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面部疖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面部疖痈 面部疖痈疖痈均系皮肤毛囊及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生在一个毛囊及所属皮脂腺的称疖,累及相邻多数毛囊及皮脂腺者称痈。由于颜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而成为疖痈的好发部位,且感染每扩散引起严重并发症。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少数为白色葡萄球菌。在通常情况下,人体皮肤表面及毛囊和皮脂腺内即有细菌滞留,但仅系污染而不致病,当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原有细菌即行活跃,侵入组织引起感染。常见的全身因素如肌体衰弱,营养不良,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等; 局部因素主要是皮肤的机械性损伤以及清洁卫生不良。疖初起为一圆形、微红、突起的小硬结,有疼痛及烧灼感,进而呈锥形隆起,顶部现一白色小脓头。如局部未受不良刺激,则脓头多自行溃破、脓栓脱落、脓液排尽后迅速愈合,小的疖一般无全身症状。颜面痈常起自疖的扩展,主要发生在唇部,尤以上唇多见,早期局部呈紫红色肿胀浸润,较硬,迅速发展形成中央坏死区,表面相继出现多数脓头,溃破后溢出脓血性分泌物,溃孔周围皮肤渐形坏死,形成多数蜂窝状小脓腔。在相应的唇粘膜部亦常出现多数溢脓溃孔。由于颜面部血循环丰富,脓液可经皮肤及粘膜两面排出,故很少发生大块的组织坏死脱落。病人全身毒血症状明显,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局部淋巴结多有肿大、触痛,每因患部肿痛而致张口受限,进食及语言障碍。颜面疖、痈,尤以发生于“危险三角区”者,如处理不当,特别是局部遭受不良刺激,如搔抓、挤压、挑刺、热敷及意外损伤等,常导致感染迅速经血行扩散,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以及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重症病例可在极短时间内导致中毒性休克。对颜面疖痈的处理,原则上应采取保守疗法,切忌搔抓、挤压、挑刺,或热敷患处,疖初起时,可用2%碘酊涂患部,保持局部清洁,一般可在数日内消散,如疖肿增大或已成痈,局部可敷用二味拔毒散或六合丹,以促炎症局限。若脓头溃破,局部应加用高渗盐水纱布持续湿敷。若已形成皮下脓肿,可切开表面皮肤引流。对颜面痈,不宜作广泛切开引流。对有全身症状,特别是已出现并发症者,应加强抗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全身对症支持疗法。抗菌药物的选用上,应注意本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并结合药物敏感试验来考虑用药。 ☚ 面部丹毒 冠周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