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青铜器铭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青铜器铭文

铸造或契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金文”。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后母戊(又称司母戊)大鼎,就是最著名的青铜器代表作。它通高133 cm,横长110 cm,宽78 cm,足高46 cm,壁厚6 cm,重达875 kg,是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青铜器分为礼器、生活用具及生产工具、兵器3类。已出土的商、周有铭文的铜器5000多件,铭文包括单字约3500个,已能辨识的字约2000个。

青铜器铭文

186 青铜器铭文

即铸(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金文”、“钟鼎文”。商代到春秋时期的铭文一般都是铸成(战国时代的铭文多刻成),内容多记载祭典、训诰、征伐功绩、赏赐策命,盟誓契约等。商代铭文较简短,西周以后有长篇铭文,西周晚期的毛公鼎为现存最长的铭文,计32行,497字。铭文字体,商代近似甲骨文,西周前期风格雄健,中后期趋向规整。春秋战国时期字体多样化,出现鸟篆等艺术字体,列国文字各异,至秦代始归统一。青铜器铭文也是研究当时汉字发展的珍贵资料。

☚ 青铜器纹饰   杜岭方鼎 ☛
青铜器铭文

青铜器铭文

青铜器铭文也叫“金文”“吉金文字”“彝器款识”,因为古代“金”既指金也指铜,所以青铜器也称“金”“吉金”“彝器”。为什么要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呢?《礼记·祭统》认为:“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这是说在鼎这类重器上铸刻铭文,目的是称扬先祖的美德和功业,好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住。随着大量青铜器的出土,我们看到青铜器铭文的内容远比《礼记》说得丰富复杂,从早期铭文主要是记录族氏和日名,到西周时代记录各种重要事件的长篇巨制,再到战国时代的物勒工名,青铜器铭文记录的内容、体例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从篇幅和内容来看,从殷商到西周青铜器铭文变化显著。商代青铜器铭文字数很少,多为族氏名、被祭祀的父祖名,或作器者私名,如1976年殷墟五号墓出土的青铜器有“司母辛”“妇好”等铭文。商代后期开始出现较长的记事铭文,如戍嗣子鼎铭文有30字,四祀[XCHAR[R202008224_FZFSK_FAAC]]其卣有44字。这些较长的铭文反映了商王的祭祀、赏赐、征伐等活动,是研究商代晚期文字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西周长篇铭文大为增加,如大盂鼎有291字,史墙盘有284字,散氏盘有375字,毛公鼎多达497字。西周青铜器铭文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有关方面:一是西周重大历史事件,如利簋记载武王在甲子日灭商、何尊记载成王五年迁都成周等;二是西周礼仪制度,如西周时期的祭祀、册命、宴飨等礼仪;三是西周土地和法律制度,如西周土地交换、地界勘履和法律诉讼等;四是周人思想观念,如天命观、尚德思想、孝敬观念等;五是征伐、盟约、婚嫁等方面的。这些内容对研究西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都是十分珍贵的原始材料。
西周青铜器铭文客观再现了这一时期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商代晚期的金文形象性较强,线条多首尾尖、中间粗,肥笔和填实较多,西周早期的金文字体与商代晚期差异不大,依然延续了殷商的字体风格。到西周中期以后,文字形体趋向规整均衡,线条也变得粗细匀称,通篇铭文追求布局整齐。西周晚期金文风格秀丽,字体更加规整美观。

☚ 古代的青铜器   青铜器铭文的著录和考释 ☛
000000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