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革命根据地人民军事工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革命根据地人民军事工业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军事工业始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1932年底到1935年9月,先后建立过5个兵工厂,1个修械所。其中,1932年底,红26军成立了两个小型兵工厂。主要任务是修理枪械,打制马刀、梭标和制造麻尾手榴弹。1934年夏,陕北第二游击支队在清涧县成立了以制造七九步枪为主,兼修枪械的兵工厂。1934年7~8月间,陕北游击队在安定县成立了主要从事修械,制造麻辫炸弹、折腰子枪、步马枪和手枪的兵工厂。1935年9月,红15军团将上述几个兵工厂合并成红15军团兵工厂,人员扩大到130人左右。同年12月,该厂与中央红军兵工队伍合并,组成中央红军兵工厂,归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领导。是一个工种比较齐全,有一定生产能力,主要制造地雷、手榴弹、复装枪弹、修配枪械的兵工厂。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事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38年3月,军委成立军工局,后划归中央军委后勤部领导。一方面,兵工厂派出干部、技术人员支援前线和其他根据地发展军事工业;另一方面又有大批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和青年战士充实到兵工厂,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开始时的几十人增加到1300人。试制出了边区第一支“无名式马步枪”;将马克沁机枪改装成高射机枪;建立了紫芳沟化学厂,生产出“三酸”、硝化棉、硝化甘油、无烟药、炸药和强棉、雷汞、雷银、底火、雷管等火工品。当时的主要工厂有:工局一厂 (机器制造厂),二厂 (枪厂),三厂 (子弹,手榴弹厂),五厂 (石油厂),六厂(制鞋厂),八厂(皮革厂),紫芳沟化学厂,延安电器材料修造厂,第一兵工厂,贺龙铁厂,军工局炼铁部等。归属军工局领导和代管的还有马家沟修械所、制药厂、难民农具工厂、八路军印刷厂、军工局修理部等。此外,设在陕北的军工单位还有晋绥军区工业部及一、二、四兵工厂。这些军工厂炼铁制铜,制造“三酸”和火工品,生产掷弹筒、枪支、枪弹、炮弹、迫击炮,组装军用电台,试制成功并生产5—50门电话交换机,小型短波报话机,15—50瓦收发报机,小型手摇发电机等。陕甘宁边区军工单位在承担繁重的军事装备生产任务的同时,在边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办了陶瓷厂、玻璃厂、焦炭厂、杨桥水力发电厂、火柴厂、肥皂厂、造纸厂等;设计、制造机器设备,修配机器零部件,生产大车支援运输业,生产弹毛机支援边区的纺织工业,制造的氯酸钾,为火柴厂提供了重要原料。还生产了酱油等日用品,耐火砖,钞票纸等。改变了边区的经济面貌,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