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革命根据地人民军事工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革命根据地人民军事工业

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军事工业始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1932年底到1935年9月,先后建立过5个兵工厂,1个修械所。其中,1932年底,红26军成立了两个小型兵工厂。主要任务是修理枪械,打制马刀、梭标和制造麻尾手榴弹。1934年夏,陕北第二游击支队在清涧县成立了以制造七九步枪为主,兼修枪械的兵工厂。1934年7~8月间,陕北游击队在安定县成立了主要从事修械,制造麻辫炸弹、折腰子枪、步马枪和手枪的兵工厂。1935年9月,红15军团将上述几个兵工厂合并成红15军团兵工厂,人员扩大到130人左右。同年12月,该厂与中央红军兵工队伍合并,组成中央红军兵工厂,归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领导。是一个工种比较齐全,有一定生产能力,主要制造地雷、手榴弹、复装枪弹、修配枪械的兵工厂。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事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38年3月,军委成立军工局,后划归中央军委后勤部领导。一方面,兵工厂派出干部、技术人员支援前线和其他根据地发展军事工业;另一方面又有大批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和青年战士充实到兵工厂,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由开始时的几十人增加到1300人。试制出了边区第一支“无名式马步枪”;将马克沁机枪改装成高射机枪;建立了紫芳沟化学厂,生产出“三酸”、硝化棉、硝化甘油、无烟药、炸药和强棉、雷汞、雷银、底火、雷管等火工品。当时的主要工厂有:工局一厂 (机器制造厂),二厂 (枪厂),三厂 (子弹,手榴弹厂),五厂 (石油厂),六厂(制鞋厂),八厂(皮革厂),紫芳沟化学厂,延安电器材料修造厂,第一兵工厂,贺龙铁厂,军工局炼铁部等。归属军工局领导和代管的还有马家沟修械所、制药厂、难民农具工厂、八路军印刷厂、军工局修理部等。此外,设在陕北的军工单位还有晋绥军区工业部及一、二、四兵工厂。这些军工厂炼铁制铜,制造“三酸”和火工品,生产掷弹筒、枪支、枪弹、炮弹、迫击炮,组装军用电台,试制成功并生产5—50门电话交换机,小型短波报话机,15—50瓦收发报机,小型手摇发电机等。陕甘宁边区军工单位在承担繁重的军事装备生产任务的同时,在边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办了陶瓷厂、玻璃厂、焦炭厂、杨桥水力发电厂、火柴厂、肥皂厂、造纸厂等;设计、制造机器设备,修配机器零部件,生产大车支援运输业,生产弹毛机支援边区的纺织工业,制造的氯酸钾,为火柴厂提供了重要原料。还生产了酱油等日用品,耐火砖,钞票纸等。改变了边区的经济面貌,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抗日战争胜利后,陕甘宁边区军工队伍肩负起了保卫边区和开辟新区两项重任。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在坚持生产的同时,组织力量进行生产技术总结,系统地总结了手榴弹、子弹、掷弹筒、41式山炮弹、迫击炮弹、信号弹、硫酸和硝酸、精制棉、硝化甘油、汤姆逊法生产硝化棉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经验。这些技术资料和管理经验,在以后不仅有效地指导了新区的军工生产,而且为新中国工业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放战争时期,军事工业根据时局变化,列入战时编制,改变生产方式,由集中转为分散。边区政府和联防军司令部为便于军工厂转战陕北,随军修理制造武器弹药,成立了第四纵队独立第二支队。为了保存军工技术力量,独立二支队全部渡过黄河,集中整训,与晋绥军区工业部合并。为了做好进军大西北的准备工作,晋绥军区工业部改称西北军区兵工部,管辖设在晋绥的17个兵工厂,共有职工3934人。不久,兵工部划归西北军区后勤部,又将非兵工生产部分划出,部分工厂划归地方政府。西安、宝鸡解放以后,陆续进入西安和宝鸡,绝大部分机器设备、工具和原材料亦随之调运到虢镇。根据中央关于“兵工转入和平生产,但又要有随时恢复军火生产的准备”的方针,决定兵工部仍隶属于西北军区后勤部领导,进行重工业生产,培养行政干部、技术干部及进行兵工研究、修炮、修弹、生产手榴弹,需要时即可马上转入军火生产。兵工部本部设在虢镇。下辖西安办事处(负责采购原料、转运器材并领导西安人民机器厂)、石油公司延长油矿、耀县灰铁厂、蔡家坡西北机器厂、兵工部研究所(化验室、勘测队)和炮、弹修理厂等。随后,兵工部机关随军进入西南。西北军区又在西安、虢镇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修械厂和西北修理厂等,从而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后陕西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初步基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