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青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青稞qīngkē

一种大麦,产在西藏、青海等高寒地区。籽实也叫青稞, 粒大,是当地的主要粗粮,也可酿酒。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穀部 > 九穀 > 青稞
青稞  qīngkē

亦作“青䴹”。大麥之一種,形似燕麥,耐旱遲收,產於我國新疆、西藏、四川、雲南等高寒地區,爲當地主要糧食作物。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大小麥》:“種青稞麥,古每十畝,用種八斗,與大麥同時熟。”《舊唐書·吐蕃傳》:“其稼有小麥、青䴹麥、蕎麥。”參閱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穀類·青稞》。

青稞

麦黍等粮食

麦黍等粮食

麦子:麦(麦子;~浪;大~;小~;燕~;黑~;莜~;油~)
大麦:麰(麰麦;麦麸) 倮麦
大麦的一种:稞(青稞) 元麦 裸麦 穬麦
米和麦:米麦
小麦:
小麦的皮屑:麸(麦~) 稃(粰) 麦糠
高梁:秫(秫秫) 稷(木稷) 粱 芦穄火谷 桃黍 木稷 荻粱 乌禾 芦檫 茭子 名禾
一种高粱:蜀黍
高粱米:秫米
包谷:粟(~米) 玉米 玉麦 玉茭 包米 包芦 棒子 珍珠米 玉蜀黍
黄米:黍(黍子;黍米) 糜(糜子;糜黍) 穄(穄子) 黄粱 香合
黍的不粘者:糜(糜子)
黑黍:秬(秬黍)
一种黑黍:
小米:粟米 颗子

☚ 各种用途的粮食   豆类 ☛

青稞naked barley

即裸大麦。中国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省区对春播裸大麦的习称。一般在3~5月间播种,7~9月收割。子粒食用,酿青稞酒。所制炒面,藏语称糌粑或藏粑。

青稞

大麦的一个变种,禾本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裸大麦。种子是藏族人民的主要口粮。四川省主要在甘孜、阿坝州种植,绵阳市的平武、北川两县部分藏族乡也少量种植。主要推广品种是藏青3号。1994年全省栽培面积69.4万亩,平均亩产124千克,总产量8.62万吨。其中,甘孜州栽培44.7万亩,总产量5.7万吨,阿坝州栽培24.5万亩,总产量2.88万吨。

青稞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光滑,高约100厘米。叶片微粗糙。穗状花序成熟后黄褐色或紫褐色,小穗颖线状披针形。南北疆山区种植的粮食作物。

青稞

即“裸大麦”。藏语称“乃”。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带各民族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一般3—5月播种,7—9月收割,也有少量越冬种植的。有耐寒、耐旱、耐瘠、抗逆性强等优点,适宜寒冷、干燥、无霜期短的高原地区种植, 为藏族主要的食粮, 也是制青稞酒的原料。史称藏族先民曾以野生青稞为食,*吐蕃以前已引为家种。解放后, 品种改良和技术改革等方面均已取得很大成绩。

青稞

藏族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西藏粮食种植面积的50%~60%。有的地区多达80%以上。青稞籽实蛋白质含量15%。青稞有很强的适应性,海拔高度由1400~4600m,年平均气温0~12°C,年降水量在160~1000mm都有青稞的种植。其中以海拔2700~4300m,年平均气温在3~9°C之间,年降水量300~650mm的地区种植最多。

青稞

青稞

属于禾本科大麦属作物。由于它的籽实没有外壳,所以又称之为裸大麦、米大麦。青稞是藏族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占西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6%-60%,有的地区多达80%以上。青稞籽实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15%左右。将它炒熟成糌粑是藏族人民最喜爱的主要食品,携带方便。用它酿制的青稞酒又是藏族人民的最好饮料。其秸秆质地柔软,是牲畜的良好饲料。
西藏是青稞的发源地,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如按种子颜色分,有白、蓝、紫、黑、褐等多种;按芒分有长芒、短芒、钩芒、无芒;按生育期类型分有早熟、中熟、晚熟等。

☚ 藏红花   昌都醉梨 ☛

青稞

即“稞大麦”,藏语称“乃”。青藏高原等无霜期短的高寒山区的藏族等少数民族和少数汉族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有抗寒、耐瘠、耐旱、抗逆性强等优点,千粒重30克左右,较小麦颗粒大,有紫、白、黑、黄等色颗粒及有芒、无芒等数十个品种。一般在春季播种,也有在越冬前播种的。生长期60—150天不等,以150天左右成熟的居多。以青稞炒熟磨成的糌粑是藏族的主食,以青稞酿制的藏酒是藏族喜爱的饮料。解放后,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已取得显著成绩,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