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为防止静电引起的损害和事故而采取的措施。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年1月5日发布、同年8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l2158—90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规定,静电防护措施应根据现场环境条件、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工物件的特性以及发生静电放电引燃的可能程度等选用。静电防护的基本措施是:减少静电荷的产生;使静电荷尽快地对地泄放;采用“静电消除器”;对带电体实施静电屏蔽,等等。该标准还对固态物料、液态物料、气态粉态物料和人体及服装静电的防护措施作出具体规定。对静电危害的安全界限也作了明确规定。该标准是全面综合性的防静电规范。适用于存在静电引燃(爆)危险的场所的设计和管理。 静电防护 静电防护static electricity protection防止与管道终端相连的受油容器因静电引起爆燃事故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石油工业中的静电大多产生于油品在管道内的流动,油品沿管流动时管壁带有一种极性的电荷,油品则带有相反极性的电荷。在相同流动条件下,电导率在1~10pS/m范围内的油品,如汽、煤、柴等,会带有较多电荷。管道内油品带电一般没有危险,但带电油品流入受油容器后,便在油面与充满油蒸气的容器壳体间形成电位差,当电位差足够发生放电时,就可引燃油蒸气造成爆燃。防止石油静电灾害的措施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减少静电的产生、导走已产生的静电、避免静电积聚产生高电场等;另一类是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属于前者的有: ❶控制管内油品流速:油品所带静电量与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减小流速就能减少油品所带静电。 ❷采用液下装油:储油罐、铁路槽车采用液下装油可避免因油柱集中下落在局部范围内形成较高的油面电荷密度,减少喷溅产生的新电荷。 ❸静电接地:管道和受油容器接地与大地构成等电位体,减少产生高电场的可能。 ❹抗静电添加剂:可成百倍地增加油品电导率,使电荷不能积聚;此外,还可在管道末端附近安装静电消除器和缓和器等。用惰性气体密封油面属于后一类措施。 ☚ 管道水击保护 消防系统 ☛ 00005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