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青风内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青风内障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青风。为五风变内障之一。多由肝肾阴虚,风火升扰所致。“视瞳神内有气色昏蒙,如晴山笼淡烟也,然自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矇日进,急宜治之,免变绿色,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矣” (《张氏医通》 卷八)。瞳神呈淡青色,可略散大,抱轮不红或微红,头眼有轻微胀痛,视力渐降,或可兼见口苦、咽干、脉弦细等症。宜养阴清热,平肝息风,用犀角、沙参、黄芪、花粉、生地、当归、麻黄、蛇蜕、钩藤、防风(《杂病源流犀烛》),或羚羊角汤加减。参见五风变内障、绿风内障条。

青风内障

五风内障之一,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多由肝肾阴虚,风火相煽,上扰于目所致。表现为头眼胀痛,但不严重;视力下降,但不显著;瞳孔微有扩大,时而又不大;瞳孔区呈淡青色。类似于青光眼的前驱期。

青风内障qīngfēngnèizhàng

五风内障之一。见《秘传眼科龙木论》。简称青风。常由肝肾阴虚, 风火升扰所致。症见瞳神呈淡青色, 略微散大或不大, 抱轮微红, 头眼胀痛不甚, 畏光流泪不明显, 视力渐降, 失治可变绿风。治宜养阴清热,平肝息风。用绿风羚羊饮(方见绿风内障条) 加减。

青风内障

青风内障

头疼眼胀,视物日渐昏蒙,瞳神气色呈淡青色的病症称“青风内障”。为五风变内障之一。《秘传眼科龙木论》中已有记载,即名“青风内障”。因过度疲劳,或忧思悲泣,使肝气郁结,耗伤气血;或因忿怒暴悖,肝风内动,肝火上攻而成,如《证治准绳》说:“阴虚血少之人,及竭劳心思,忧郁忿恚,用意太过者,每有此患,然无头风痰气夹攻者,则无此患。”
症初起可无自觉症状,或有头额疼痛,眼珠轻度胀痛,视物时明时矇,视力渐渐下降,瞳神大致正常。遇有过度疲劳,或情志不抒。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抱轮微红,黑睛失去光泽,瞳神内呈淡青气色,如青山被淡烟笼罩之状,稍事休息,或情绪平静之后,则诸症悉减。若失治则症情加剧。视力锐减,瞳神散大,而变为绿风内障。多一眼先患,后乃相牵俱损,妇女多患。
证属肝气郁结者,多发于过劳或悲思之后,可见头痛眼胀,视力减退,视灯火周围,如彩虹环绕。治宜疏肝解郁。方用逍遥散(《和剂局方》)去姜,加郁金、香附、青皮。
证属肝火上扰者,可见头目胀痛,视物发矇,时见灯火周围似绕虹彩,抱轮红赤,瞳神轻度扩大,气色淡青。治宜平肝熄风,清肝降火。方用羚羊角汤 (《秘传眼科龙木论》),加龙胆草、知母。如头风攻痛偏重者,用还睛散(《秘传眼科龙木论》)。
针刺治疗,取穴太阳、攒竹、合谷、足三里、内关、神门,选二、三穴,以泻法进针,提插捻转半分钟,留针五至十分钟,再捻转,可反复进行二、三次。如头眼胀痛已止,惟视物昏矇未减,可选用睛明、承泣、丝竹空、角孙、风池、大椎、臂臑、肝俞、肾俞、光明、三阴交等。每次选二、三穴。以补法进针,捻转,留针时间同前。
外用槟榔碱或丁公藤等缩瞳眼药水点眼,收敛瞳神。预防和护理,平时不要过度疲劳,在治疗中要善于休养将息,心旷神怡,七情调和。本病早期因自觉症状较轻,患者往往不为其虑,而致病情变剧,成为绿风内障。因此早期观察治疗很重要,否则将延误病机而失明。诚如《证治准绳·七窍门》中所云:“病至此亦危矣,不知其危而不急救者,盲在旦夕耳”。

☚ 五风变内障   绿风内障 ☛

青风内障qīng fēng nèi zhàng

bluishglaucom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