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非正式群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fei zhengshi qunti

与正式群体相对。以群体内各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划分的群体类型。非正式群体,是在心理动机上的方向一致——同情、观点接近、兴趣爱好相同、信念一致、承认权威和个别威望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群体,又称自然群体,常称“小团体”。它没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无定员编制,无条文规定,无法定地位。人际关系以个人间的好感为基础,无固定形式。存在于正式群体当中的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取决二者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当二者的取向一致时,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的相互谅解和友好合作有助于正式群体的巩固,反之,就会使正式群体陷入瓦解的境地。

☚ 小群体结构   自然群体 ☛

非正式群体

成员以心理、感情关系为纽带而自发形成的。特征是结构缺乏稳定性,目标职责不固定,自发形成的规范,对成员约束力较大。

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一种自然结合的、无固定组织结构的小社会群体,如旅游团、朋友圈子等。这种群体的主要特点是: (1) 它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共同的态度和志趣,彼此吸引和相互信任而自发形成的,故又称为志趣群体。(2) 它是在个人的基础上组成的,是个人倡议的结果。群体成员接触带个人性质,接触较为深入、重要。(3) 群体没有严密的组织结构,没有领导与规章制度,也无正式确定的结合目标,但有各种约定结成的规范控制着成员的相互行为。(4) 成员间的社会背景和地位相似,如同乡,同学,同事,同职业者,容易产生共同语言和认同感。非正式群体能够满足个体在工作之外的许多心理的及社会的需求,及时解决个人遇到的某些困难,因而受到了社会学家们的重视。美国社会学家梅奥在著名的“霍桑实验”中对霍桑工厂工人中这种非正式的小群体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个人劳动受小群体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共同劳动中产生的人际关系总和构成“关系模式”,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正确”行为。

☚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非物质文化 ☛
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指经济组织中不是经过管理机关规定,而是由于生产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在组织成员间自发形成的人群结合体。经济组织内存在非正式群体是一种客观现象,其原因是: (1) 成员之间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的一致而形成结伙关系;(2)成员之间由于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而形成结伙关系。如寻友、组织球队、下棋、养花、集邮等需要而结伙; (3)成员之间由于有类似的经历或生活背景而形成结伙关系。如同事、同乡、同学等关系形成的结伙。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一起,共同构成经济组织中人际关系的总和,决定着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心理气氛和对事业的态度。

☚ 正式群体   从众行为 ☛

非正式群体

informal organization

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

亦称“非正式团体”。与“正式群体”相对。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人群集合体。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1) 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利益与风险。个体在交往中,如果价值观一致,会使双方的心理距离迅速缩短;如果价值观不一致,心理距离便越拉越长。(2) 共同的兴趣爱好。(3) 共同的经济与社会背景。背景主要指以往的学历、当前的处境、出身、家庭、年龄、性别、职业、生活地域等,特别是当前的处境尤为重要。一般背景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共同语言较多,相互沟通比较容易。(4) 时间与空间上的接近。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会使个体之间有更多的接触和交往的机会,从而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

☚ 正式组织   小集团 ☛
000043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