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韩愈《祭十二郎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韩愈《祭十二郎文》

韩愈《祭十二郎文》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2,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3,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4。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5;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6。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7,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8。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9。是年,吾佐戎徐州10,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11。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12!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1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14!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15。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天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16?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17?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18?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19,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20!死而不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21?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22。”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23。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24?抑别有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25,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26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27。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28!彼苍者天,曷其有极29!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30,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31!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 尚飨32



【注释】 十二郎,韩愈二哥韩介次子,过继给大哥韩会,自幼与愈友善。 2季父:叔父。 3建中:韩愈的仆人。时羞:时鲜食品。4孤:韩愈三岁丧父,由大哥大嫂抚养。 5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韩家祖坟所在。 6年十九:韩愈十九岁游长安,应进士第。 7董丞相:指董晋,曾任韩愈为节度推官。 8孥(nu 奴):妻子儿女。 9果:成为事实。 10佐戍:助理军务。 11致汝:接你来。 12遽(ju巨):突然。 13斗斛(hu 胡):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14辍(chuo绰):停止,此为离开意。 15戚:悲哀。 16信:真实。 17纯明:纯洁聪明。克:能。 18耿兰:可能是十二郎老成的仆人。 19业其家:继承家业。 20几何:多少。 21孩提:孩童。 22比:近来。剧:严重。 23未始:未曾。 24殒:死亡。 25终丧:古礼父死三年除孝服为终丧。 26兆:坟地。 27敛:今作殓,装殓。窆(bian 扁):安葬。 28尤:罪过。 29曷:何。 30伊颍:韩愈家乡的伊水和颍水。 31幸:希望。 32飨(xiang响):享用。



【今译】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我听说你去世的第七天,才能怀着悲哀表达诚意,派建中从远地备办时鲜食品以祭奠,告慰你十二郎的英魂:

唉!我少为孤儿,等长大了,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只有依靠兄嫂。大哥于中年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小,跟随大嫂回河南安葬大哥;不久我和你到江南谋生,我们孤苦零丁,但却未曾分开过一天。我上边有三个哥哥,但都不幸过早离世。后来者可以传继祖先的,在孙辈只有你,在子辈只有我,两代都是一个人,形单影只。大嫂曾抚摸着你指着我说:“韩家两代,只此而已。”你当时还小,当然不记得这件事;我当时虽然记得这件事,也不理解这话中的悲哀。

我十九岁,才来京城应举。此后第四年,我回家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祭坟,碰上你来为大嫂下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看我,住了一年后你请求回去接家属。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有来成。这一年,我在徐州助理军务,派人接你,等去的人刚上路,我又罢职离开徐州,你又没能来成。我想让你随我住在东边,住在东边也是客,不能久居;为长远打算;不如西回故乡,把家安好,把你接来同住。唉!谁知道你突然离我而死!我和你都年轻,以为虽然暂时相别,最终会长久相处,所以我才离开你到京城谋生,以求能得到微薄之禄;要确实知道事情会是这样,即使要我当万乘大国的公卿宰相,我也不会离开你一天去上任!

去年,孟东野回去,我写信给你说:“我年纪不到四十岁,但两眼昏花,头发花白,牙齿摇动。想到各位父老兄长,都是在身体健康时而早早离世,象我这样病弱的人,能够久存世上吗?我不能归,你不愿来,恐怕我早晚死去,而你将怀哀无限。谁知道年轻的死了,年长的却活着,强壮的夭折了,病弱的却活着。唉!是真的这样,还是梦呢?还是传说这件事情的不真实呢?难道真的,哥哥的美好德行反而使他的子嗣夭折吗?是你的纯正聪明不能承受父辈的恩泽吗?使年轻健康的反而夭折死去,年长衰弱的反而健全活着吗?这都不能认为是真的。是梦,还是传说这件事情的不真实?东野的书信,耿兰的报信,为什么都在我身边?唉!那真是这样!哥哥的美好德行反而使他的子嗣夭折!你的纯正聪明应该继承先祖的事业,但现在竟不能承受父辈的恩泽!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予测,而神明确实难以明察呀!这正所谓道理不能够推求,而寿命是不能先知呀!虽是这样.我从今年以来,黑色的头发有的变为白色,动摇的牙齿有的脱落了,体质日益衰弱,精神日益衰微,不会多长时间我也会跟你死去!如死后有灵,我们分离的时间能有多久?如死后无灵,我悲痛的时间不会长久,而不感觉悲痛的时间是永久的!你的儿子刚十岁,我的儿子刚五岁,年轻强壮的人都不能保全,象这样的小孩子,又怎能希望他们长大成材呢?啊,悲哀呀!啊,悲哀呀!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脚病,常常很厉害。”我说:“这种病,江南地区的人常有。”我未曾以为忧虑。唉!你竟然因此病而丧了命?还是另有疾病以至如此?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你死于六月二日。耿兰的报信无日期。大概东野的使者不知道询问家人你死的时间,而耿兰的报信,又不知道应当说明你死的时间。或是东野给我写信,才去问使者,使者乱说以应付这件事。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现在我派建中祭奠你,安慰你的孩子和你的乳母。他们如能维持生活守丧就守到期满,等期满我把他们接来;若无力守丧到期满,我立即把他们接来;其余的仆人婢女,叫他们都为你守丧。我若有能力为你改葬,最后一定葬在祖先的坟地上,然后仆人婢女随其自便。

唉!你病的时间我不知道,你死的日期我不知道,活着我们不能相互扶养共同生活,死了我又不能抚送你以尽哀痛之心,装殓时我不能凭靠着棺木,下葬时我不能亲临墓穴。我的行为有负神明而使你夭折,我不孝顺不慈爱,因而不能和你相互扶养地活着,相互陪伴地死去;一个在天边,一个在地角,活着你不能和我身影相依,死了你的灵魂不能和我的梦境相连,这确实是我造成的,又能埋怨谁!那苍天,何时有终极!从今以后,我对人世没有心思了,我该置办几亩地,就在伊水和颍水边上,以作为我晚年的依靠,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尽早成人,抚育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直到她们出嫁。如此而已!

唉!话有尽而情不尽,你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唉,悲哀呀!请享用祭品!



【集评】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韩文》:“通篇情意刺骨,无限凄切,祭文中千年绝调。”

明·郭正域《韩文杜律·韩文》:“满眼涕演,无限伤情,情真语真。”

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昌黎先生全集录》:“以痛苦为文章,有泣、有呼、有踊、有絮语、有放声长号。此文而外,惟柳河东《太夫人墓表》同其惨制。”

清·金圣叹《才子必读》卷十一:“情辞痛侧,何必又说?须要看其通篇凡作无数文法,忽然烟波窅渺,忽然山径盘纡。论情事只是一直说话,却偏有如许多文法者,由其平日戛戛乎难,汨汨乎来,实自有其素也。”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

清·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六:“直举胸臆,情至文生,是祭文变体,亦是祭文绝调。”

清·蔡世远《古文雅正》卷八:“酸痛惨挚,入于五内,彻于九霄。”

清·过珙《古文评注》卷三:“想提笔作此文,定自夹哭夹写,乃是逐段连接语,不是一气贯注语。看其中幅,接连几个“乎”字,一句作一顿,恸极后人,真有如此一番恍惚猜疑光景。又接连几个“矣”字,一句作一顿,恸极后人,又真有如此一番捶胸顿足光景。写生前离合,是追叙处要哭,写死后惨切,是处置处要哭。至今犹疑满纸血泪,不敢多读。”

清·余诚《古文释义》卷七:“自始至终,处处俱以自己伴讲。写叔侄之关切,无一语不从至性中流出,几令人不能辨,其是文?是哭?是墨?是血?而其波澜之纵横变化,结构之严紧浑成,亦属千古绝调。”

近代·林纾《韩柳文研究法》:“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饱述其哀;只用家常话,节节追维,皆足痛苦。”

今·钱基博《韩愈志》第六:“骨肉之痛,急不暇修饰,纵笔一挥,而于喷薄处见雄肆,于呜咽处见深恳,提振转折,迈往莫御,如云驱飙驰,又如龙虎吟啸,放声长号,而气格自紧健。”



【总案】 韩愈自幼孤苦,由大哥大嫂抚养。他和大哥的养子十二郎,从小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后来其大哥大嫂、二哥、二哥的长子相继去世,韩愈叔侄更是相依情深。但宦途坎坷,身不由已,叔侄无法团聚。不久,十二郎突然去世,韩愈悲痛欲绝,故写此文。

本篇为韩愈抒情散文的代表作,文中只写身边琐事,但桩桩件件,历历在目,字字句句皆从肺腑流出。或叙哀事,或叙悲情,惨痛凄切,催人泪下,无怪乎后人读毕抱痛,竟不知此是文?是泪?是血?苏轼就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转引章懋勋《古文析观解》)后人誉之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祭奠之文,宜恭宜哀,切忌辞丽实靡,“必使情往会悲,文来引泣,乃其贵耳。(刘勰《文心雕龙·哀帛》)原先祭文多用韵体,六朝后尤为突出,从韩柳欧苏以来,则用散体,行文或长或短,或俳或偶,真情实意,溢于言表。韩愈此文,正是祭文的变体,对后人颇有影响。


韩愈《祭十二郎文》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韩愈《祭十二郎文》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11)。呜呼!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1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13)

去年孟东野往(14),吾书与汝曰: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15)! 呜呼!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16)?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17)?少者强者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18),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 其信然矣!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19),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20);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呜呼哀哉! 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 “比得软脚病(21),往往而剧。” 吾曰: “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 汝殁以六月二日; 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如不能守以终丧(22),则遂取以来。其馀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23),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得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24)。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25)!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26)! 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27),以待馀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呜呼哀哉! 尚飨(28)

【注释】 ①十二郎: 韩老成,在韩族中排行十二,韩愈二哥韩介之子,韩愈的大哥韩会无子,老成就过继给他。韩愈三岁丧父,由大哥大嫂抚养,从小和十二郎生活在一起,叔侄间的感情非常深。十二郎死时,尚未满四十岁,韩愈十分悲痛,和泪写下了这篇祭文。②季父: 最小的叔父。衔哀:含着悲哀。致诚:表达心意。建中: 韩愈的仆人。时羞: 应时的美味食物。奠:祭品。③省 (xing): 知道。怙(hu): 依靠。代指父亲。④中年: 韩愈大哥死于韶州贬所,仅四十二岁。⑤就食江南: 因中原兵乱,韩愈随大嫂郑氏迁移江南宣州谋生。⑥三兄: 韩愈有大哥韩会,二哥韩介,另一兄长不详。另一说,“三”为 “二” 的笔误。⑦始来京城: 韩愈在唐贞元二年,由宣州游京城长安,应进士举。⑧从嫂丧来葬: 指十二郎护送母亲郑氏的灵柩到河阳安葬。⑨董丞相: 名晋,字混成。曾任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兼任汴州刺史。汴州: 治所在今河南开封。⑩佐戎徐州: 在徐州帮助料理军务。韩愈离开汴州后,宁武节度使张建封聘他为徐州节度推官。吾又罢去: 指张建封去世,韩愈离职到洛阳。(11)东: 指徐州。西: 指河阳。成家: 把家安顿好。致: 招致,接取。(12)斗斛之禄: 很少的俸禄。(13)乘 (sheng): 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万辆车。公相:公侯宰相,泛指大官。辍 (chuo): 停止,舍去。(14)孟东野: 名郊,唐朝著名诗人,和韩愈是至交。指孟东野去江南做溧阳县尉。溧阳离宣州不远。(15)夭 (yao): 短命。(16)盛德:很好的德行。(17)纯明: 纯正聪明。泽: 福泽。(18)耿兰: 十二郎的仆人。(19)毛血: 指体质。志气: 指精神意志。(20)其几何离: 即 “其离几何” 的倒装。离,分离。(21)比 (bi): 近来。软脚病: 脚气病。(22)终丧: 结束服丧期。古时子女为父母守丧有时间期限。(23)兆: 墓地。(24)窆 (bian): 下葬。(25)何尤: 抱怨谁。(26)彼苍者天: 那青青的上天。语出 《诗经·秦风·黄鸟》。曷 (he) 其有极: 语出《诗经·唐风·鸨羽》。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曷,何。极,尽头。(27)顷: 量词,一顷为一百亩。伊、颍(ying) 之上: 伊河、颍河的旁边。伊河,源出河南西部。颍河源出河南东部。代指韩愈的故乡。(28)尚飨 (xiang): 希望魂灵来享受祭品。尚,表示希望的语气。飨,同 “享”。

【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悲哀来表达心意,派建中从远处办好应时的美味食物作为祭品,来告慰你十二郎的魂灵:

唉! 我从小就是孤儿,等到长大了,还不知道父亲的样子,只依靠哥哥和嫂嫂抚养。哥哥在中年时死于南方,我和你都很年幼,跟着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去江南谋生。孤苦零丁,我们从来没有一天离开过。我上面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早地去世。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子孙两代都只有一个人,形影孤孤单单的。嫂嫂曾经抚摸着你指着我说: “韩家两代,只有你们这两人了。”你当时很小,当然不会记得;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住,也不会懂得她话里面的悲哀。

我十九岁时,才来到京城。四年以后,我回家去看你。又过了四年,我到河阳去祭扫坟墓,碰见你护送嫂嫂的灵柩到河阳安葬。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助董丞相,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你要回去接妻子儿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了汴州,结果你没能来。这年,我在徐州帮助料理军务,派去接你的人才走,我又离职了,结果你又没能来。我考虑到,你跟我到东边去,在东边也是客居他乡,不可能住得很久,想住得久远,不如回到西边去,打算安排好家庭后再来接你。唉! 谁会想到你突然离开我就去世了呢! 我和你都还年轻,以为虽然暂时相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住的,所以我离开了你到京城旅居,来求得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事情会这样,即使让我做拥有万辆车子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就任的。

去年,孟东野去南方时,我写信给你说: “我年龄还未满四十岁,可是视力模糊,头发灰白,牙齿松动。想到各位父兄,都是身体健康强壮的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久地活着吗? 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只怕早晚我死了,你就会抱着无穷的悲哀。”谁能想到年轻的人死了,年长的人却还活着,身体强壮的短命死了,患病的人反而活着! 唉! 难道真是这样呢? 还是做梦呢?还是传来的消息不是真实的呢?如若是真的,我大哥有很好的德行却要使他的后代短命吗? 你纯正聪明却不能承受他的福泽吗? 年轻强壮的却短命死去,年长衰弱的却要活着吗? 不能把它当做是真的。也许是梦,也许传来的消息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的信,为什么在我身旁呢? 唉!大概是真的了! 我哥哥有很好的德行,而他的后代短命死了! 你纯正聪明应当继承他的家业,却不能承受他的福泽了! 这正是所说的天命确实难以预测,而神的意思确实难以明白! 也就是所说的事理不能推究,而年寿不可能知道!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灰白的头发变得全白了,松动的牙齿有的脱落了。体质越来越衰弱,精神意志越来越衰颓,没有多久也要随着你死去啊! 如果死后有知觉,那么我们的分离能有多久? 如果死后没有知觉,那么悲哀也不会有多久,而不悲哀的时间却是没有穷尽的。你的儿子才十岁,我的儿子才五岁,年轻强壮的都不能保全,像这样的小孩又怎能希望他长大立业呢? 唉,伤心啊!唉,伤心啊!

你去年来信说: “近来得了脚气病,常常发作得厉害。”我说: “这种病,是江南人常常都有的。” 没有把它作为忧虑的事。唉! 难道竟因为这种病就丧失了你的命吗?还是有另外的病而导致这样子呢? 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写的。东野说: 你死在六月二日; 耿兰报丧的消息,没有写明月、日。大概东野派的人,不知道问明家里人月、日; 而耿兰报丧,又不知道应该说清月、日。东野给我写信,才去问派的人,派的人随便乱说了月日来回答。是这样的呢? 还是不是这样的呢?

现在我派建中来祭你,安慰你的孤儿和你的奶妈。假若他们有粮食可以守到丧期结束,就等到丧期结束后再接他们过来; 如若不能守到丧期结束,就马上接他们过来。其它的仆人,叫他们守你的丧,我有能力改葬,最终会把你葬在先人的墓地上,这样才算了却我的心愿。

唉! 你患病我不知道时间,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活着不能互相照顾,一起共同居住生活,死时不能抚摸你的遗体,来充分表达我的悲哀,入殓时没有靠近你的棺旁,下葬时我又没有亲临你的墓穴。我的行为辜负了神灵,因此使你短命死去,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没能和你互相照顾一起生活,也没能互相厮守到死。一个在天边,一个在地角,你活着时身影没能和我的身影相依傍,死去后魂灵又不跟我的睡梦相接触,这些都是我造成的事情,还能抱怨哪一个呢? 那青青的上天啊,我的悲痛哪里是尽头! 从今以后,我在世上已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 打算回故乡,在伊河、颍河的旁边买几顷土地,来度过我的余年。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希望他们成长起来;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待她们出嫁,像这样罢了。唉! 话能说得完,可是我悲哀的心情却没有完结的时候,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唉,伤心啊! 希望你的魂灵来享受祭品吧!

【鉴赏】 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祭文。韩愈幼年丧父,依靠大哥大嫂为生,从小和侄子十二郎生活在一起,感情特别浓厚。文章深沉真挚地追忆自己和十二郎孤苦零丁,相依生活,“未尝一日相离也”。长大后,为生活和前程,各自忙碌地东奔西走。得到噩耗后无尽的伤悲以及告慰死者对后事的一些妥帖的安排。其间有淡淡的叙说,有深深的慨叹,有无声的哭泣,有哀哀的长号,字字血,声声泪,是那么凄楚而又苍凉。

在写法上摒弃了传统的祭文四言句的格式和空话套话,用散文朴实自然之语细致地表达,完全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语不惊人,却动人肺腑,被后人誉为 “祭文中千年绝调。”

字数:4649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349-353页.

韩愈《祭十二郎文》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韩愈《祭十二郎文》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 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 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 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11),在孙惟 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12),形单影只。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 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 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13)。又四年,吾往河阳 省坟墓(14),遇汝从嫂丧来葬(15)。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16),汝来省 吾,止一岁(17),请归取其孥(18)。明年,丞相薨(19),吾去汴州,汝不果来(20)。 是年,吾佐戎徐州(21),使取汝者始行(22),吾又罢去(23),汝又不果来。吾念 汝从于东(24),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25)?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 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26)。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 公相(27),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28)!

去年,孟东野往(29),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 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 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30)。”孰谓少 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 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 乎(31)?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 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32),何为而在吾侧也? 呜呼! 其信然 矣!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33),不克蒙其泽矣!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 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34)。 毛血日益衰(35),志气日益微(36),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死而有知,其几何 离(37);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38),吾之子 始五岁(39),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40),又可冀其成立耶? 呜呼哀 哉! 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41),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 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 疾而至斯乎?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 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 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 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42)。彼有食可守以待终 丧(43),则待终丧而取以来(44);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 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45),终葬汝于先人之兆(46),然后惟其所愿(47)

呜呼!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 抚汝以尽哀(48),敛不凭其棺(49),窆不临其穴(50)。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 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 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51)?彼 苍者天,曷其有极(52)!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53),以 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54);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55),如此而已。 呜呼!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呜呼哀哉! 尚飨(56)

【注释】 ①年、 月、日:此为拟稿时原 样。指写祭文的时 间。《文苑英华》作 “贞元十九年五月二 十六日”,但祭文中有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 也”之语,故“五”字 当误。②季父:父辈 中排行最小的叔父。 ③衔哀:心中含着悲 哀。衔,同“含”。致 诚:表达赤诚的心意。 ④建中:人名,韩愈家的仆人。时羞:应时的鲜美佳肴。羞,同“馐”。⑤孤:幼年 丧父称“孤”。《新唐书·韩愈传》:“愈生三死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 郑鞠(抚养)之。”⑥怙(hù):《诗·小雅·蓼莪(é)》:“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 世因用“怙”代父,“恃”代母。失父曰失怙,失母曰失恃。⑦中年,兄殁南方:代宗 大历十二年(777),长兄韩会由起居舍人贬为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次年死于 任所,年四十二。时韩愈十一岁,随兄在韶州。⑧河阳:今河南孟州西,是韩氏祖 宗坟墓所在地。⑨就食江南: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北方藩镇李希烈反叛,中原 局势动荡。韩愈随嫂迁家避居宣州(今安徽宣城)。因韩氏在宣州置有田宅别 业。韩愈《复志赋》:“值中原之有事兮,将就食于江之南。”《祭郑夫人文》:“既克 返葬,遭时艰难。百口偕行,避地江濆。”均指此。⑩吾上有三兄:三兄指韩会、韩 介,还有一位死时尚幼,未及命名。一说:吾,我们,即韩愈和十二郎。三兄指自己 的两个哥哥和十二郎的哥哥韩百川(韩介的长子)。(11)先人:指已去世的父亲韩 仲卿。(12)两世一身:子辈和孙辈均只剩一个男丁。(13)视:古时探亲,上对下曰视, 下对上曰省(xǐng)。贞元二年(786),韩愈十九岁,由宣州至长安应进士举,至贞 元八年春始及第,其间曾回宣州一次。但据韩愈《答崔立之书》与《欧阳生哀辞》 均称二十岁至京都举进士,与本篇所记相差一年。(14)省(xǐng):探望,此引申为凭 吊。(15)遇汝从嫂丧来葬:韩愈嫂子郑氏卒于元贞元九年(793),韩愈有《祭郑夫人 文》。贞元十一年,韩愈往河阳祖坟扫墓,与奉其母郑氏灵柩来河阳安葬的十二 郎相遇。(16)董丞相:指董晋。贞元十二年(796),董晋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任宣武军节度使,汴、宋、亳、颍等州观察使。时韩愈在董晋幕中任节 度推官。汴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17)止:住。(18)取其孥(nú):把家眷接来。 孥,妻和子的统称。(19)薨 (hōng):古时诸侯或二品以上大官死曰薨。贞元十五年 (799)二月,董晋死于汴州任所,韩愈随葬西行。去后第四天,汴州即发生兵变。 (20)不果:没能够。指因兵变事。(21)佐戎徐州:当年秋,韩愈入徐、泗、濠节度使张建 封幕任节度推官。节度使府在徐州。佐戎,辅助军务。(22)取:迎接。(23)罢去:贞元 十六年五月,张建封卒,韩愈离开徐州赴洛阳。(24)东:指故乡河阳之东的汴州和徐 州。(25)孰谓:谁料到。遽(jù):骤然。(26)斗斛(hú):唐时十斗为一斛。斗斛之禄, 指微薄的俸禄。韩愈离开徐州后,于贞元十七年(801)来长安选官,调四门博士, 贞元十九年,迁监察御史。(27)万乘:指高官厚禄。古代兵车一乘,有马四匹。封国 大小以兵赋计算,凡地方千里的大国,称为万乘之国。(28)辍:停止。辍汝,和上句 “舍汝”义同。就:就职。(29)去年:指贞元十八年(802)。孟东野:即韩愈的诗友孟 郊。是年出任溧阳(今属江苏)尉,溧阳去宣州不远,故韩愈托他捎信给宣州的十 二郎。(30)无涯之戚:无穷的悲伤。涯,边。戚,忧伤。(31)纯明:纯正贤明。不克:不 能。蒙:承受。(32)耿兰:生平不详,当时宣州韩氏别业的管家人。十二郎死后,孟 郊在溧阳写信告诉韩愈,时耿兰也有丧报。(33)业:用如动词,继承之意。(34)动摇者 或脱而落矣:时年韩愈有《落齿》诗云:“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 落势殊未已。”(35)毛血:指体质。(36)志气:指精神。(37)其几何离:分离会有多久呢? 意谓死后仍可相会。(38)汝之子:十二郎有二子,长韩湘,次韩滂。韩滂出嗣于十二 郎的哥哥韩百川为子,见韩愈《韩滂墓志铭》。始十岁:当指长子韩湘。十岁,一 本作“一岁”,则当指韩滂,滂生于贞元十八年(802)。(39)吾之子始五岁:指韩愈长 子韩昶,贞元十五年(799)韩愈居符离集时所生,小名曰符。(40)孩提:本指二三岁 的幼儿。此为年纪尚小之意。(41)比(bì):近来。软脚病:即脚气病。这种病从脚 起,足胫肿大,浑身软弱无力。(42)吊:此指慰问。孤:指十二郎的儿子。(43)终丧:守 满三年丧期。《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44)取以来:指把十二郎的儿子和乳母接来。(45)力能改葬:假设之意。即先暂时就 地埋葬。合下句连续可知。(46)兆:葬域,墓地。(47)惟其所愿:才算了却心事。(48)抚 汝以尽哀:指抚尸恸哭。(49)敛:同“殓”。为死者更衣称小殓,尸体入棺材称大殓。 (50)窆(biǎn):下棺入土。(51)何尤:怨恨谁。(52)彼苍者天,曷其有极:意谓青苍的上 天啊,我的痛苦哪有尽头啊。出自《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53)伊、颍:伊水和颍水,均在今河南省境。此指故乡。(54)幸其成:韩昶后中穆宗长 庆四年进士。韩湘后中长庆三年进士。(55)长(zhǎng):用如动词,养育之意。待 其嫁:韩愈三婿:李汉,蒋系,樊宗懿。十二郎之婿,高澍然认为是李干。(56)尚飨 (xiǎng):古代祭文结语用辞,意为希望死者享用祭品。飨,同“享”。

【鉴赏】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韩愈在长安任监察御史,为祭悼他 的侄子十二郎,写下了这篇祭文。韩愈兄弟四人,长兄韩会,二哥韩介。 十二郎名老成,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给韩会为子,在族中排行第十二。 韩愈三岁丧父,由长兄嫂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从小与十二郎生活在一起, 同甘共苦,两人年龄相仿,虽为叔侄,实同兄弟,彼此感情深厚。在这篇祭 文里,韩愈追叙他与十二郎孤苦相依的陈年往事,融注了浓厚的感情。字 里行间,凄楚动人,于萦回中见深挚,于呜咽处见沉痛,语语从肺腑中流 出,字字血泪。明代文学家茅坤说:“通篇词意刺骨,无限凄切,祭文中千 年绝调。”(《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十六)

祭文先追忆作者幼时与十二郎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借其嫂的话,突 出了家族的苦难和凄凉孤单;又一一追述自其离家之后叔侄短暂的几次 相聚,突出了十二郎的遽死给自己带来的无可弥补的精神创伤。行文至 此,作者感情的闸门已难以抑制,先从“少者吊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 全”生发出一大段似真似幻、始疑终信的沉痛文字,继而又从不知十二郎 死的确切日期入手,生发出一大段如泣如诉、自责自尤的追悔文字。文章 的情感至此达到高潮,给予读者强烈的震撼。在倾泄感情之时,作者仍然 强忍悲痛对十二郎的丧事、家事一一作了安排。清代林云铭《韩文起》卷 八评论道:“祭文中出以情至之语,以此为最。盖以其一身承世代之单传, 可哀一;年少且强而早世,可哀二;子女俱幼无以为自立计,可哀三;就死 者论之,已不堪道如此,而韩公以不料其死而遽死,可哀四;相依日久,以 求禄远离不能送终,可哀五;报者年月不符,不知是何病亡,何日殁,可哀 六;在祭者处此,更难为情矣。故自首至尾,句句俱以自己插入伴讲:始相 依,继相离,琐琐叙出;复以己衰当死,少而强者不当死,作一疑一信波澜; 然后以不知何病,不知何日,慨叹一番;末归罪于己,不当求禄远离,而以 教嫁子女作结。安死者之心,亦把自家子女,平平叙入。总见自生至死, 无不一体关情,悱恻无极,所以为绝世奇文。”

与真情自然流露相辅相成的是祭文文字的不假雕饰。此文在写法上 摒弃了传统的祭文四言句的格式和歌功颂德的空话套话,作者似与十二 郎话家常,时而叙事,时而抒情,时而引用人物话语,时而援引书信中语, 于表面上看似繁冗、絮絮叨叨之中,自然营造出一种缠绵悱恻、回环往复 的悲剧气氛。
 

徐薇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230-235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