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静脉穿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静脉穿刺venipuncture

系医疗上最常用的一种操作技术。此种穿刺广用于采血、输血、输液、检查等。根据目的不同选取的静脉与部位也不同。用于采血、输血、输液等多取四肢较表浅、清晰易穿刺的静脉。局部常规消毒后针与皮肤成15度角左右刺入,有回血后固定针头及细滴管,调好滴数,并仔细观察病人状况,如有输血、输液反应立即采取措施。输液时注意病人心肺功能等。

静脉穿刺venepuncture

为穿刺术之一。临床上常用于采集血液标本及静脉给药或液体。常用的静脉为头静脉、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但在特殊情况下,全身任何静脉均可作穿刺,如股静脉、锁骨上静脉、颈外静脉等。

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为小儿采血,注入药物,输血或输液之常用方法。根据不同目的和年龄,可选择不同部位进行静脉穿刺。浅静脉穿刺以选择粗、直不易滑动的静脉为宜。婴幼儿输液多采用塑料管针头,儿童输液或采血时则用6或7号针头,输血时宜用较大针头,以防血液凝固阻塞针头。穿刺前应检查针头是否畅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各种部位穿刺方法如下:
四肢浅静脉穿刺 一般可供采血,注入药物,输液之用。普通常取肘静脉,婴儿肘静脉不够显露,可用手背,腕部,足背或踝部静脉。穿刺时令伸直肢体,垫以小枕,于穿刺点上端扎好止血带或用手握紧,上肢静脉不显露时,可叫小儿握拳,肘、腕关节伸屈数次,天冷时热敷几分钟。静脉显露后进行消毒,固定该处皮肤,于静脉最清晰处后0.5cm左右刺入皮肤,然后沿静脉走向刺入静脉,刺入静脉后有阻力减少感或有回血,即可采血或再进针少许,以便固定输液。完毕后拔出针头,应以棉球紧压1~2分钟,注意出血。一根静脉可重复使用,先自远端穿刺,拔针时注意止血。
头皮静脉穿刺 头皮静脉为婴幼儿静脉输液或注入药物之常用部位,偶也可取较粗之头皮静脉进行采血化验。于良好光线下,选择比较粗直之头皮静脉。穿刺时固定头部,适当按紧注射部位之皮肤,并消毒之,于静脉最清晰处之后方0.3cm处刺入皮肤,沿静脉走向刺入静脉。刺入静脉后,不一定有回血,可注液少许查试 (有刺激性药液例外),偶而误刺小动脉,则推注液后局部泛白,或回血甚快。由于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有时也可逆向穿刺。
股静脉穿刺 股静脉穿刺为婴幼儿采血常用的部位,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小儿仰卧位,臀部稍垫高,大腿外旋与长轴约成45°,屈膝,由助手固定之。消毒穿刺部位和术者之左手食指,于腹股沟韧带中部扪及股动脉搏动点 (搏动不明显时可按解剖部位在腹股沟中与内1/3交界处,新生儿则在近中点处),在其内侧垂直刺入,然后慢慢退针,边退边抽,一有回血即固定位置抽血。对消瘦之小儿,也可距腹股沟下1~2cm处,与腿轴平行方向,与皮肤呈45°斜向刺入皮肤,直至股动脉搏动之内侧,然后边退边抽,如未见回血,可稍变方向或深浅,再行探试。偶尔刺入股动脉,则抽出血为鲜红色,穿刺完毕后用棉球压迫2~3分钟,以免发生局部血肿。
颈外静脉穿刺 颈外静脉穿刺为婴幼儿采血常用部位,但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病情危弱或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患儿取仰卧位,肩部垫以小枕,头部移出桌旁,使头稍低于身体水平线,再将头转向一侧,由助手固定其头部和肢体,当小儿啼哭时,静脉更加显露,如不显露,可在锁骨上方之颈外静脉处略加压迫,使其充盈,然后消毒,固定局部皮肤,距静脉隆起约1cm处,将针头沿静脉走向刺入皮肤,再进入静脉,可见回血或边抽边退,一有回血即固定抽血。拔针后将病儿扶起,平卧或坐位,同时用棉球压迫片刻,至不出血为止。

☚ 机械呼吸器(人工呼吸器)的应用   股动脉穿刺 ☛
000066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