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韩愈《山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韩愈《山石》韩愈《山石》
【注释】 1.荦(音luo)确:山石奇险高大,凹凸不平。宋·苏轼《东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2.芭蕉叶大:顾嗣立注引苏颂《草木疏》:“芭蕉叶大者二三尺围,重皮相袭,叶如扇生。”“肥”字用得极佳,如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五:“红绽雨肥梅”,即此意。 3.火:此指灯火。稀:依稀可见。 4.疏粝(音li):粗糙的米。 5.百虫绝:一切虫声都渐渐听不见了。 6.高下:山路高低不平,指道路。穷烟霏:游遍了烟雾缭绕的山谷,何焯《义门读书记》云:“穷烟霏三字,是山中平明真景。从明中仍带晦,都是雨后兴象。又即发端荦确、黄昏二句中所包蕴也。” 7.激激:水声。 8.局束:拘束。 9.吾党二三子:《韩昌黎集外集·洛北惠林寺题名》:“韩愈、李景兴、侯景、尉迟汾贞元十七年七月二十二日,宿此而归。”《赠侯喜》诗云:“晡时坚坐到黄昏。”与此诗“黄昏到寺蝙蝠飞。”正一时景物,可见二三子指李、侯、尉迟等。 今译 通往山寺的小径隐约崎岖,路边的山石险峻怪奇。 黄昏时分我抵达山寺,寺前的蝙蝠在暮色里翻飞。 登上佛堂坐在石阶上小憩,此地刚刚下过一场好雨。 你看那芭蕉的叶子显得真大而栀子的花朵也显得硕肥。 老僧告我:“这里古壁的佛画很好”, 于是,点起烛火,佛画在暗淡的灯下仿佛依稀。 小僧为我铺好床、拂净席,又安置好晚饭, 虽是素食粗米,倒也可以充饥。 夜渐渐深了,我独自静卧, 听那夏夜歌唱的百虫,渐渐停歇了它们的歌曲, 一轮清月从山岭中出来,把它皎洁的光辉送入了窗扉。 天将明时,我独自离去,此时还看不清道路, 山路低低高高、高高低低, 烟雾缭绕的山谷,一定踏遍了我的足迹。 忽然之间,山涧里透出了晨曦, 山花红得如火,涧溪绿得如玉, 一时里,五彩缤纷,赤橙黄绿。 时时可见有十人合抱的老松古枥。 我禁不住赤着脚踏在溪中的石块,碧波空澄如洗, 水声哗哗地将波浪激起,山风吹动着我的衣。 这样的人生呵,真快乐! 何必要象笼头里的骏马,被人拘束被人骑! 唉唉!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怎能到老也不归去? 韩愈《山石》韩愈《山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这首诗作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七月二十二日,所游为洛阳北惠林寺。韩愈散文句奇语重,大笔淋漓,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诗明丽浓墨爽朗幽默地抒发其嵚畸磊落的胸怀,与其散文风格相似。诗继承杜甫现实主义传统而有所开拓。 诗写与李景兴等人到惠林寺一次游览,回归大自然,游得如孩子一样投入。时韩33岁,在洛阳做郁郁不得志的幕僚,全诗硬笔高言大句,无一汲汲戚戚语,可见胸次拿云。 “山石”二字系取首句头二字为题,全诗所写虽非山石,但诗中主人公个性独特,诗的风格气氛遒劲雄美,倒也颇似荦确山石的坚劲。诗人的行径性格,具有山石嵚畸磊落的特点,说“山石”二字点题,非随意拈来,颇有道理。 诗虽依时间顺序记游踪,但材料剪裁精当,多能准确表现事物典型特征,因而形象生动突出,给人鲜明难忘印象。如以“山石荦确行径微”状途中地形,以“蝙蝠飞”状韩一行人于黄昏同时到寺,以“芭蕉叶大栀子肥”写寺院风光及众人游兴,以幽默和自我调侃的笔调写古寺佛画“以火来照所见稀”,以蓬勃峥嵘的雍容写斋饭“疏粝亦足饱我饥”,以“百虫绝”的古寺夜静烘托下弦“清月出岭”。翌晨独去,以“出入高下”的烟霏渲染乱山无路,以“山红涧碧”衬托高大的松栎,以“水声激激风生衣”加强“当流赤足” (赤脚涉涧)的快乐。字字句句语言符码准确,可称快人语快游快诗,无一腐语弱语伪语造作语。韩愈论文《答李翊书》云,“惟陈言之务去”,《山石》可说是务去陈言的诗,诵之刚健通脱,热爱生活之气扑面而来。 末四句将山寺夜游晨游上升为超脱尘海的无上幸福,可见其一世以苦为乐的奋斗精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