞仙变化之术丹药奇技的神通,二是清心寡欲养气守真的人生哲理。小说一方面宣扬神仙道化的神通广大,超越了生命,与天地共存,能知过去未来,有上天入地,呼风唤雨 (十二回)、划地成河 (十九回)、点石成金 (十一回) 等非凡手段; 同时又演说静坐炼丹 (第八回),以坛、炉、鼎、灶化 “身”,以铅、汞、水、火比心、精、气、肾,以抽添、斤两象征炼养心性的火候,以还丹、玄珠象征炼养心性的结果。又附会上五行八卦阴阳之说,使人一下子难以看破底蕴。鼓吹五戒 (二十九回),即戒杀、戒贪、戒色、戒言、戒荤的养生之术。这些,其实质乃是以自然恬淡少私寡欲的生活与清静虚明、无思无虑的心理求得生理上的健康长寿。道教的义理玄妙高深又枯燥乏味,通过生花妙笔的故事演绎,则可以收到形象有趣的艺术效果。
 《韩湘子全传》结构紧凑,全书三十回,前八回叙述湘子成仙,第九至二十三回叙写湘子度化韩愈,后六回写湘子度化窦氏、芦英、林圭,最后一回总结前因后果,点明 “一人得道,九族升仙” 的缘果,首尾呼应一气。烟霞外史评论道: “有《三国志》之森严,《水浒传》之奇变,无《西游记》之谑虐,《金瓶梅》之亵淫” ( 《韩湘子传序》),说得也有点道理。全书文章奇诡,笔意纵横,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笔法。湘子成仙后回到韩府,初度韩愈,略显神通: 用阳犀手帕盖在石狮子身上,葫芦内倾出一粒金丹,放在石狮子口内,含水一口,向狮子一喷,念念有词,右手一指,顿时变成一个金狮子。张千不信,凿下金狮子一只脚爪,仔细一看,“里面比外边更紫黄三分”(十一回),惊得窦夫人、张千目瞪口呆。韩愈寿诞,湘子作诗、唱道情多次劝度,显弄神通: 口吐腌臜,犬吃后立刻变成仙鹤,对人头点,应对作诗;丹田气海变出仙羊,也会吟诗作歌。小花篮,三百六十五份馒头装它不满; 小葫芦,十数缸寿酒灌它不盈。涉地府,除去名籍,勾销官禄; 献名画,八洞仙姬侑酒讴曲。造逡巡酒,天边甘露,紫府琼浆; 开顷刻花,瓣生金字,预示前程。办寿筵,天上珍肴,瑶池玉液; 影墙上,赶走麒麟,铺排仙境,变化番僧,献佛骨于金銮; 巧设陷井,贬韩愈赴潮州。风雪阻路,蓝关道上备尝艰辛; 划地成河,艄公摆渡,暗含讥讽。美女庄招赘,绷吊松梢,羞惭满面;砍柴夫指路,语言藏锋,惊吓万分。化渔夫,涧下垂钓露讥诮;扮牧童,山中寻牛含讽谏。变猛虎,拖咬张千李万;惊韩愈,上吊自刎不成。冻死坐骑,韩愈更孤凄; 安身茅屋,始信有神仙——情节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和艺术想象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不及暇思。有的来自志怪传说,有的沿袭历史记载,丝毫无重复累赘之感。这些描写并非一味荒唐怪诞,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可以理解并给人以启迪。因为它那想象的翅膀虽然自由翱翔,整部小说思想艺术的根子并未脱离现实的人间社会。
 全书运用通俗流畅的吴越方言俗语、成语和双关语、拆字法等修辞方法,语言生动明了。如十九回的 “渡人” (度人)、二十回的 “寒鱼” (韩愈)、“寒退枝”(韩退之)利用谐音形成双关,二十三回拆“韩”字为“卓韦”,拆“湘”字为 “沐目”,自然妥溜,具有一定的审美趣味。
 本书叙事手法比较呆板,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缺少应有的变化,人物的心理描写也很粗疏,因而对本书的艺术成就有一定的影响。

韩湘子全传

长篇小说。明末杨尔曾撰。三十回。尔曾字鲁圣,号夷白主人,浙江杭州人。又或题“雉衡山人”、“烟霞外史”,皆为尔曾别号。是书所叙,将宋元以来说话人所讲与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韩湘子成仙得道故事融为一炉,凡十二度韩愈,其中点染韩愈谏迎佛骨、被贬潮州、撰《祭鳄文》等史实。其他皆写道家羽化、现身、点化、试心、生死明灭、变幻曲折等仙术,穿插诗词亦充满道家说教意味,用以警世劝人,超脱世俗,不争浮名,不近美色,不图金钱,不为一切利欲所诱惑,而笃心修行,乃成正果。语言流畅可读,于道教文学颇有感染力。此书版本颇多,题名亦同异。早有明天启三年(1623)金陵九如堂刻本。武林人文聚刻本,题《绣像韩湘子全传》。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步月楼刻本。一九八七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韩锡铎校点本。

韩湘子全传

八卷三十回。明杨尔曾 (详见《东西两晋志传》)撰。长篇神魔小说,叙传说中八仙之一韩湘子修炼成仙及其度韩愈之事。书约成于明末天启年间。故事从汉代写起:汉丞相安抚生之女灵灵婚姻事被皇帝干涉,抑郁而死,转生为白鹤;白鹤在唐代又投生于韩家,为韩愈之侄,名湘子。韩愈一心让湘子读书求取功名,以显赫韩门;湘子则在钟、吕二仙师点化下矢志修仙,以脱俗长生。韩湘子在入终南山路上遇到各种威胁诱惑,不为所动; 进山拜师后又经受多种考验,终于脱凡胎成仙,成为上洞八神仙之一。韩愈深陷在仕途中,韩湘子前后十二次度化韩愈,终于使韩愈醒悟,脱离世俗功名之道,亦入仙界。该书所依据的八仙传说在我国流传甚广,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元代杂剧如纪君祥的 《韩湘子三度韩退之》,赵明道的《韩湘子三赴牡丹亭》、《韩退之雪拥蓝关记》,明朱有燉的 《升仙记》等,都演述过韩湘子的故事。《韩湘子全传》一书就是在这基础上的创作。作者创作的虽是一部神魔小说,主要内容是谈玄论道、神仙方术之类,但其意常在以虚枉言现实,借韩湘子与韩愈叔侄二人舍弃世俗功名走入仙界,暗示影射出现实的残酷、官场的黑暗、利禄仕途的污浊。书中关于韩愈谏迎佛骨被贬潮阳,途经蓝关被大雪所阻,到任后作驱鳄鱼文等都是正史所载史实,但从中生发出许多神幻情节,当然不是信史。书中的韩愈,也已不是历史上的韩愈了。作者借韩愈这位著名文学家之名,用文学虚构笔法塑造了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读书人形象。他在仕途中受惑至深,故韩湘子需十二度,才能使他醒悟自拔,作者对迷于功名科场的封建知识分子的警世之意从中可见。该书汇集了以往关于韩湘子的诸多传说加工而成,在这一题材的诸多作品中是内容最丰富的。书中引用了大量杂剧中的曲词,对研究戏剧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流于拼凑芜杂。中心人物韩湘子刻画尚有欠鲜明,其余人物亦苍白浮泛,总体艺术水平不高。但该书以专写流传甚广的韩湘子故事见长,在小说史上尚有一定地位。有明天启三年(1623)金陵九如堂序刻本,武林人文聚刻本,上海沈鹤记书局石印本。另有1941年上海大美书局铅印本,题名《韩湘子得道》。1990年,宝文堂书店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别出版校点本,均题《韩湘子全传》。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