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韩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韩柳

韩柳

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之并称。二人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和代表作家,力主变骈文为散文,对后代散文发展影响极大。唐末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北宋穆修《唐柳先生文集后序》: “自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皆以韩柳并称。

☚ 大历十才子   韩孟 ☛
韩柳

韩柳

中唐诗文作家韩愈和柳宗元的并称。此多就其散文而言,唐杜牧云:“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宋王禹偁云:“谁怜所好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赠朱严》)皆指其文。然亦有指其诗者,如宋姜夔曰:“诗有出于风者,出于雅者,出于颂者。……韩柳之诗雅出也。”(《白石道人诗说》)且论者好对二人之诗作比较,有的扬韩抑柳,如宋张戒云:“柳柳州诗,字字如珠玉,精则精矣,然不若退之之变态百出也。使退之收敛而为子厚则易,使子厚开拓而为退之则难。意味可学,而才气则不可强也。”(《岁寒堂诗话》卷上)有的扬柳抑韩,如宋刘克庄云:“唐文人皆能诗,柳尤高,韩尚非本色。”(《后村先生大全集·竹溪诗》)实则韩喜用生词硬语,诗风以雄放奇险为主,柳往往清辞丽句,风格以峻峭沉郁为主,两人各具特色,难分轩轾。苏轼曰:“柳子厚诗,……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东坡题跋·评韩柳诗》)明胡应麟曰:“元和而后,诗道浸晚,而人才故自横绝一时。若昌黎之鸿伟,柳州之精工,……皆大家材具也。”(《诗薮》外编卷四)此等说法较为公允。

☚ 孟诗韩笔   杜韩 ☛

韩柳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 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苏轼《东坡题跋》卷二)

韩吏部《此日足可惜》诗,自尝字八“行”字,又八“江”字、“崇”字,虽越逸出常制,而读之不觉,信奇作也。子瞻说读吏部古诗,凡七言者,则觉上六字为韵,设五言则上四字为韵,设如“君不强起时难更”、“挂一念万漏”之类是也。不若老杜语韵浑然天成,无牵强之迹,则退之于诗诚未臻其极也。韩退之穷文之变,每不循轨辙,古今人作七言诗,其句脉多上四字,而下以三字成之。如“老夫清晨梳白头”、“先帝天马玉花骢”之类, 而退之乃变句脉以上三下四, 如“落以斧引以徽”、“虽欲悔舌不可扪”之类是也。退之作诗,其精工乃不及柳子厚。子厚诗律尤精,如“愁深花猿夜,梦知越鸡晨”、“乱松知野寺,余雪记山田”之类,当时人不能到。退之以高文大笔,从来便忽略小巧,故律诗多不工,如陈商小诗叙情赋景,直是至到而已,脱诗人常格矣。柳子厚乃兼之者,良由柳少习时文,自迁谪后,始专古学,有当世诗人之习耳。(张耒《明道杂志》)

韩、柳之别,则犹作室: 子厚则先量自家四至所到,不敢略侵别人田地; 退之则唯意之所指,横斜曲直,只要自家屋子饱满,不问田地四至或在我与别人也。(林光朝 《艾轩集》 卷五 《读韩柳苏黄集》)

唐承贞观、开元习治之余,以文章显者,如陈子昂、萧颖士、李邕、燕、许之徒,固不为无人。东汉以来,猥并之气未除也,至元和始粹然一返于正。其所以臻此者,非先生及昌黎韩公之力欤?故以唐三百年,世所推尊者曰韩柳而已,岂非盛哉? (汪藻《永州柳先生祠堂记》)

柳柳州诗,字字如珠玉,精则精矣,然不若退之之变态百出也。使退之收敛而为子厚则易,使子厚开拓而为退之则难,意味可学,而才气则不可强也。(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世称韩退之、柳子厚,萌一意,措一词,苟非美颂时政,则必激扬教义,故识者观文于韩、柳,则警心于邪僻,抑末扶本,跻人于大道,可知矣。然李贺作歌,二公嗟赏,岂非艳歌不善于正理,而专变于斯文哉! (田锡 《咸平集》 卷二《贻陈季和书》)

唐文人皆能诗,柳尤高,韩尚非本色。(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四 《竹溪诗》)

韩子文易见,诗难知,刚毅雄特,体严法劲,如颜鲁公正色立朝,而无一毫柔媚圆熟之态; 非不能也,耻而不为也。柳子悔失足,退而自惭,毕竟浩气不敌耳。(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卷二 《合刻注解韩柳集序》)

大抵两公金石之文,韩大碑胜,柳小记胜; 韩以文为诗,柳以诗为文; 韩雄奇,柳峭洁; 韩类海,柳类江; 韩之书牍好辩类孟轲,柳之书牍好诉类屈原; 韩得排佛力,柳得学道力:其损益亦参半也。(同上书卷二 《王文肃批点韩柳文序》)

晏元献公尝有言: 韩退之扶导圣教,刬除异端,则诚有功; 若其祖述坟典,宪章骚雅,上传三古,下笼百世,横行阔视于缀述之场者,子厚一人而已。(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卷一九续乙部 《艺林学山》一)

退之 《琴操》、子厚 《鼓吹》,锐意复古,亦甚勤矣。然《琴操》于文王列圣,得其意不得其词; 《鼓吹》于铙歌诸曲,得其调不得其韵,其犹在晋人下乎? (胡应麟《诗薮》 内编卷一)

司空图云: ……韩吏部歌诗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撑决天地之垠,柳州探搜深远。(同上书外编卷四)

五言古,子厚虽冲淡,细玩是一段功夫; 退之虽奇险,然才大不费力。(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二四)

韩、柳二家以诗论,韩具别才,柳却当家。韩之气魄奇矫,柳不能为,而雅淡幽峭,得骚人之致,则韩须让柳一席也。(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

柳与韦称,五言小诗也,至大篇驰骋笔力,当不在韩吏部下。顾韩自立规模,柳则运以古法,韩气奇,柳气峻,分路扬镳,而柳诗品贵。(乔亿《剑溪说诗》又编)

韩、柳皆古文名家,所谓余事作诗人者也。然昌黎之七古,柳州之五古,李、杜、王、韦之外,亦孑焉寡俦。昌黎逊李、杜一筹,顿挫处较少; 柳州逊王、韦一筹,刻划处较多耳。(管世铭 《韫山堂文集》 卷八 《读书偶得三十四则》)

韩柳

韩柳

唐代散文家、辞赋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北宋初穆修《唐柳先生文集后叙》说:“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染。”韩柳并称,盖始于此。韩柳俱为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者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清理,提出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从而使散文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又赢得文章的正宗地位。韩柳又是成就突出的赋家,他们把古文革新的精神及古文创作的手法引入辞赋领域,“以意为骨,以气为用,以笔为驰骋出入”(孙梅《四六丛话》),使唐赋进一步贴近现实人生,尤其是增强怨刺内容;在形式上转益多师,兼采众体,特别是那些气势流畅的散体赋,有力地冲击了律赋对人们的束缚,直接为宋代文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韩柳赋相较,柳的成就更高,他的赋思致深邃,构想奇特,文笔犀利,在唐代是首屈一指的,其中的一批讽刺短赋多方面多角度地揭露讽刺了中唐政治的黑暗腐败和人情世态的丑恶,对后世的影响尤为显著。韩愈有《韩昌黎集》、柳宗元有《柳河东集》。

☚ 韩李   赋 ☛
韩柳

韩柳

是人们对中唐著名散文家、诗人韩愈和柳宗元的并称。这个并称起于杜牧。他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宣诗》中说“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前句说李白杜甫的诗歌内容浩瀚广大,后句说韩愈、枊宗元在散文上成就很高,高到天上去了。这是对韩柳的称赞。
韩柳二人是好友,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又都是散文大家,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所以二人并称是有道理的。但是也应看到二人的不同:韩愈在哲学上思想上是唯心主义,思想较保守,柳宗元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在政治上在当时最激进。文学上,韩愈侧重于古文运动的理论建构和作家队伍的组织,而柳宗元更主要在创作上努力,他们共同把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诗歌上,韩柳二人都是卓越的诗人。韩愈以奇崛险怪的诗风,扫除了大历诗坛的平庸之气,但也带来了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求险怪的不良风气,直接影响北宋诗歌的发展。柳宗元继承陶渊明的传统,形成一种简古淡泊的峻洁风格,给后世以良好的影响。

☚ 陶谢   韩孟 ☛

韩柳

唐文学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有“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之句。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家。

韩柳

韩柳

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合称。他们都因反对骈文,重视散体文章,积极倡导古文运动而驰名当世。北宋穆修《唐柳先生文集后叙》:“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染”。韩愈对各种文体皆擅长,柳宗元的寓言、山水游记别具一格。后人评他们的文章是:“韩如海,柳如泉”,即指韩文浑浩流转,柳文雄深雅健。(杨恩成 张亚萍)晚唐小品 唐代末年,罗隐、陆龟蒙、皮日休等人,用小品文抨击社会黑暗,有很强的战斗力。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称这些小品为“一塌胡涂的坭塘里的光辉和锋芒”。罗隐《谗书》、皮日休《皮子文薮》与陆龟蒙的《笠泽丛书》中,有很好的晚唐小品文,如《英雄之言》等,历来烩炙人口。

☚ 燕许大手笔   二徐 ☛

韩柳han liu

Han and Liu (men of letters Han Yu and Liu Zongyuan of the Tang Dynast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