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釉僧帽壶
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1965年北京市海淀区出土。高十九点七厘米,口径十六点三厘米。壶束颈,鼓腹,圈足。流作鸭嘴形前伸,扁平柄上贴塑云头形花片。盖卧入佛冠形口内。该壶胎质细腻洁白,通身施青白釉,釉面莹润,造型别致,是元代的创新品种。僧帽壶一般为僧侣做法事时所用。青白釉又称影青、映青、隐青或罩青。以含铁量很低的氧化铁为着色元素,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白中泛青,青中有白,釉层细薄晶莹。宋代景德镇窑始造烧,胎质洁白细腻,刻、印暗花。安徽、福建、湖北等地瓷窑亦都有烧制,形成南方“青白瓷系”。该壶现被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

青白釉僧帽壶