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韩偓《新上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韩偓《新上头》韩偓《新上头》
韩偓 学梳蝉鬓度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 为爱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旁人。 这首诗写古代一位刚成年少女的心情,极其细腻生动,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按照当时的社会习俗,女孩子长到15岁,就算是成人了,可以结婚了。古人在成年之前,不论男女,都将头发束起,成为两角,叫做总角,状如丫字,所以又称丫头。(后来丫头偏指童女,又转为偏指婢女。)男子到20岁,女子到了15岁,通过一定的仪式,改变发式,男子戴冠,妇子加笄(簪),表示成年,加笄俗称上头。 诗写这位姑娘新近才上了头,而因为古代通行早婚,所以就在这个春天,又要做新娘子了。既然已有消息,佳期在即,所以更有必要习惯于这种成人的妆束,于是学着梳那种薄如蝉翼的鬓发,试着穿新制的衣裙。正因初试新妆,爱好心切,自己看来看去,反而疑虑起来,这种妆扮,究竟对自己是否合宜、相称呢?实在把握不定,就只好去遍问旁人了。 起句之蝉鬓新裙,本是当时女子一般的妆扮,而蝉鬓之上加以“学梳”,新裙之上加以“试”,就极其准确地写出了刚刚成年少女的特定情况,画出了她感到新鲜而又生疏的心理状态。次句忽然从远处着笔,写起姑娘的佳期来,表面上似乎与上句毫不相干,而实质上却是对上句所写试妆心情的加倍渲染。正因为这位少女刚成年,不久又将出嫁,学梳头,试穿裙,就有了双重意义,这句诗也就更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烘托出她试妆时兴奋激动的心情。这样,它就又一直贯穿到下面两句,因为如果只是成年而不出嫁,那么爱好也许不至如此之“多”,以至于心里都反而“惑”了。所以,从结构上探讨,次句虽似宕开,实则承上启下。第三、四句14个字,实有六层意思。爱好,一也。爱好多,二也。因爱好多而心转惑,三也。所惑乃是否宜称,四也。由于不能定其是否宜称而问旁人,五也。一问不足,因而遍问,六也。由于层次之多,足见诗人用笔之曲折,针线之细密,但另外一方面,语言却极其晓畅明白,使人感到真实、生动而且自然,毫无做作。 韩偓《新上头》韩偓 学梳蝉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 为爱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旁人。 这首生活小诗,以极工细的笔调,刻画了少女的爱好心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泼可爱。 “上头”即加笄。加笄是以簪束发。古时女子15岁加笄,表示成年。少女上头,标志着送走了天真幼稚的过去,迎来了青春焕发的金色年华,其喜悦的心情和幸福之感是可想而知的。作品正是围绕这一典型心理进行描写的。 起句写少女梳妆打扮的行动。“蝉鬓”是古代女子的发型,两鬓蓬松如蝉翼,故称蝉鬓。马缟《中华古今注》中有:“琼树试制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翼,故曰‘蝉鬓’。”琼树,即莫琼树,魏文帝时的宫女。少女上头后学着梳头,而且梳的是美丽的蝉鬓,那喜悦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学梳头,还要试穿新裙,更说明其心情是何等喜悦!她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情,是因为她得到了确凿的消息,婚期就定在今春!起句通过梳妆打扮的行动反映少女的心情,第二句点明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正因为少女是为迎婚期而梳妆打扮,所以便“爱好多”。正因为爱好得过分了,才“心转惑”,心里疑惑不定,只怕没有打扮好。也正因为“心转惑”,所以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而“问旁人”。问了一个人还不行,还要把旁人都问“遍”。大家都说她打扮得“宜称”(即合适),她才能相信。这是多么独特而细腻的少女心理!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写不出来的。 作品的结构也十分精巧。一、四两句写人物行动,通过行动反映人物心理。二、三两句直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承上启下,分别点明前后行动的原因。行动描写和心理刻画紧密结合,塑造了一个外型美和内在美相统一的美好形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