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非金属货币本位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非金属货币本位论

中国近代若干学者围绕实行何种货币本位所提出的各种主张。1929年世界经济恐慌及世界银价惨跌,使中国物价及银价大受影响,跌落甚巨,在对外支付时损失严重。经济学家们积极思索摆脱困境之路,由此引发一场采行何种货币本位为宜的大争论。争论中虽然歧议甚多,但基本上均属于放弃纯金属本位制而另采其他本位制以为代替之主张,因为当时中国原有的银本位制已显落后,欲行金本位制又无所需条件。其中包括;
❶能力本位制。经济学家刘冕执所倡。他在所著 (统一中国的新经济政策) 中所谓 “能力” 系指财产与劳力二者。人民可用其土地财产之生息或劳力收益为担保,向政府领发其收益1/10的能力证,一年期满后归还政府,领发新证,发行量可以无限制。他所建议之能力证对国外不可能造成直接购买力,对国内之价值也难以保持稳定,因为一个人的劳力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在一年中消失或减弱,而土地财产的收益也可能时有变动,有时甚至连土地财产也无法出售,似此即难保证“能力证”价值稳定。
❷补偿货币论。中国南京金陵大学A. B·路易士和张履鸾所倡。补偿货币又名商品货币,即美国经济学家I·费雪在1913年提议的所谓Compensated Dollar,亦即以一定时期内的若干商品数量及其价格之平均数来确定货币之价值。
❸虚粮本位论。银行家徐青甫所倡。他在其《经济革命救国论》一书中,主张废除金银本位,以粮为基础,既可调节民食,又可稳定物价。他的办法是以中等糙米 (例如一年) 平均价格为基础 (无米之乡以他粮折算〕 确定货币购买力,并由人民以不动产供献政府作为发行不兑现纸币之担保,其发行量视生产需要随时增加。
❹物银矫正策。中山大学教授黄元彬所倡。他在其《白银国有论》中建议暂时保留银本位。海关即行金本位以所存金账济“镑亏”,总之是以输出入物价指数为依据以决定本国货币之对外价值。他自己也说这是 “物价本位之一种”,与美国I·费雪的 “商品货币” 制一样属物价本位制之一。
❺物产证券制。山西省省长阎锡山所倡。他主张实行证券制与按劳分配制并行。人们根据其所提供的劳动多寡领取相应的劳动券,然后用此劳动券去领取所需消费品。这实为19世纪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所主张的 “劳动券”。

非金属货币本位论

非金属货币本位论thesis of nonmetal currency standard

中国近代若干学者围绕实行何种货币本位所提出的各种主张。1929年世界经济恐慌及世界银价惨跌,使中国物价及银价大受影响,跌落甚巨,在对外支付时损失严重。经济学家们积极思索摆脱困境之路,由此引发一场采行何种货币本位为宜的大争论。争论中虽然歧议甚多,但基本上均属于放弃纯金属本位制而另采其他本位制以为代替之主张,因为当时中国原有的银本位制已显落后,欲行金本位制又无所需条件。其中包括:
❶能力本位制。经济学家刘冕执所倡。他在所著《统一中国的新经济政策》中所谓“能力”系指财产与劳力二者。人民可用其土地财产之生息或劳力收益为担保,向政府领发其收益1/10的能力证,一年期满后归还政府,领发新证,发行量可以无限制。他所建议之能力证对国外不可能造成直接购买力,对国内之价值也难以保持稳定,因为一个人的劳力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在一年中消失或减弱,而土地财产的收益也可能时有变动,有时甚至连土地财产也无法出售,似此即难保证“能力证”价值稳定。
❷补偿货币论。中国南京金陵大学A.B·路易士和张履鸾所倡。补偿货币又名商品货币,即美国经济学家I·费雪在1913年提议的所谓Compensated Dollar,亦即以一定时期内的若干商品数量及其价格之平均数来确定货币之价值。
❸虚粮本位论。银行家徐青甫所倡。他在其《经济革命救国论》一书中,主张废除金银本位,以粮为基础,既可调节民食,又可稳定物价。他的办法是以中等糙米(例如一年)平均价格为基础(无米之乡以他粮折算)确定货币购买力,并由人民以不动产供献政府作为发行不兑现纸币之担保,其发行量视生产需要随时增加。
❹物银矫正策。中山大学教授黄元彬所倡。他在其《白银国有论》中建议暂时保留银本位。海关即行金本位以所存金账济“镑亏”,总之是以输出入物价指数为依据以决定本国货币之对外价值。他自己也说这是“物价本位之一种”,与美国I·费雪的“商品货币”制一样属物价本位制之一。
❺物产证券制。山西省省长阎锡山所倡。他主张实行证券制与按劳分配制并行。人们根据其所提供的劳动多寡领取相应的劳动券,然后用此劳动券去领取所需消费品。这实为19世纪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所主张的“劳动券”。

☚ 反非金属货币本位论   中国当代金融学说 ☛
000147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