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geming genjudi de jiaoyu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时,非常重视苏区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作为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工具。1931年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苏区根据地重视军队教育和干部教育,先后建立了红军大学、红军步兵学校、红军特科学校、游击队干部学校、红色医务学校等,还建立了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农业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高级和初级师范学校等。社会教育的重点是识字和扫盲,把“提高工农的文化水平”作为首要任务。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的新后代”,对儿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从而使儿童的入学率大大提高。据统计,到1934年时,江西、福建、广东等省苏区根据地的2932个乡中,有列宁小学3052所,学龄儿童多数都能免费入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在解放区实施“国防教育”,“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的教育方针,把干部教育和成人教育放在首位。解放区相继开办了许多干部学校,如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中国女子大学、华北联合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等高等学校和鲁迅师范学校、边区中学等中等学校。在成人教育方面,广泛开展了扫盲运动,通过识字班、宣讲班、技术训练班等多种形式的冬学和民校,并结合当时的中心任务和工作提高工农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同时,还普遍开展小学教育,重视“以民族精神教育新后代”。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解放区的教育也蓬勃发展,入学人数和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的设施和物质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之后,经过几次调整和改革,学校教育逐步向着正规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苏区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表明,教育必须与党和人民所面临的基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并为之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必须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使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 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 蔡元培和北京大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