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色素痣
面部色素痣最常见,几乎每人皆有,多系先天性、出生后可不明显,成年后再出现,大多数痣为良性,但偶有恶变。痣有不同的类型,面积大者称为巨痣,表面不隆起者称为斑痣。带毛的色素痣称为毛痣。表面呈乳头状者称为疣状色素痣。
痣细胞有两种来源,即来自表皮的黑色素细胞和来自皮肤神经的雪旺细胞。组织病理学上痣可分为三型:
❶皮内痣:在真皮浅层内痣细胞形成巢状或索状,周围有胶原纤维束。真皮深层的痣细胞则成梭形分散存在。皮内痣为静止性痣,很少恶变。
❷交界痣:在表皮真皮间痣细胞形成活跃。表皮基底细胞层及上皮脚为痣细胞团呈灶性取代。真皮内也可见黑色细胞。交界痣较易恶变。
❸复合痣: 由交界痣及皮内痣二者共同组成。范围很小病变稳定的面部色素痣一般不需要治疗。但若色素痣范围较大影响面容及有恶变趋势或可能时,临床上痣突然增大,有痒感,颜色变深,渗液出血,痣变硬或出现卫星痣等则应及时治疗。小的色素痣,可应用CO2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效果均较好。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痣周围3~4mm的正常皮肤,并达到足够深度,以防止残留肉眼观察不到的痣细胞组织。病变范围较大的色素痣则以手术切除为宜。色素痣范围不超过2cm直径,且位于组织较为松弛部位时,切除后的创面可直接拉拢缝合。若邻近眼睑、鼻及口唇,直接拉拢缝合后导致五官畸形时,可用对偶三角皮瓣成形术整复局部创面。创面较大时应施行全厚或中厚皮片移植。大型色素痣切除后的创面应采用游离植皮、局部转移皮瓣或皮管移植术以恢复面部五官的功能。眼睑色素痣切除后采用游离植皮修复缺损时,应做睑缘粘连术,3~6个月后再将睑缘粘连切开,以防止出现睑外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