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靸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靸鞋sǎ xié拖鞋。包贺《谐诗逸句》:雾是山巾子,船为水靸鞋。 靸鞋tā xié无跟之鞋,今称拖鞋。杨玢《遣歌妓》:如今又采蘼芜去,辜负张君绣靸鞋。 靸鞋 靸鞋古代的一种皮鞋。《释名》:“靸(sa),韦履深头者之名也。”后代的靸鞋无跟,类似今之拖鞋。陶宗仪《辍耕录》:“两浙之人以革为履而无跟,名曰靸鞋。妇女非缠足者通曳之。”欧阳修《好女儿令》词:“眼细眉长,宫样梳妆,靸鞋儿走向花下立著。”又《迎春乐》词:“步轻轻,小罗靸。” ☚ 屩 芒鞋 ☛ 靸鞋sǎ xié拖鞋。包贺《谐诗逸句》:“雾是山巾子,船是水靸鞋。” 靸鞋 靸鞋草鞋。《炙毂子》: “靸与鞋焉,三代皆以皮为主,媓皇二年始用蒲,名靸鞋。”例第五十七回: “见见把靸鞋儿系好了,把直裰儿整一整,望着婆儿拜个揖。一溜烟去了。” ☚ 栲栳 磬儿 ☛ 靸鞋 靸鞋拖鞋。鞋帮无后跟。《释名》释靸为“韦履深头者”,知始以皮制。明陶宗仪《辍耕录》:“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鞵(即“鞋”的本字),妇女非缠足者,通曳之。”此为草制。《景德传灯录·怀恽禅师》所写百丈和尚的靸鞋,似为布制。书中如来友,落难的陈经济,都曾穿靸鞋(第五十七回)。 ☚ 儒冠 汗衫 ☛ 靸鞋sǎxié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当拖鞋穿:你别靸着鞋往外面跑,不像样子。 靸鞋洒鞋sǎ hái穿鞋时,鞋后跟不勾且,压在脚后跟下行走,关中谓~,或叫扑~。例:人老三无才,走路扑~,咳嗽屁出来,尿尿打湿鞋。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足衣部 > 鞋 > 靸鞋 靸鞋 sǎxié 亦作“靸鞵”。亦稱“靸”、“跣子”。初爲一種朝祭之鞋,後逐漸演變爲拖鞋。先秦時以皮爲之,平底,尖頭,爲朝祭之鞋;秦代以蒲爲之,始有此稱;南北朝時期以絲爲之,名解脱履;明代在東南部以草爲之,多爲婦女所著。《急就篇》卷二:“靸鞮卬角褐襪巾。”顏師古注:“靸,謂韋履,頭深而兑,平底者也。今俗各跣子。”唐·王叡《炙轂子雜録》:“靸鞵兒,三代皆以皮爲之,朝祭之服也。始皇二年,遂以蒲爲之,名曰靸鞋,二世加鳳首,仍用蒲。梁天監中,武帝易以絲,名解脱履。”明·陶宗儀《輟耕録》卷十八:“西浙之人,以草爲履而無跟,名曰靸鞵。婦女非纏足者,通曳之。” 各种鞋 各种鞋舞蹈时穿的鞋:躧 舞鞋 ☚ 鞋子 各种质料的鞋 ☛ 穿鞋 穿鞋纳履 上鞋 上脚 另见:鞋子 袜子 ☚ 穿上衣甲 戴、脱 ☛ 靸鞋sǎxié也作“撒鞋”“扱鞋”。一种拖鞋。以皮革或草葛为之,平底无跟。男女均可穿用。一般用于燕居。唐赵璘《因话录·征》:“院长每上堂了各报,诸御史皆立于南廊,便服靸鞋以俟院长。”唐王睿《炙毂子录》:“靸鞋,舄,三代皆以皮为之……自始皇二年,遂以蒲为之,名曰靸鞋。至二世加凤首,尚以蒲为之。西晋永嘉元年,始用黄草为之。宫内妃御皆着之。”五代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靸鞋》:“盖古之履也,秦始皇常靸望仙鞋,衣藂云短褐,以对隐逸、求神仙。至梁天监年中,武帝解脱靸鞋,以丝为之,今天子所履也。”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五:“翰林故事,学士每白事于中书,皆公服靸鞋,坐玉堂,使院吏人白。学士至,丞相出迎。”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尚书省旧制,尚书侍郎郎官,不得著靸鞋过都堂门。”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八:“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鞋。妇女非缠足者通曳之。”《喻世明言·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只见路傍篱园里,有个妇女,头发蓬松,腰系青布裙儿,脚下拖双靸鞋,在门前卖瓜。”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史记》:‘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注曰:‘蹑跟为跕,不着跟为履。’似今靸鞋……三代以皮为之……亦有以葛为之者。《诗》‘纠纠葛履’是也。秦始皇二年遂以蒲为之,名曰靸鞋……即今无后跟凉鞋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七回:“只见他把靸鞋儿系好了,把直裰儿整一整,望着婆儿拜个揖,一溜烟去了。”清翟灏《通俗编》卷二五:“《辍耕录》:‘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鞋。’……此均谓南方之靸鞋也。北方所谓靸鞋,则制以布,而多其系。”《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却原来正是玙姑,业已换了装束,仅穿一件花布小袄,小脚裤子,露出那六寸金莲,著一双灵芝头扱鞋。” 靸鞋slippers;strong cloth shoes 靸鞋〈名〉(1)没有后帮的鞋;拖鞋。也称靸脚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