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韩氏医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韩氏医通综合类著作。明韩懋撰。二卷。懋字天爵,号飞霞道人,四川泸州人。少为诸生,后往峨嵋山求师学医,治验丰富,于嘉靖元年(1522)撰成此书。一万九千余字。卷帙虽少,但切合实用。上卷为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五章。下卷为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四章。韩氏重视四诊合参,主张处方用药,应从病人体质、年龄、居住环境等具体情况出发。并以望形色、闻声音、问病情、切脉理、论病源及治疗方法,为书写医案的具体格式。韩氏用药颇有独到之处,所创三子养亲汤、七味保婴汤等方,多为后世医家推崇。有明嘉靖元年(1522)刊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刊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韩氏医通综合性医书。2卷。明·韩懋撰于1522年。上卷分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共5章;下卷列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计4章。韩氏发展了淳于意的医案程式,具体指出四诊对病症鉴别的重要性,创用了三子养亲汤等常用效方,在临床上对补法的运用尤有心得。书中并记载了半夏曲、霞天膏等制法。建国后有排印本。 《韩氏医通》中医学专著。泸州人韩𢘅明嘉靖元年 (1522年) 著。全书2卷。对于医学理论和临证治疗都有精辟的论述,并且发展了医案程式,还创用三子养亲等名方。 韩氏医通书名。明·韩撰于1522年。2卷。上卷为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5章; 下卷为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4章。特点是发展和完善了医案程式,重视四诊和鉴别诊断。今有排印本刊行。 《韩氏医通》中国医学著作。明代医家韩骛 韩氏医通二卷。明韩懋(生卒年不详)撰。韩懋,字天爵,号飞霞子(或称飞霞道人),四川泸州人。父兄皆知医,承家学,后往峨嵋山求师学医。此书撰成于嘉靖元年(1522),为医话小品。上卷分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等五章,下卷分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四章。书中所论诊治六法,井井有条;脉诀诸则,参合古今诸家之说,择善而从。作者重视四诊参合,据证处方。所创之方,新巧独特,如三子养亲汤、七味保婴汤等,颇为后世医家所重。书中有关养生之论,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明嘉靖元年(1522)初刊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刊本,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铅印本。 韩氏医通hánshìyītōnɡ医书。2 卷。明·韩懋撰于1522 年。上卷分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五章, 下卷为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四章。作者发展了医案程式, 重视四诊对病症的鉴别, 创用三子养亲汤等常用效方, 在临床上对于补法的运用尤有心得。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韩氏医通 《韩氏医通》《韩氏医通》系综合性医书。 2卷。 明·韩𢘅撰。刊于1522年(嘉靖元年)。韩氏搜辑家传有效方案,结合个人临床心得编撰成书,书分九章,共九十五则。卷上为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共五章; 卷下为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四章。作者善用补法,对常用补药的配伍和用法深有研究;并发展了医案程式,重视四诊对病证的鉴别,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其于临证“一望形色、二闻声音、三问病情、四切脉理、五论病源、六治方法,每诊病必填式纸,慎重其事”(谭天骥《意园读医书笔记》)。由此可见,韩氏平素诊治疾病,重视程式和规范化,其制方亦较有深意,创用了三子养亲汤、天一丸、异类有情丸等方,其中三子养亲汤已成为后世广泛运用的著名方剂。此外韩氏并介绍了半夏曲制法、固本丸制法、枳术丸烧饭法以及食疗中黄牛肉、梨汁等的临床应用等。全书卷帙虽少,然皆切于实用。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 医学正传 明医杂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